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到秋冬,不少人就开始喊“体寒”,不是抱着暖水袋,就是猛灌红糖姜茶。大家普遍觉得,体寒是吃了太多冷饮,或是冬天穿得太单薄导致的。但你知道吗?在中医眼里,体寒的“罪魁祸首”可能不是这些,而是你长期积压的坏情绪!
一到秋冬,不少人就开始喊“体寒”,不是抱着暖水袋,就是猛灌红糖姜茶。大家普遍觉得,体寒是吃了太多冷饮,或是冬天穿得太单薄导致的。但你知道吗?在中医眼里,体寒的“罪魁祸首”可能不是这些,而是你长期积压的坏情绪!
是不是觉得很颠覆?别急,咱们慢慢聊。
一、体寒的“非主流”成因:“心寒”你听说过吗?
提到体寒,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外在因素”——吃了冰西瓜、穿短裙冻着了。可中医却有不同看法:身体里最大的“寒”,不是吃出来的,也不是冻出来的,而是“心寒”。
什么是“心寒”?说白了,就是长期的情绪积压,比如总是委屈、郁闷、生气却无处发泄。这些负面情绪像一块寒冰,慢慢把心“冻住”了。
二、“心寒”的连锁反应:肝郁又脾虚
你以为“心寒”只影响心情?错了!它会引发一连串的身体问题。
首先是“肝郁”。中医讲“心主神明,肝主情志”,心被情绪冻住了,肝的疏泄功能就会受影响,变得“郁”起来。表现就是平时爱叹气、脾气暴躁,甚至月经也跟着捣乱。
肝郁了还没完,紧接着就会“脾虚”。肝和脾在中医里关系密切,肝郁时间长了,脾的运化功能就弱了。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虚了,消化差、腹胀、没食欲这些问题就找上门了。
所以你看,很多人一焦虑、一生气就吃不下饭,不是没原因的——胃其实是个“情绪器官”,心情不爽,它也跟着闹脾气。
三、为什么“养生先养心”?这不是玄学是科学
既然情绪对身体影响这么大,那养生的关键就很明确了——先养心!
怎么养心?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别总压抑情绪。
比如,工作中受了委屈,别自己憋着,找朋友聊聊;生活里遇到糟心事,别钻牛角尖,试着转移注意力。
当你把“心”的结打开了,身体就像被打通的管道,“一通则百通”。阳气足了,气血也跟着旺了,体寒、脾虚这些问题自然就改善了。
O四、养心养生的实操小妙招,你可以试试
1. 情绪“排毒”法
每天留10分钟给自己,写写情绪日记,把不开心的事都写下来,相当于给情绪找个出口。也可以试试深呼吸,吸气4秒,呼气6秒,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
2. 培养个“开心爱好”
不管是画画、插花,还是跳广场舞,找个能让你全身心投入、忘记烦恼的爱好。当你沉浸在喜欢的事情里,坏情绪自然就被挤走了。
3. 食疗辅助(非医疗建议,仅供参考)
可以偶尔吃点桂圆、红枣这类温性食材,给自己补补气血。但记住,食疗只是辅助,真正的关键还是情绪调节哦。
所以啊,别再把体寒全怪在冷饮和秋裤上了。试试先调整心情,把“心”养好了,身体的小毛病可能就悄悄溜走了。养生路上,记得对自己好一点,把感受放在首位,你会发现,不仅身体舒服了,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
来源:蔡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