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刚出的清单,42家中国公司又被美国拉黑,连外国厂给它们贴个标签都得华盛顿点头。
“芯片”俩字,现在比房价还刺激。
9月刚出的清单,42家中国公司又被美国拉黑,连外国厂给它们贴个标签都得华盛顿点头。
朋友圈有人吐槽:买块显卡跟过海关似的,层层开箱。
别急着骂,先看戏。
英伟达算盘打得噼啪响,8月财报里洋洋得意:特供版A800、H800,性能砍到合规线,专喂中国市场。
结果话音没落,华盛顿放出风声——“算力上限”可能再砍一刀,从互联带宽改算“总处理性能”。
翻译成人话:连“阉割版”都快保不住。
另一边,国产厂没空哭。
中芯国际14nm良率飙到95%,离台积电的“满血”只剩一口气;长江存储232层NAND量产,直接把固态硬盘价格打到“白菜Plus”;最绝的是华为海思,闷声搞“去美化”EDA,连画图软件都想自己写。
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年底交货,听着落后,可别忘了——能搬回家就是底气。
原料端也反手出牌。
8月镓、锗出口一收紧,国际价格当天跳涨,外媒标题清一色“中国捏住芯片咽喉”。9月再补刀,“不可靠实体清单”准备开张,谁三天两头断供,就等着被反向拉黑。
有人担心:这么硬刚,全球供应链会不会崩?
数据挺诚实: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下滑28%,中国芯片自给率却从16%涨到26%,两年涨十个百分点,比A股良心多了。
欧盟一看苗头不对,连夜写《欧洲芯片法案》,核心一句:两边不靠,自己撸袖子。
热闹背后,是两条路线的肉搏。
美国企业想赚钱,政府想锁死;中国厂商想活命,国家想翻身。
英特尔、高通轮番游说华盛顿:再掐下去,市场就真姓“中”了。
lobbying邮件写得再诚恳,也抵不过国会山一句“国家安全”。
最魔幻的是,这边刚喊“脱钩”,那边300多家中国公司悄悄组了个“半导体复仇者联盟”,设计、制造、封测一条龙,上半年投资额同比涨35%。
钱往哪儿流,人就往哪儿聚,设备、材料、工程师,全在加班。
普通人问:到底啥时候能买到便宜显卡?
答案是:等“性能指标”不再是大国博弈的筹码那天。
短期看,特供卡可能再被砍一刀;长期看,国产卡只要能量产,价格自然跳水。
历史规律:技术一旦突破,垄断利润就像太阳下的冰棍。
故事写到这儿,没鸡汤。
芯片这场仗,比世界杯还漫长,90分钟不够,至少得踢到加时。
观众能做的,就是别被“卡脖子”吓哭,也别被“弯道超车”灌醉。
下次换手机、装电脑,瞄一眼芯片产地,再决定掏不掏钱——市场永远比文件更有说服力。
来源:乖巧菠萝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