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车,是德国的命运与经济命脉,”当巴伐利亚州(Bavaria)州长马库斯·索德(Markus Söder)说出这句话时,他所描述的,似乎仍是一个完全由内燃机所驱动的旧时代。这种对二十世纪重工业的怀旧情结,如今,正与21世纪严峻的气候危机,发生着激烈的碰撞。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
“汽车,是德国的命运与经济命脉,”当巴伐利亚州(Bavaria)州长马库斯·索德(Markus Söder)说出这句话时,他所描述的,似乎仍是一个完全由内燃机所驱动的旧时代。这种对二十世纪重工业的怀旧情结,如今,正与21世纪严峻的气候危机,发生着激烈的碰撞。
近日,欧洲(Europe)的汽车企业高管们,齐聚位于布鲁塞尔(Brussels)的欧盟(European Union)委员会总部,并向其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提出了双重诉求:其一,是要求欧盟,撤销其计划于2035年生效的、旨在禁售燃油车的禁令;其二,则是希望能够放宽在2035年之前,对电动汽车的年度销售配额要求。
这一举动,是近年来,欧洲的工业与农业领域,对欧盟“绿色倡议”立法,所展开的一系列反击中的最新一例。然而,欧盟,最终,绝不应向德国(Germany)的汽车工业,作出妥协。因为,政策的逆转,不仅将对全球的气候目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于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们而言,这也同样,无异于一种“商业自杀”。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当德国的汽车产业,还在对内燃机的时代,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之时,它们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国际竞争对手——尤其是来自美国(United States)的特斯拉公司(Tesla)早已在巨额国家补贴的助力之下,积累起了德国车企至今仍严重欠缺的、关键的专业技术和市场声誉。 推迟向零排放驾驶的过渡,只会使其本已落后的竞争力,被进一步地削弱。
德国汽车行业(不含供应商)目前雇佣着约77万名员工。其游说策略的核心论点,是认为过于严苛的环保监管,将导致大规模的失业。但事实是,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们,早已开始了裁员:去年,该行业,已流失了5万个工作岗位,数量高居德国各行业之首。从长远来看,继续生产日益被市场所淘汰的内燃机车型,既无法遏制、也无法延缓这一进程。
当然,汽车产业在德国的经济与国家认同中所占据的超然地位,使得这些企业,获得了远超其应得的话语权。在布鲁塞尔的会议之前,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便亲赴慕尼黑国际车展,向企业高管们传递了“倾听”的信号。
然而,汽车行业内部,对此议题,也并非铁板一块。就在默茨发表演讲的同一天,150家电动汽车企业,便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欧盟委员会主席,“坚持”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政策。德国奥迪公司(Audi)首席执行官格诺特·多尔纳(Gernot Döllner)则更是直言,对禁售令的再度质疑,是“适得其反”的。
来源:亲切冰淇淋7T1Ff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