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不是突然发现这一年又在“迁就”里溜走了?怕被说不合群,硬着头皮参加不想去的聚会;担心做不好,把“我试试”咽成了“我不行”;看着别人的进度焦虑,把自己逼进了不喜欢的赛道——就像被装进玻璃瓶的种子,明明有破土的劲儿,却被“怕出错”“要合群”的盖子压得死死的。
是不是突然发现这一年又在“迁就”里溜走了?怕被说不合群,硬着头皮参加不想去的聚会;担心做不好,把“我试试”咽成了“我不行”;看着别人的进度焦虑,把自己逼进了不喜欢的赛道——就像被装进玻璃瓶的种子,明明有破土的劲儿,却被“怕出错”“要合群”的盖子压得死死的。
其实生长从不需要“标准答案”。2025年,不如把自己调到“肆意生长模式”:不是放纵任性,而是不被内耗困住,不被他人定义,顺着自己的节奏向上长。今天就说4个普通人的“生长故事”,看完你就懂:真正的成长,从来都是“我想长,就使劲长”。
小区张阿姨前两年总愁眉苦脸,今天帮儿媳带娃被嫌不够细心,明天陪老姐妹逛街被比退休金,连跳广场舞都要纠结“穿这件衣服会不会被说老气”。去年她突然想通了:“我这辈子没为自己活过,2024年先砍砍‘没用的热闹’。”
儿媳挑剔就定好“每周帮忙3天,其余时间自己安排”,老姐妹攀比就笑着转话题,广场舞队内卷就干脆自己在家练太极。空出来的时间,她重新捡起年轻时喜欢的剪纸,贴满了家里的窗户,没想到邻居看了都来求购,现在还开了个小区剪纸班。
张阿姨说:“以前总怕得罪人,把自己挤成了纸片人。现在敢说‘不’,反而活得舒展了。” 就像树要修枝剪叶才长得旺,人也要挪开消耗你的人和事,才能把精力用在自己的生长上 。
肆意生长第一步:先给生活“减重”。 那些让你委屈的、焦虑的、耗神的,2025年大胆说“再见”——你的精力,要留给能让你发光的事。
我表妹阿琳以前是“完美主义重症患者”,去年想做短视频,写脚本改了10遍,怕拍得不好不敢发;报名演讲比赛,临上场怕忘词干脆弃权,最后啥也没做成,还天天骂自己“没用”。
今年年初她逼着自己“先搞砸再说”:第一条短视频镜头晃得厉害,台词也磕巴,她硬着头皮发了;演讲比赛忘词就笑着说“不好意思,这段太激动了”,台下反而给了掌声。没想到慢慢有人给她的视频点赞,说“真实得可爱”,演讲还拿了鼓励奖。
现在她常说:“以前总等‘准备好’,结果永远在等。其实生长哪有不磕磕绊绊的?就像种子破土,哪有不沾泥的?” 那些你怕的“不完美”,其实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
肆意生长第二步:跟“必须做好”和解。 2025年,想做的事就先迈一步——拍得差、说得烂、做得糙都没关系,先“完成”再“完美”,比原地不动强一万倍。
同事老周以前总跟风“搞副业”,别人做直播他也播,别人卖货他也卖,折腾大半年没赚着钱,还把本职工作耽误了。去年他索性沉下心,捡起自己从小喜欢的修表手艺,下班就在家研究,周末去旧货市场收旧表修。
一开始修坏过几块表,赔了钱还被嘲笑“瞎折腾”,但他没放弃,笔记本记满了故障案例,工具换了三套。现在小区里的人修表都找他,连附近钟表店都请他去帮忙,上个月光副业收入就比工资高。
老周说:“以前总想着‘抓风口’,忘了自己最擅长啥。就像庄稼,在一块地深耕才会丰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永远长不好。” 真正的生长,不是追着风跑,而是在自己的领域扎下根。
肆意生长第三步:守住你的“一亩三分地”。 2025年,不用羡慕别人的赛道,把你喜欢的、擅长的事坚持做下去——微小的积累,终会变成别人抢不走的底气。
我闺蜜小雅前两年被“同龄人焦虑”逼疯了:同学升职她急,朋友买房她慌,明明自己的工作安稳、生活舒心,却总觉得“落后了”,天天熬夜加班拼业绩,最后把身体熬垮了,住了一周院。
出院后她换了种活法:不再刷同学群,把“每天加班2小时”改成“准点下班做饭”,周末去公园写生——她学了十几年的画画,以前总说“没时间”。没想到她的画被画廊老板看中,邀请她办小型画展,现在还多了个“兼职画家”的身份。
小雅说:“以前总跟着别人的节奏跑,忘了自己的花期。其实生长哪有统一时间?有的树春天发芽,有的树冬天开花,各有各的步调。” 不用逼自己跟别人“同步生长”,你的节奏里藏着最好的时光 。
肆意生长第四步:按自己的节奏来。 2025年,别再问“别人都做到了,我为什么不行”——你有你的生长速度,慢慢来,反而更扎实。
最后说两句
其实“肆意生长”从来不是“要活成参天大树”,而是在自己的天地里,活得舒展、尽兴:
- 敢拒绝消耗你的人和事,是生长;
- 敢带着不完美试错,是生长;
- 敢在喜欢的领域深耕,是生长;
- 敢不跟别人的节奏卷,也是生长。
2025年,不用立宏大的目标,就从一件“以前不敢做”的小事开始:比如拒绝一次无效聚会,发一条“不完美”的朋友圈,捡起一个被放下的爱好。
你2025年最想尝试的“生长小事”是什么?是学一门手艺,还是敢说一句“不”?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把自己调到“肆意生长模式”,慢慢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来源:欣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