中国古都附近山上鲜有树木原因:被隐藏的太深,西方历史果然可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1 07:01 1

摘要: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来被葬在紫金山上。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时人拍摄了一些老照片,其中下图显示的是中山陵和紫金山,可以看到紫金山上树木非常少,与今天郁郁葱葱的紫金山大相径庭。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来被葬在紫金山上。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时人拍摄了一些老照片,其中下图显示的是中山陵和紫金山,可以看到紫金山上树木非常少,与今天郁郁葱葱的紫金山大相径庭。

民国时期的紫金山上树木稀少,而明朝时的北京周边山上,虽然没有老照片给出答案,但史书却是这样记载:“紫荆、居庸、雁门一带等关口.......近年以来,公私砍伐,斧斤日寻,树木殆尽,开山成路,易险为夷。”甚至,明朝因为缺少树木阻挡,导致沙尘暴经常光临京城。下图为北京长城段景象,时间是在清末,也看不到什么树木。

如果将目光看向更远的唐宋,答案还是一样。比如,有记载描述宋朝开封周边“寸树不留”的荒凉景象;唐朝末年,长安周边的山林基本被砍伐殆尽,由此导致关中生态环境恶化,越发养不活更多的人口,由此成为后世王朝不选长安为都的原因之一。

问题在于:中国古代都城附近的山上,为何几乎没有树木,背后原因何在?其实,这个问题不说可能不注意,一问大家可能就猜出来了。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人类的普遍性问题,以此审视西方历史,那么西方历史中的很多叙事就经不起推敲了。

山上为何鲜有树木?

古代都城附近山上为何鲜有树木,背后原因很简单,因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第一位就是燃料“柴”。唐宋明清其他一般城市或许还好,但都城人口非常多,至少数十或上百万,每天消耗的燃料不计其数,这就必然导致附近山头上长不出什么树木来。

唐朝时期,为了满足都城燃料需求,唐朝专设"木炭使"一职,负责管理柴炭供应,因为关中盆地和终南山的森林资源枯竭,于是不得不将岐州、陇州等地纳入柴炭供应范围。甚至,在燃料问题上还执行过“配额制”。

宋朝时期,不要说外面的树了,就是庙里的树、皇陵里的树都惨遭砍伐,然后化为燃料。宋仁宗还出台过“私自砍伐桑树者,最高可判死刑”的法令,因为实在缺少燃料,导致大家不择手段的砍柴,为了确保丝绸制造,于是宋仁宗颁布这一法令。

明朝时期,负责皇家燃料供应的“山厂”,最初设在保定府易州,但在1449年报告“取用已久,材木既尽”,后来移到其他地方。文章开头说的“紫荆、居庸、雁门一带等关口”树木,就是被砍了作为燃料。明朝包括北京在内的“砍柴夫”,光北方数个州府,合计每季25855名,四季共103420名。

民国时期,1934年有学者对南京23户人家做了调查,发现平均每人每月耗费60斤柴炭,算下来全市每年约烧3.6亿斤。虽然民国已经进入用煤时代,但木炭至少还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能还是主流。

从宏观上来看,有不完全的统计数据显示,五帝时期中国森林覆盖率为49.6%,到清朝康熙时期降到了26.1%,而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由于需要毁林造田,以及需要木材燃料,于是森林覆盖率急剧下滑,1949年时降到了10%左右。

总之,虽然宋朝时期已经出现以煤为燃料,但主流还是木材或经过处理的木炭,这就导致古代城市、尤其是人口众多的都城木材燃料需求巨大,于是都城附近的山上自然就不会留下什么树木了。

西方历史果然可疑

以上可见,只要聚集大量人口,那么必然需要大量木材,用于做饭、冶金、取暖等。但以此考证西方历史,却会发现其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之处:

1895年,在埃及俄克喜林库斯的露天环境中,两个英国考古学家发现50余万份莎草纸文献,挖掘手法非常粗暴。据说这里是2000年前古埃及人的垃圾堆遗存,就是古埃及人把莎草纸文献当做垃圾扔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基本疑问:莎草纸可以当做燃料,为何古埃及人不将之作为燃料,而将之扔掉,难道古埃及人燃料已经极大丰富?

按照西方历史描述,古埃及人口众多,至少千万左右级别(关中平原面积大于尼罗河三角洲,但三四百万人口就已不堪重负),那么古埃及人到底如何解决燃料问题呢?相比中国,古埃及沙漠环绕尼罗河,缺少树木,燃料问题更为严峻,那么古埃及如何做到燃料富裕的?

以埃及现实来看,似乎古埃及几乎不可能实现燃料自由,将大量可燃烧莎草纸当垃圾扔掉,实在违背正常的逻辑。

除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同样面临燃料问题。

其中,据说古罗马都城“罗马”只有20平方公里出头,但人口却超过百万,除了人口密度让人“震惊”之外,还有古罗马首都如何解决燃料问题,如何满足百万人口数百年的燃料需求,政府有何措施,对环境的影响如何?

按照中国古都燃料危机来看,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如此庞大的人口,理应也会遇到燃料危机,理应也会砍光周边的树木,甚至还会扩大范围砍伐,但对于这一点,西方历史叙事并未详说。古罗马的书籍中,记录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但偏偏燃料问题却鲜有说明,实在怪异。似乎,古罗马并不存在燃料危机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古罗马使用的是“块炼铁”,得到的是一种半融化的海绵铁,一般是较软的熟铁,硬度甚至不如秦朝青铜剑,因此古罗马想要大规模砍树作为燃料,难度可能非常大。也就是说,从工具角度来看,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还不具备大规模砍伐的工具基础。

最后,历史不是高大上的皇家秘史,不是纵横捭阖的政军风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宏大叙事,更多的却是点点滴滴的更为真实的日常细节。更重要的是,众多的日常的寻常的细节,才是宏大叙事的根基,没有日常点滴支撑,宏大叙事不过是空中楼阁,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说服力。

来源:百家杂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