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樊振东把弗朗西斯卡最后一板反手撕成白线,球像钉子一样钉在挡板上,现场“嗡”地一声,观众还没缓过劲,他已经把拍子插回球包,转身走了。
樊振东把弗朗西斯卡最后一板反手撕成白线,球像钉子一样钉在挡板上,现场“嗡”地一声,观众还没缓过劲,他已经把拍子插回球包,转身走了。
那背影看着像在说:别喊了,这才哪儿到哪儿。
同一天,孙颖莎把田志希剃了光头,四局加起来只让对手拿到20分,比分板上的数字冷得像夜里北京的秋风。
可真正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奥恰洛夫退赛那条推送。
肩伤,两个字,把德国战车直接摁在车库。
他发了一张训练馆空镜,配文“伤病是运动员最艰难的对手”,没有表情包,没有叹号,平静得像在讲别人的事。
底下评论区一水儿的“别退役啊老哥”,看着挺不是滋味。
国乒这边,18岁的黄友政正闷头往前冲。
资格赛连赢四场,混双又带着陈熠把张本美和踢出局,小姑娘一天之内双线回家,镜头扫过去,她坐在挡板后头拿毛巾捂脸,毛巾角滴着水,不知是汗还是泪。
黄友政的反手拧拉被刘国梁当场调了弧度,球转得跟麻花似的,对手一碰就飞,网友给他起了个外号“麻花政”,听着像夜市小吃,却透着一股子“未来已来”的味道。
更微妙的是,马龙和许昕坐在场边,不挥拍,改挥平板。
他们面前支着三脚架,镜头实时扫对面发球动作,数据直接推给场上的小师弟。
有人调侃:龙队这是把“龙吸水”升级成“龙分析”。
许昕一边划屏幕一边嚼口香糖,腮帮子一鼓一鼓,像在嚼旧时光——当年他最后一板远台拉球惊掉多少人下巴,如今他把那口气化成数字,喂给下一代。
男双那场,周启豪/陈俊菘把韩国组合打成“静音模式”,三局加起来只让对手拿到17分,韩国教练坐在场边,塑料水瓶捏得嘎吱响,声音透过转播都能听见。
另一边,日本女双早田/平野跟中国香港组合撕到18-16,最后一球多拍对拉,球网都被撞歪,裁判蹲下去扶正,像给一场肉搏战收尸。
赢球那一刻,早田直接跪在地上,手掌拍地板,拍红了,镜头拉近,她嘴里念着日语,看口型大概是“活下来了”。
王楚钦那场球打得像坐过山车,2-0领先被波兰小哥拖到决胜局,最后一分他发了个逆旋转,对手回球出界,王楚钦把球拍往空中一抛,拍子转了三圈,落地时差点砸脚面,吓得他原地蹦了一下。
球迷笑疯:大头也有怕的时候。
晚上十点,场馆外风开始带冬天的味道,志愿者裹着军大衣收球,推小车哗啦哗啦响。
远处训练馆灯还亮着,黄友政一个人对着发球机,机器“哒哒哒”吐球,他反手一板一板拧,球在地面堆成白色小山。
陪练教练打着哈欠说:“收了吧,明天还有双打。
”少年没抬头,回一句:“再拧十组,麻花还没酥透。
”
镜头拉远,首钢园的大烟囱杵在夜空,像根熄灭的火炬。
里面乒乒乓乓的声音传出来,像给这座钢铁巨兽做心肺复苏。
老将退场、新人冒头、伤病偷袭、黑马突围,每天都在上演,观众看得热血,当事人却只是低头捡球,准备下一板。
竞技体育的残酷与浪漫,说到底就是一句话:球没落地,谁也别哭。
来源:智慧柳叶0W3b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