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说经济下行,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赚钱难了。 订单少了,工资涨不上去,投资一不小心就亏。 可是你可能没注意到,越是在这种环境下,反而有一些行业活得特别滋润。
一说经济下行,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赚钱难了。 订单少了,工资涨不上去,投资一不小心就亏。 可是你可能没注意到,越是在这种环境下,反而有一些行业活得特别滋润。
不是他们运气好,而是他们踩对了趋势。 经济差的时候,人们的消费习惯会改变,生活的刚需不会消失,反而更容易凸显。 有些行业,越冷的时候越火,别人叫苦,他们却在数钱。
今天咱们就聊聊,经济下行,反而越来越好赚的四个行业。
第一个行业:便宜替代品
经济好的时候,大家花钱不眨眼。 想吃牛排就去餐厅,想买衣服就大牌,旅游也要奢华一点。
可一旦经济下行,消费逻辑立马变了。 不是不花钱,而是要花得“值”。
这时候,便宜替代品的市场就起来了。 比如餐饮行业。 高档餐厅生意难做,但快餐、小吃、平价外卖反而爆火。 有人请客吃饭会犹豫,但自己来一碗十几块的麻辣烫,照样开心。
再比如服装。 大牌卖不动,但拼多多、直播间里的平价衣服反而卖疯了。 有些工厂直销款,几十块一件,质量也能穿。对普通人来说,能省一百是一百。
还有娱乐。 以前周末去商场、去KTV,现在大家更愿意在家追剧、打游戏。 结果网文、短剧、手游这些便宜的消遣,反而迎来了爆发。
所以你会发现,越是便宜的替代品,越容易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逆势赚钱。 因为人们的需求没变,只是从“高端享受”切换成了“性价比”。
第二个行业:修修补补
经济不好时,大家会更惜钱。 以前坏了就换,现在坏了先修。
手机摔坏了,不急着换新机,花几百修一修,能再用两年; 电动车有点问题,不扔,修好继续骑; 家电坏了,也不是马上买新的,找个维修师傅能省一大笔。
甚至衣服、鞋子也是一样。 以前年轻人很少去修鞋店,现在修补行业反而慢慢复活。 缝补、改衣、换拉链,都能挣钱。
别小看这些小生意。 在下行周期里,这些不起眼的“修修补补”,反而成了刚需。 人越省,需求越多。
我认识一个做二手家电的老板。 经济好的时候,他的生意一般,因为大家直接买新的。 可这两年,他的二手冰箱、洗衣机卖得飞快,客户群体越来越广。 因为很多人租房子,不愿意花大价钱买新的,便宜实用最重要。
修理、二手、回收,这些听起来不 glamorous,但是真赚钱。 越是大家想省钱,这些行业的机会就越大。
第三个行业:健康养生
你可能觉得奇怪,经济不好,大家不是该缩减开支吗? 为啥健康养生反而是好行业?
因为健康是刚需,越是日子紧,越没人敢忽视身体。 小病拖成大病,反而更花钱。 所以很多人宁愿省吃俭用,也要给自己买点保健品,泡泡脚,喝点养生茶,买点按摩仪。
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他们对养生的需求只会越来越高。 你去看看,现在药店里,养生茶、保健品的销量并没下滑。 反而一些“便宜又有效”的产品卖得火爆。 还有线上课程,什么养生操、食疗方法,照样有人愿意花钱学。
养生馆、按摩店、康复理疗,这些门店在很多城市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关键是,他们满足了“长期刚需”。 年轻人为了工作少吃一顿没事,可腰酸背痛了,还是要想办法治一治。
别忘了一个事实:经济下行,反而让大家更焦虑,而焦虑最容易投射到健康上。 有人买奢侈品炫耀,有人省吃俭用养生。后者才是大趋势。
第四个行业:教育与技能提升
经济越差,竞争越激烈。 谁都知道,坐等是不行的,只有提升自己,才能有更好的机会。
所以教育行业、技能培训,依然有很大市场。 只是方向变了。
过去很多人愿意花大钱上兴趣班,什么钢琴、绘画、舞蹈。 现在更多人愿意花钱学一门能直接带来收益的技能。
比如学编程、学运营、学短视频剪辑。 甚至更接地气的,学电工、学厨艺、学维修。 这些东西和就业、赚钱挂钩,才是真刚需。
我认识一个做短视频培训的老师。 两年前大家觉得这东西不靠谱,报名的人少。 现在很多下岗的人、自由职业者都愿意掏钱去学。 因为他们知道,学到一门技能,哪怕兼职,也能多一个收入口。
经济下行,教育的核心逻辑就是:用最短时间,获得能带来实在回报的知识。 谁能满足这个需求,谁就能赚到钱。
写在最后
经济下行,并不是所有行业都一片萧条。 钱没有消失,只是流向了新的方向。
便宜替代品,满足了人们的性价比需求; 修修补补,承接了节省和循环的需求; 健康养生,承载了人们对身体的刚需; 教育技能,则是大家对未来的投资。
这四个行业,或许没有以前那些“暴富神话”那么耀眼。 但它们足够稳、足够长久,而且越是经济下行,越能跑出来。
一句话:人们的钱包收紧了,但该花的钱,还是要花。 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那个“该花”的点。
经济周期有涨有跌,但人的需求不会消失。 会的人,在低谷期照样能抓住机会。 甚至比在繁荣时期,更容易成功。
来源: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