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10多万的纯电车总像拆盲盒——想要颜值高的,后排空间往往挤得膝盖顶前排;看重实用的,内饰摸上去全是硬塑料,夏天晒得发烫;偶尔碰到智能配置像样的,开不了几天就发现续航虚标,冬天开空调更是“里程焦虑到心慌”。我之前陪朋友看了好几款车,要么是“偏科生”,要么是“样
选10多万的纯电车总像拆盲盒——想要颜值高的,后排空间往往挤得膝盖顶前排;看重实用的,内饰摸上去全是硬塑料,夏天晒得发烫;偶尔碰到智能配置像样的,开不了几天就发现续航虚标,冬天开空调更是“里程焦虑到心慌”。我之前陪朋友看了好几款车,要么是“偏科生”,要么是“样样有但样样不精”,直到试了零跑B01,才发现原来这个价位的电车,也能把“颜值、舒服、智能、续航、安全”这几样都兼顾到。
先说说最直观的外观,毕竟买车第一眼还是看眼缘。B01外观8种颜色可选,星夜蓝沉稳、曦露紫显气质、光电白干净,日常通勤选这些都不会出错,但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摩根粉”。一开始我还担心粉色会显俗气,结果看到实车才发现,这颜色不是那种刺眼的亮粉,而是带点温润感的“雾粉”——后来才知道,它是零跑和Pantone色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灵感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珍稀摩根石,在不同光线下还会有细微变化:阴天看像加了豆沙调的粉,晴天阳光下会泛一点点细闪,连我那个不喜欢粉色的男性朋友都忍不住说“这个粉不娘,还挺高级”。
除了颜色,车身线条也很讲究。它叫“天梭流体车身”,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实际感受很明显:车头的线条从大灯一直延伸到车尾,没有多余的棱角,跑高速的时候风噪比我之前试的某款电车小很多——后来查了数据才知道,它的风阻系数低到0.197Cd,这个数据在10-15万级的纯电车里很少见,要知道风阻低不仅能减风噪,还能帮着省点电,续航自然更实在。
还有个溜背角小细节。我之前一直觉得溜背车是“颜值大于实用”,比如有些车为了溜背造型,后排头顶空间特别局促,175cm以上的人坐进去得低着头。但试B01的时候,我特意让180cm的同事坐后排,他说头顶离车顶还有一拳多的距离,膝盖离前排座椅也有两拳,完全不挤。后来才发现,设计师把溜背的角度调得很巧妙,既保留了轿跑的凌厉劲儿,又没牺牲后排空间,日常带家人出门也不用担心坐得不舒服。
车尾的空气动力学鸭尾也不是摆设。有次我开它跑高速,时速到110km/h的时候,明显感觉车身很稳,不会像有些车那样有点“飘”,方向盘也不用一直微调来保持方向——销售说这个鸭尾能在高速时产生向下的压力,帮着稳住车身,虽然我不懂具体原理,但实际开起来的稳当感是骗不了人的。
最让人放心的是,这外观不是零跑自己“自卖自夸”,而是经过中欧联合评审把关的。也就是说,它的设计既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审美,也兼顾了国际上的设计标准,不会太“小众”——比如有些车为了追求个性,把大灯设计得特别夸张,停在路边总有人指指点点,而B01不管是停在公司停车场,还是周末去商场,都不会显得突兀,日常用着很“省心”。
说实话,10-15万级的纯电车,很多要么只重实用没设计,比如有些车的外观像“老年代步车”,开出去没底气;要么堆设计不实用,溜背好看但空间小,颜色个性但不耐脏。B01这种把颜值、风阻、空间平衡得这么好的,确实挺难得。
坐进B01的第一感觉是:“这软包也太多了吧?” 之前试的几款同价位电车,内饰要么是“硬塑料大礼包”,门板、扶手摸上去全是硬的,夏天晒久了还会发烫;要么只在中控附近用点软材料,其他地方还是硬邦邦。但B01不一样,从方向盘、中控扶手,到门板上半部分,甚至连座椅侧面的包裹部分,摸上去都是软的——后来查了数据才知道,它的软包覆盖率有88%,这个比例在同价位里很少见。
而且这些软材料不是“随便堆”的,比如门板上的软包,刚好在胳膊搭着的位置,用的是云绒质感的皮革,摸起来细腻不粗糙,不像有些车的软包是“硬海绵外面包层布”,按下去硬邦邦的。我有次开长途,胳膊搭在门板上开了1个多小时,也没觉得硌得慌,比我自己的车还舒服。
更惊喜的是空间利用率。它的得房率有86%,乘客空间2350mm,轴距2735mm——可能光看数据没概念,我拿之前试过的两款同级车对比一下:秦PLUS的得房率是83.1%,乘客空间2260mm,轴距2718mm。简单说,就是B01在差不多的车身尺寸里,“挤”出了更多的乘坐空间。
最戳我的是“健康”这块。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在意车内环境,毕竟每天要在车里待一两个小时,要是甲醛超标,对身体影响太大。B01是同级里少有的“零甲醛”环保座舱,用的材料都是低气味的,比如水性车身阻尼片、水性胶,不会像有些车那样,新车买回来半年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它的座椅也很讲究,用的是竹炭健康舒享面料,还过了OEKO-TEX 100的一类母婴认证——这个认证很严格,意味着面料里没有有害物质,甚至可以接触婴儿皮肤。实际用下来,梅雨季的时候,坐进车里不会觉得闷潮,之前我家的车梅雨季坐久了,会有股“潮味”,但B01就不会,后来才知道竹炭面料能吸附潮气,还能吸附甲醛、苯这些有害气体,相当于给车内装了个“隐形净化器”。
还有全景天幕,很多人喜欢天幕的通透感,但又怕夏天晒得慌。B01的天幕带电动遮阳帘,而且隔绝率高达99.9%的紫外线——有次夏天中午我没开遮阳帘,坐进车里也没觉得晒得皮肤疼,摸了摸天幕玻璃,也不是特别烫,后来才知道它用的是高级夹层玻璃,既能挡紫外线,又能隔热,比我之前试的某款电车好多了(那款车夏天开天幕,方向盘都晒得烫手)。
储物空间也很贴心,细节做得很到位。460L后备箱空间,含有70L魔术拓展储物空间:可容纳5个20英寸行李箱,或者4个24英寸行李箱——上次帮朋友搬家,装了两个小行李箱、一个收纳箱,还有几床被子,居然都装下了,比我想象中能装。
手套箱也很能装,容积有8.5L,我试过把14英寸的华为笔记本电脑放进去,居然刚好能塞下,还能再放个充电器和笔记本。之前我家的车手套箱,放个13英寸的笔记本都费劲,更别说充电器了。
前排还有无线充电板,不用再插线,手机放上去就能充,充电速度也不慢,早上出门手机剩30%电,通勤40分钟到公司,能充到60%左右。后排还有专门的抽纸盒位置,不用再把抽纸盒放在扶手箱上,拿的时候也方便,我妈说这个小细节太贴心了,之前带她出门,她总找不到抽纸在哪。
说实话,10多万的车,能同时兼顾空间、舒适和健康的不多,很多车要么只做“表面功夫”,中控屏搞个大的,座椅用个仿皮,就敢叫“豪华内饰”;要么只注重“看得见的地方”,看不见的材料就偷工减料。B01能在这些细节上花心思,确实挺让人意外的。
之前试过不少10多万的电车,总觉得智能配置是“凑数”的——比如有些车的中控屏看着挺大,但反应特别慢,点一下要等两秒才有反应;有些语音助手更离谱,说“打开空调”,它能给你导航到“空调店”;还有些辅助功能,看着功能多,实际用起来特别“笨”,比如自动泊车半天停不进去,最后还是得自己来。
但用零跑B01半个月,我发现它的智能是真的“能用”,甚至有些地方超出了我的预期。
先说说芯片,智能配置好不好用,芯片是“核心”——就像手机的处理器,处理器不行,再大的屏幕也卡。B01拥有融合激光雷达的27个高精度感知硬件+高通8650高性能芯片,媲美50万级的硬件水平,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强大硬件架构支持,实现26项辅助驾驶功能。高通8650芯片有先进的4nm制程芯片,200TOPS等效算力,实现50%功耗优化,更稳定,比常见的8155芯片(很多15-20万的电车还用这个芯片)CPU算力快2倍,GPU快近3倍。
实际用下来,不管是切导航、调空调,还是同时开着音乐、地图和微信,屏幕都不会卡,滑动的时候也很丝滑,没有“掉帧”的情况。14.6英寸的2.5K中控屏显示也很清晰,连地图上的小字都看得清清楚楚,不用眯着眼看。
它的车机系统Leapmotor OS 4.0 Plus还拿了5个国际设计奖,比如美国好设计奖-铂金奖、伦敦设计奖-金奖、法国设计奖-金奖、Muse设计奖-银奖、纽约设计奖-银奖;设计确实很用心。比如3D灵动桌面,能随天气、昼夜变化:下雨天桌面会显示雨滴效果,晚上会变成深色模式,看着很有氛围感;而且支持“一镜到底”的交互,比如从桌面切换到导航,不会有卡顿的“跳转感”,就像用手机一样流畅。
语音助手是最让我惊喜的部分。它同时搭了DeepSeek和通义千问两个AI大模型,这在同价位里很少见——简单说,就是它的“脑子”更灵活,能听懂更复杂的指令。比如我之前说“打开空调24度,同时导航到公司”,它能一次听懂两个指令,不用分两次说;而且响应很快,时延才500ms,差不多是“说完就有反应”,不会像有些语音助手那样,要等一两秒才吭声。
它还支持方言识别,比如粤语、四川话都能听懂。有次我广东的朋友借车,用粤语喊“打开天窗”,语音助手居然听懂了,还回复“好的,正在打开天窗”,我朋友都惊讶地说“这语音助手比我家的车还聪明”。辅助功能也很实用,不是“摆样子”的。比如通勤领航辅助,我每天上班的路线固定,设置好之后,它能记住路线,不用高精地图也能帮着控速、避障:比如前面有车减速,它会提前减速;遇到弯道,会自动调整方向,不用我一直握着方向盘(当然,还是要保持注意力,不能完全松手)。有次早高峰堵车,它帮着跟车走停,我不用频繁踩油门和刹车,脚都轻松多了。停车场记忆泊车更方便。当它的记忆泊车功能被激活后,车辆就能自己按照记忆的路线行驶,还能自己找车位停进去。
还有几个小模式特别贴心,比如守护模式、露营模式。带宠物出门的时候,要是我需要临时下车买东西,开守护模式,空调会自动调节温度,中控屏会显示“车内有宠物,请勿靠近”的屏保,不用担心宠物闷到;周末去露营,开露营模式,系统会自动关闭大灯,熄灭仪表屏,还能对外放电,煮个火锅、充个电都很方便。
说实话,10多万的电车,很多智能配置都是“噱头”,看着功能多,实际用起来要么卡、要么笨,根本没法日常用。但B01的智能配置是真的“为用户着想”,能解决日常开车的麻烦,比如堵车时的跟车、复杂地库的泊车,这些都是每天会遇到的场景,用起来确实省心。
作为上班族,我选电车最看重两点:续航够不够长,补能够不够快——毕竟谁也不想每天下班还要绕去充电站,更不想跑长途的时候,在服务区排队等充电。零跑B01的表现,居然比我预期的还稳。
先说说续航,它有两个版本:650km CLTC续航和550km CLTC续航。我选的是650km版本,日常通勤每天差不多50km,早上出门满电,周五下班回家还能剩300多km的电,一周充一次电完全够,不用每天找充电桩。
周末去周边城市玩也很放心。比如我上周去离市区150km的景区,来回300km,去的时候开了空调和音乐,掉电大概350km,回来的时候剩100多km,完全不用中途补能。之前我试的某款500km续航的电车,来回300km居然剩不到50km,吓得我回来的路上不敢开空调。
而且它的续航很“实在”,不会虚标太多。有次我特意做了个测试:满电出发,开空调24度,音乐开中等音量,市区道路和高速各跑一半,总共跑了100km,掉电大概110km,虚标率只有10%,比很多电车20%的虚标率好多了。
补能速度也很惊喜。SOC30%-80%仅需18分钟,我一般会在上班前或者下班后去充电站,喝杯咖啡、刷会儿手机的功夫,就能补够200多km的续航,完全不耽误时间。之前我试的某款电车,从30%充到80%要30多分钟,每次都得等半天。
电耗也很低,百公里才11.4kWh。按我们这边家用电价0.56元/度算,每公里成本不到1毛钱,比油车省太多了——我之前开油车,百公里油耗8L,按油价8元/L算,每公里成本6毛4,开B01一个月能省差不多500块钱,一年下来就是6000块,够买个新手机了。
驾控也没让人失望。很多人觉得电车开起来“飘”,尤其是高速的时候,方向盘没手感,车身也不稳。但B01不一样,它是同级少有的中欧挺厉害的底盘团队联合调校的——零跑自己的底盘团队,加上Stellantis集团的底盘大师团队(这个团队调校过不少豪华车),一起针对B01做了优化,开起来的质感完全不像10多万的车。
它是后置后驱的布局,这种布局在油车上一般是豪华车才用的,好处是操控性更好,转弯的时候更灵活,百公里加速仅需6.4S,搭载七合一高性能油冷电驱总成,后置后驱,最大功率160kW,最大扭矩240N·m;起步很迅猛,但不会像有些电车那样“窜”,踩油门的时候很线性,新手也能轻松驾驭。此外,转弯半径才5.25m,这个数据在同级里算小的。我们小区的道路比较窄,之前开我家的油车掉头,得倒一把才能过去;但开B01,一把就能掉头,不用来回挪,方便多了。
高速开120km/h也很稳,方向盘不会有“虚位”,不用一直微调来保持方向;遇到横风的时候,车身也不会晃,比我之前试的某款电车稳多了。底盘的滤震效果也很好,过减速带的时候,不会有“硬碰硬”的颠簸,车身很整,没有松散的异响——这应该和它3000N·m/deg的扭转刚度有关,这个数据媲美百万级豪车,车身刚性够强,开起来自然更稳。
它还有集成热管理系统,能让综合续航提升10%。冬天开空调的时候,这个系统能智能调节电池温度,不会让电池因为低温而掉电太快。有次冬天零下5度,我开空调24度,跑了100km,掉电大概120km,比我朋友的电车(冬天掉电150km)省不少。
说实话,10多万的电车,能同时做到长续航、快补能、好开又省电的不多。有些车续航看着长,但虚标严重;有些车补能快,但电耗高;还有些车开起来“飘”,不敢开高速。B01能把这些都兼顾到,确实挺难得的,不管是日常通勤还是周末出游,都不用再为续航和驾控焦虑。
买电车最担心的就是安全——毕竟电池在车底,万一出点事怎么办?车身够不够结实?遇到碰撞的时候能不能保护好乘客?这些问题我之前也很纠结,直到了解了零跑B01的安全配置,才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先看车身,B01用的是9横7纵的硬核安全笼式设计,这种设计就像给车身加了个“保护笼”,遇到碰撞的时候能分散冲击力,保护车内乘客。而且它的高强钢占比高达76.6%,这个比例在同级里算高的——高强钢比普通钢更结实,能更好地抵抗碰撞力。
更厉害的是,乘员舱用的是2GPa的核潜艇级热成型材料,热成型钢占比达25.1%。2GPa是什么概念?简单说,就是这种材料能承受20吨的压力,就算遇到严重碰撞,乘员舱也不容易变形,能给乘客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之前看碰撞测试视频,B01在侧面碰撞中,车门虽然有变形,但乘员舱的空间基本没变化,这就是高强钢的作用。
整车扭转刚度达到33000N·m/deg,这个数据媲美百万级豪车。扭转刚度高意味着车身更“整”,遇到颠簸路面的时候,车身不会轻易变形,开起来更稳,也能减少异响——我开B01过坑洼路面的时候,车身没有松散的声音,就是因为扭转刚度够高。
再说说电池安全,这是电车安全的核心。B01用的是CTC2.0 Plus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这是零跑的自研技术,也是同级里少有的无电池包、无模组技术——简单说,就是电池和底盘融在一起,没有独立的电池包,这样不仅能省空间,还能让电池更安全。
之前我总担心电池包会因为碰撞而受损,但B01的电池和底盘一体化后,底部强度提升了20%,就算遇到小的磕碰,也不容易伤到电池。而且它取消了独立电池包,体积减小40%,重量减小18.5%,相比同级整包可布置电量提升19%,续航自然更实在。
B01的电池还通过了动力电池新国标要求,这个标准很严格,包括穿刺、挤压、高温等测试,就算遇到极端情况,电池也不容易出问题。而且它还能实现48小时无热扩散,就算电芯出了故障,也不会起火、爆炸,安全性有保障。
主动安全配置也没缺席,全系标配360°全景影像+透明底盘。有次我在窄路上会车,通过360°全景影像能清楚地看到车身周围的情况,不用担心蹭到路边的花坛;透明底盘更是实用,过减速带的时候能看到车底的情况,不用再担心磕到底盘。
还有哨兵模式,虽然中低配车型要等OTA升级,但全系都会有。开启哨兵模式后,就算车子停在路边,遇到刮蹭或碰撞,系统也会记录下来,还会给手机发提醒——之前我朋友的车停在小区被刮了,找不到责任人,要是有哨兵模式,就能轻松找到肇事者了。
B01还搭载了自研的LMC一体化运动融合控制技术,里面包括爆胎稳定控制、动态转向辅助等功能。比如遇到爆胎的时候,系统会自动调整方向和刹车,帮助车辆保持稳定,不会出现“甩尾”的情况;动态转向辅助能在转弯的时候帮着调整方向,让转弯更顺畅,也更安全。
说实话,10多万的电车,很多安全配置都是“减配项”,比如只在高配车型上有高强钢,或者电池没有专门的保护措施。但B01能从车身、电池、主动防护三个维度做安全,还给出电池终身免费质保,确实让用户吃了颗定心丸,不管是日常开还是长途跑,都能放心。
试完零跑B01最大的感受是:选10多万的电车,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妥协”了。不用为了颜值牺牲空间,不用为了实用放弃智能,不用为了续航忽略安全——B01把这些普通人在意的点,都揉进了10多万的预算里。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比如中低配车型的哨兵模式要等OTA,没有全景影像的车型可能对新手不太友好,但这些小缺点在它的优点面前,似乎也不算什么。毕竟没有完美的车,只有适合自己的车。
要是你也在10-15万级的纯电车市场纠结,或许可以去试试零跑B01的实车——不用听销售怎么说,自己坐进去感受一下空间,开起来体验一下驾控,用用语音助手和辅助功能,毕竟车是用来开的,自己坐得舒服、用得顺手才是最重要的
仅为内容创意,请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
仅为内容创意,请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
仅为内容创意,请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
来源:暮然回首已是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