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月亮编辑| 王红初审|文瑞
文| 月亮
编辑| 王红
初审|文瑞
这年头娱乐圈的怪现象是越来越多了。
有些明星拿着天价片酬,占据着大量资源,可连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搞不清楚,张口就是笑话,闭口就是尴尬。
再看看那些真正的艺术家,七八十岁了还精神抖擞地站在阅兵观礼台上,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去年九月的阅兵仪式,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场那些受邀的演员都是谁?
为什么那些动不动就霸屏的流量明星一个都没见着?
2025年9月,九三阅兵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观礼台上坐着的都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演艺界也有不少面孔。
唐国强老师就在其中,这位70多岁的老演员穿着笔挺的西装,腰板挺得特别直。
要知道,唐老师年轻的时候可是真正当过兵的人,那种军人气质是刻在骨子里的。
整个仪式进行的时候,唐国强坐在位置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方阵走过,眼眶好几次都红了。
仪式结束后,他和刘劲站在一起合影,两个人的精气神那叫一个好。
当天晚上,唐老师还专门发了一条动态,字里行间全是激动和自豪。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站那么久也不喊累,就是因为心里装着对国家的敬意。
这次阅兵之后没多久,唐国强还接受了综艺节目的邀请。
节目里他聊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说话特别有条理,讲到动情的地方会停顿一下,让人感觉到那份真诚。
这就是老一辈艺术家的底蕴,台上台下都是同一个人,不装不端,实实在在。
同样在阅兵观礼台上的还有张凯丽老师。
这位实力派演员看到受阅部队走过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她没有遮掩,就那么坐在那里,让泪水滑落。
这种发自内心的情绪感染了很多人,因为那是真实的,是一个艺术家对祖国最质朴的热爱。
张凯丽在演艺圈这么多年,演过的角色数不胜数,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
她拿过的奖项也不少,可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平时接受采访的时候总是很谦虚,说自己还要继续学习。
这样的艺术家受邀参加国家重要仪式,那是实至名归。
看看这些老艺术家,他们身上有种特别的东西。
不仅仅是演技好,更重要的是有文化、有底蕴、有对这个国家的认同感。
站在那个场合,他们代表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整个演艺界的形象。
这种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是谁都能有的。
说到流量明星,赵露思算是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
她凭借《传闻中的陈芊芊》这部剧走红,长相甜美,笑起来很有亲和力。
粉丝数量蹭蹭往上涨,商业代言一个接一个,资源好得不得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当红小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闹出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记者问她:"你觉得演员的定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不算难,任何一个从事表演行业的人都应该思考过。
赵露思听到这个问题之后,整个人明显愣住了。
她支支吾吾半天,说了一堆模棱两可的话,就是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回答。
看着她那种不知道该怎么接话的样子,很多人都替她尴尬。
你想啊,一个以演员为职业的人,连自己职业的定义都说不清楚,这说明什么?
说明她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把演戏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更离谱的事情还在后头。
有一次赵露思参加中法建交相关活动,这种场合是很严肃的外交活动。
她在台上发言的时候,把"60周年"说成了"40周年"。
整整差了20年,这可不是小失误。
当时现场有不少外国友人和国内领导,气氛瞬间变得尴尬起来。
这种基本的数字都能搞错,真的不知道她上台之前有没有做功课。
中法建交是1964年的事情,到2024年正好60年,这是稍微查一下资料就能知道的常识。
一个公众人物在这种场合出错,丢的可不只是自己的脸。
再说说另一位年轻演员周也。
她这两年也有不少作品,在某些剧里的表现还算可以。
长相属于那种很有辨识度的类型,粉丝也挺多。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直播的时候暴露出了严重的文化短板。
直播间里有观众提到"忏悔"这个词,周也张口就读成了"qian悔"。
第一次读错了,有人在评论里提醒她,她好像没注意到,接着又读了一遍,还是错的。
整个直播过程中,这个词前前后后出现了好几次,她每次都读错。
"忏悔"这两个字,一个是"chan"一个是"hui",这是小学就应该掌握的读音。
一个成年人,一个演员,在公开场合多次读错同一个词,这真的说不过去。
很多观众看了直播都惊呆了,纷纷在网上讨论这件事。
周也后来还出席了迪奥的活动,当天她的造型确实不错,颜值也在线。
可光有外表有什么用?
文化素养跟不上,再漂亮也只是个花瓶。
娱乐圈不缺好看的脸,缺的是有内涵、有实力、能扛得住时间考验的艺术家。
这些年观众看了太多流量明星闹笑话的新闻。
有人分不清"汨罗江"和"泊罗江",有人不知道"耄耋"怎么读,有人把历史朝代搞得一团糟。
每次这种新闻出来,评论区都是一片哗然。
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就进了这个行业。
以前的演员要进剧组,得先在表演学院或者戏剧团体里学习好几年。
文化课要学,专业课要学,台词、形体、表演理论都得过关。
现在很多流量明星呢?
可能就是因为长得好看,或者在选秀节目里火了,立马就开始接戏拍广告。
这样速成出来的明星,怎么可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们连剧本都不一定看得懂,遇到文言文台词直接懵圈。
有些剧组为了照顾他们,还得专门把台词改得更通俗易懂。
这不是在侮辱创作者和观众吗?
资本在里面起了很大作用。
只要能带来流量,能让粉丝花钱,公司就会把这些人往上捧。
至于文化素养、演技水平,那都是次要的。
这种畸形的生态环境,让整个行业都变得浮躁起来。
大家不再追求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只想着怎么快速变现。
赵露思前段时间还和公司闹翻了。
具体是什么原因外界不太清楚,反正双方在网上撕得挺厉害。
按理说这种时候,艺人应该低调一点,好好处理和公司的关系。
可赵露思没有,她照样参加各种商场活动。
有次在某个商场的开业仪式上,她穿着华丽的礼服出现,对着台下的粉丝挥手。
看那个状态,好像和公司的矛盾对她没什么影响。
这种做法让很多人看不懂。
既然和公司有纠纷,为什么还能接活动?
这些活动是谁安排的?
难道她已经开始单干了?
整件事透着一股混乱的气息。
一个艺人连自己的工作状态都理不清,还谈什么职业规划和长远发展?
对比那些老艺术家,人家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磨演技,从来不把工作当儿戏。
合同该怎么签就怎么签,该履行的义务一定履行到位。
这才是一个职业艺人应该有的态度。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阅兵仪式不邀请那些流量明星?
答案其实很明显。
国家级的重要仪式,邀请的人必须有足够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他们要能体现出这个行业最好的一面,要让大家觉得"对,这些人确实配得上这份荣誉"。
流量明星有这个资格吗?
他们可能很火,粉丝可能很多,可他们代表不了这个行业的高度。
一个连基本文化常识都搞不清楚的人,一个把演戏当成快速赚钱工具的人,怎么可能站在那个庄严的场合?
观礼台上的那些艺术家,哪个不是在自己的领域深耕了几十年?
唐国强演过多少经典角色,张凯丽塑造过多少深入人心的形象。
他们身上有作品,有实力,有文化,有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这样的人站在那里,才不会让这个荣誉掉价。
央视之前也批评过这种现象。
节目里直接指出,某些艺人文化水平太低,经常闹笑话,给整个行业抹黑。
这样的批评不是没有道理,观众都看在眼里,心里都有一杆秤。
你想要什么样的娱乐圈?
是要一个充斥着文化素养低下、只会卖人设的流量明星的圈子,还是要一个有真才实学、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艺术家聚集的地方?
答案不言而喻。
青春和颜值是会消失的,今天你可能很红,粉丝很多,明天呢?
当你老了,当新人不断涌现,你拿什么和别人竞争?
只有真正的实力才能让一个演员走得长远。
那些老艺术家为什么几十年后还被人记得?
因为他们留下了好作品,因为他们用一辈子诠释了什么叫做"艺术家"。
现在的年轻演员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别总想着赚快钱,别总觉得红了就可以为所欲为。
多读点书,多学点东西,把文化基础打扎实了,把专业技能练过硬了,才能在这个行业真正立足。
看看唐国强、张凯丽这些前辈,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演员这个职业需要文化、需要修养、需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不是说你长得好看就能当演员,不是说你火了就算成功。
真正的成功是你的作品能流传下去,是你的名字能和"艺术家"这个词挂上钩。
结语娱乐圈需要的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不是只会装傻充愣的花瓶。
流量会散,热度会退,只有实力和文化才是永恒的。
那些连基本常识都不懂的所谓明星,确实该好好照照镜子了。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真金谁是破铜烂铁,时间会给出答案。
来源:琢磨鸟说娱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