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日晚上八点,央视没在演播厅里开节目,镜头转到麦田、工地、老城区的小巷子,没人穿礼服,也没人喊口号,一个做了二十八年国庆花坛的老人,蹲在花丛边,慢慢调着叶子的方向,他没说话,手上的茧子,比任何奖状都看得明白。
2025年10月1日晚上八点,央视没在演播厅里开节目,镜头转到麦田、工地、老城区的小巷子,没人穿礼服,也没人喊口号,一个做了二十八年国庆花坛的老人,蹲在花丛边,慢慢调着叶子的方向,他没说话,手上的茧子,比任何奖状都看得明白。
节目里还有几个普通人,抗战老兵和奥运冠军坐一块儿聊天,快递小哥和四代军属对望,他们没讲大道理,就说早上几点起,晚饭吃啥,孩子考了第几名,李德仁夫妻在实验室忙到天黑,回家煮碗面,边吃边聊卫星数据,彭兴辉一家凌晨四点下地,手沾泥,脚踩露水,说这叫给国家守粮仓。
鼓浪屿的快递队不一样,他们骑车钻小巷,送的不是大包小裹,是老人的药、学生的作业、邻居家借的酱油,没人拍他们,可他们天天用脚走,把日子一点一点走暖了,节目放《谁不说俺家乡好》,不是因为歌好听,是这歌从山东农村唱出来,现在年轻人重新编了曲,唱的是老家那口饭香。
有人觉得节目太温和,不够热血,可2024年《感动中国》拍的是打工人躺平,小镇青年回乡,不批评,不煽情,就让你看日子怎么过,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词,李德仁的卫星帮农民种地,彭兴辉用手机看天气,快递小哥靠AI挑路线,这些事都在悄悄跟着国家的新计划走。
抗战胜利八十年那年,节目没念烈士的名字,让老兵读家书,字不多,可听的人心里发紧,纪念不是光掉眼泪,是记得那些人怎么活过,然后咱们接着干。
国庆不是舞台上的表演,是快递小哥鞋底的泥,是科学家桌上那碗还冒着热气的汤,是花匠手里那把用旧了的剪刀,爱国不用喊出来,它就在你每天做的那些事里,你有没有留意,现在的家和国,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
来源:老梁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