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牧和小孩相处安全吗?做好这 2 点,不用担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23:45 1

摘要:不少有娃家庭在考虑养边牧时,都会被这些顾虑困住。一边是被誉为“狗界智商天花板” 的边牧,颜值高、通人性;一边是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孩,两者相处总让人担心 “意外发生”。其实,边牧与小孩的相处安全与否,关键不在 “品种”,而在 “引导”。今天就来详细说说

“想养边牧,但家里有小孩,会不会咬到孩子?”“边牧太聪明了,会不会觉得小孩‘幼稚’,故意欺负他?”

不少有娃家庭在考虑养边牧时,都会被这些顾虑困住。一边是被誉为“狗界智商天花板” 的边牧,颜值高、通人性;一边是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孩,两者相处总让人担心 “意外发生”。其实,边牧与小孩的相处安全与否,关键不在 “品种”,而在 “引导”。今天就来详细说说,边牧和小孩相处的那些事,做好这 2 点,就能让它们成为彼此的 “好朋友”。

一、边牧的“性格密码”,决定了它和小孩的相处基础

很多人觉得“大型犬都危险”,但边牧的性格其实和传统认知里的 “凶猛犬种” 截然不同。作为最早被用于牧羊的犬种,边牧的性格里藏着 3 个 “友好基因”,这为它和小孩相处打下了良好基础:

1. 温顺且无攻击性,是 “天生的伙伴型狗狗”

边牧的性格普遍温顺、敏感,对人类尤其是小孩,很少表现出主动攻击性。它们更擅长“观察” 而非 “对抗”—— 看到小孩跑跳,会先停下脚步,观察孩子的动作是否有 “敌意”,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吠叫或攻击。很多养边牧的家庭反馈:家里的边牧会主动跟着小孩,孩子摔倒时,还会用鼻子轻轻蹭孩子,仿佛在 “安慰” 他。

不过要注意:边牧的“温顺” 不是绝对的。如果孩子故意拉扯它的尾巴、耳朵,或者长时间盯着它的眼睛(对狗狗来说,直视是 “挑衅” 信号),边牧可能会因为 “害怕” 或 “被激怒” 而做出躲闪、低吼的反应,但很少会主动攻击。

2. 智商高,能快速 “读懂” 小孩的情绪

边牧的智商相当于 6-8 岁的人类小孩,这意味着它能快速理解小孩的行为和情绪。比如,孩子开心地跑向它,边牧会摇着尾巴迎接;孩子因为哭闹而情绪激动,边牧会安静地待在一旁,甚至用爪子轻轻碰孩子的手,试图 “安抚”。

这种“高智商” 还让边牧能记住 “和小孩相处的规则”—— 比如主人说 “不能扑小孩”,几次提醒后,边牧就会刻意控制自己的动作,即使兴奋时也会放慢脚步,避免撞到孩子。

3. 有 “保护欲”,会把小孩当成 “自己人”

边牧天生有“牧羊本能”,在它眼里,家里的小孩就像 “需要被照顾的小羊”。一旦它认可小孩是 “家庭一员”,就会主动承担起 “保护责任”:有人靠近孩子时,边牧会警惕地盯着对方;孩子在户外玩耍时,边牧会寸步不离地跟着,防止孩子跑太远。

曾有位铲屎官分享:家里 3 岁的孩子在公园追蝴蝶时差点跑到马路边,自家边牧立刻冲上去,用身体轻轻挡住孩子,同时对着主人吠叫,直到主人跑过来才放下警惕。这种 “保护欲”,让边牧成为了小孩的 “天然守护者”。

当然,边牧也有 2 个 “小缺点”,可能会影响和小孩的相处,需要提前注意:

精力太旺盛:边牧每天需要大量运动,如果精力没处发泄,可能会把“小孩” 当成 “玩伴”,用扑跳、叼玩具的方式邀请孩子互动,不小心可能会撞到小孩;

对“移动物体” 敏感:受牧羊本能影响,边牧看到小孩快速跑跳时,会忍不住想 “追逐”,虽然没有恶意,但可能会让孩子受到惊吓。

二、做好这 2 点,让边牧和小孩安全相处

了解了边牧的性格后,只要做好“科学引导” 和 “培养互动” 这 2 点,就能彻底消除安全顾虑,让它们和谐相处:

1. 第一点:给边牧 “立规矩”,让它知道 “和小孩相处的边界”

边牧再聪明,也需要主人的引导才能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边牧到家的第一天起,就要给它建立和小孩相处的 “规则”,重点关注 3 个方面:

① 禁止 “扑跳”:让边牧学会 “温柔互动”

边牧兴奋时喜欢扑人,这对小孩来说很危险—— 即使边牧只是想 “打招呼”,它的体重(成年边牧约 20-30 公斤)也可能把小孩扑倒。可以这样训练:

当边牧看到小孩想扑跳时,立刻用“坐下” 的指令让它停下,同时把小孩抱到一边;

如果边牧听话坐下,就给它奖励零食,同时告诉它“这样才对”;

重复几次后,边牧会明白“扑小孩没有奖励,坐下才有”,逐渐改掉扑跳的习惯。

② 明确 “专属空间”:让边牧有 “逃避的地方”

小孩可能会因为好奇,一直跟着边牧、摸它的身体,长时间的“打扰” 会让边牧感到烦躁。可以在家里给边牧准备一个专属的 “小角落”—— 放一个狗窝、几个玩具,告诉孩子 “这是狗狗的家,狗狗想休息时,不能去打扰它”。

当边牧感到疲惫或被小孩“缠得难受” 时,会主动躲到自己的空间里,这既能避免边牧因为 “烦躁” 而做出过激反应,也能让孩子学会 “尊重他人的边界”。

③ 训练 “服从指令”:让边牧能 “随时被叫停”

教会边牧“坐下”“过来”“不许动” 这 3 个基础指令,关键时刻能避免危险。比如:孩子和边牧玩玩具时,边牧因为太兴奋想抢玩具,只要主人说 “不许动”,边牧就会立刻停下;孩子跑太快,边牧想追逐时,一句 “过来” 就能让它回到主人身边。

训练时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让孩子拿着零食,对边牧说“坐下”,边牧做到后,让孩子把零食递给它。这样既能让边牧服从指令,也能让孩子感受到 “自己能和狗狗互动”,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2. 第二点:教小孩 “懂狗狗”,让他知道 “如何和边牧友好相处”

除了训练边牧,教会小孩“正确和边牧互动” 也很重要。很多 “意外” 不是因为边牧有攻击性,而是因为孩子不懂 “狗狗的语言”,误触了边牧的 “底线”。可以从 3 个方面教孩子:

① 告诉孩子 “不能做的 3 件事”

不能拉扯狗狗的尾巴、耳朵、毛发:这些部位是狗狗的敏感区,拉扯会让狗狗感到疼痛,可能引发反击;

不能在狗狗吃饭、睡觉、啃玩具时打扰它:对狗狗来说,“护食”“护觉” 是本能,此时打扰它,容易让它产生 “被侵犯” 的感觉;

不能对着狗狗大喊大叫、扔东西:突然的噪音和物体砸击,会让狗狗受到惊吓,可能会逃跑或躲藏,不小心撞到孩子。

可以用绘本、动画的方式给孩子讲解:比如和孩子一起看《小狗的秘密》这类绘本,告诉孩子“狗狗低吼时,就是在说‘我不开心了’,我们要离它远一点”。

② 教孩子 “正确的互动方式”

摸狗狗时,先让狗狗闻一闻自己的手:这是狗狗“认识陌生人” 的方式,让狗狗先熟悉孩子的气味,再轻轻摸它的后背、下巴(这些部位是狗狗喜欢被摸的地方),不要摸它的头顶(对狗狗来说,从上方摸头有 “压迫感”);

和狗狗玩“温和的游戏”:比如一起玩 “捡球”—— 孩子把球扔出去,让边牧捡回来,不要玩 “追逐游戏”(孩子追狗狗,或狗狗追孩子),避免双方兴奋过度发生碰撞;

给狗狗“分享快乐”:让孩子偶尔给边牧喂零食(在家长监督下)、帮狗狗梳毛,这些互动能让边牧感受到 “孩子对自己没有恶意”,也能让孩子学会 “照顾他人”。

③ 让孩子知道 “危险信号”,学会 “自我保护”

告诉孩子:如果看到边牧出现这些动作,就要立刻离开,找家长帮忙:

狗狗低吼、露出牙齿,耳朵向后贴;

狗狗不停地甩尾巴(不是开心的“左右摇摆”,而是快速 “上下甩动”);

狗狗突然躲到桌子底下、沙发后面,拒绝出来。

可以和孩子做“模拟游戏”:家长扮演 “边牧”,做出低吼、贴耳朵的动作,让孩子练习 “立刻跑到家长身边”,让孩子在游戏中记住 “危险信号”。

三、这些“特殊情况”,需要家长重点关注

即使做好了引导,以下 3 种情况也可能存在风险,家长需要时刻留意:

1. 边牧刚到家的 “适应期”(前 1-2 周)

刚到家的边牧会因为“陌生环境” 而感到紧张,此时不要让孩子频繁靠近它。可以先让边牧在自己的空间里适应,每天让孩子隔着 1-2 米的距离,给边牧递一次零食,让边牧逐渐熟悉孩子的气味和声音,1-2 周后再慢慢增加互动。

2. 孩子年龄太小(3 岁以下)

3 岁以下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控制能力较差,可能会无意中伤害边牧,也无法准确识别边牧的 “危险信号”。此时家长必须全程陪同,不要让孩子和边牧单独相处 —— 即使边牧很温顺,也要避免孩子拉扯、按压边牧的身体。

3. 边牧处于 “特殊时期”(发情期、生病期)

边牧在发情期会变得烦躁、敏感,生病时会因为“疼痛” 而脾气变差。这两个时期要减少孩子和边牧的互动,让边牧多休息,同时告诉孩子 “狗狗现在不舒服,我们不要打扰它”。

最后想说:

边牧和小孩的相处,就像“两个小朋友交朋友”—— 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也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尊重。边牧的聪明和温顺,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 “好伙伴”,陪孩子玩耍、保护孩子;而孩子的天真和热情,也能让边牧感受到 “家庭的温暖”,变得更开朗、活泼。

如果你家有小孩,又想养边牧,别被“担心” 困住。做好 “给边牧立规矩”“教孩子懂狗狗” 这 2 点,再加上家长的细心陪伴,就能让边牧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留下很多温馨的回忆。

你家有边牧和小孩吗?它们之间有哪些有趣的互动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有娃家庭看到边牧和小孩相处的美好瞬间!

来源:养生乐活美少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