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测四强抢AI!长电、通富谁能超车?3张牌扒出差距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1 09:59 1

摘要:2025年的芯片封测圈,比想象中更热闹。全球封测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美元,其中先进封装增速高达25%,AI芯片、汽车电子的爆发式需求,正给行业带来“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在A股,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深科技、太极实业这四家企业动作频频:长电科技砸85亿扩产先进封

2025年的芯片封测圈,比想象中更热闹。全球封测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美元,其中先进封装增速高达25%,AI芯片、汽车电子的爆发式需求,正给行业带来“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在A股,长电科技、通富微电、深科技、太极实业这四家企业动作频频:长电科技砸85亿扩产先进封装,通富微电靠AMD订单净利润暴涨3倍,深科技盯着AI存储封测猛冲,太极实业在封装载板领域悄悄突破。

有人说长电科技是“稳坐钓鱼台”的龙头,也有人赌通富微电能靠先进封装“后来居上”,还有人看好深科技、太极实业的细分赛道机会。但“弯道超车”从来不是看当下规模,得扒透技术储备、客户绑定、财务健康度和战略方向这四大核心。今天就用最新数据说话,看看谁才真正握住了超车的油门。

要聊超车,得先知道四家的“起点”。2024年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这四家的业务重心和行业地位压根不是一个路数。

长电科技是公认的“老大哥”,2024年营收359.6亿元,全球市占率12%,稳坐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位置。它的业务覆盖从消费电子到高性能计算的全领域,全球八大生产基地,客户名单里全是高通、博通这种国际巨头,靠规模化和全球化吃遍天。

通富微电是“偏科尖子生”,2024年营收238.82亿元,全球第四,市占率8%。它的核心王牌是和AMD的深度绑定—— AMD 80%的委外封测订单都给了它,靠着CPU、GPU的先进封装订单,净利润同比暴涨299.9%,不过这其中有7.23亿元是靠延长设备折旧年限省出来的,实际经营现金流反而降了9.68%。

深科技是“存储 specialist”,封测业务主要聚焦存储芯片,2024年这块营收增长35%,虽然整体营收里占比不到40%,但赶上了AI存储需求爆发的风口,已经切入三星、美光的供应链,存储封测产能利用率超过90%。

太极实业则是“幕后玩家”,封测不是主业,但其封装载板业务2024年增长40%,国内市占率突破15%。封装载板是先进封装的关键材料,以前90%靠进口,现在它能供应长电、通富微电,算是卡住了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简单说,长电拼规模,通富拼技术单点突破,深科技盯细分需求,太极实业做配套。起点不同,超车的逻辑也完全不一样。

封测行业的“弯道”在先进封装,“油门”则是技术、客户和产能。这三张牌的成色,直接决定谁能超车。

先进封装(Chiplet、2.5D/3D封装等)是超车的核心,2024年这块市场规模突破120亿美元,谁能拿下高份额谁就有主动权。

长电科技是“全能选手”,技术布局最全面,从晶圆级封装到Chiplet的XDFOI技术,再到系统级封装(SiP),几乎覆盖所有先进路线。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9.9亿元,同比增20.5%,临港基地的微系统集成产能已经释放,还能给客户提供从设计到测试的一站式服务,技术壁垒最厚。

通富微电是“精准打击”,靠着给AMD做2.5D封装积累的经验,在AI芯片先进封装上站稳脚跟,先进封装营收占比已经达到45%,比长电科技高10个百分点。但它的技术覆盖窄,除了高性能计算芯片,在汽车电子、物联网的先进封装布局很少,有点“一条腿走路”。

深科技的技术集中在“存储先进化”,比如3D NAND的堆叠封装,虽然不算芯片领域的高端先进封装,但AI服务器需要大量存储芯片,它的技术刚好踩中需求点,毛利率能达到28%,比传统封装高10个点。

太极实业的技术优势在“材料端”,它的12层以上高端封装载板良率突破85%,以前这是日月光、安靠的地盘。但载板只是配套,没法直接参与封测环节的竞争,更像是“给超车的人递油”,而非自己开车。

从技术成色看,长电是“全面领先”,通富是“局部领先”,深科技和太极实业则是“错位竞争”。

封测是重资产行业,客户粘性直接决定订单稳定性。头部芯片设计公司的长期订单,比短期利润更重要。

长电科技的客户“最稳”,前五大客户占比不到30%,既有高通、博通这些国际巨头,也有华为海思、紫光展锐这些国内龙头,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AI等多个领域,就算某块市场下滑,其他业务能补上来,抗风险能力最强。

通富微电的客户“最险”,AMD一家就贡献了近50%的营收,虽然AMD 2024年CPU市场份额提升到32%,带动通富订单增长,但一旦AMD业绩波动,通富会直接受冲击。而且它在国内客户的拓展上进展慢,华为海思的订单占比还不到5%。

深科技的客户“够精准”,主要是三星、美光、长江存储这些存储芯片巨头,2024年全球AI存储需求增长120%,这些客户的订单量暴增,深科技的存储封测产能都排到2026年了。但客户集中在存储领域,一旦存储价格周期反转,增长就会承压。

太极实业的客户“靠同行”,主要给长电、通富微电供应封装载板,属于“依附型”,虽然2024年订单增长快,但议价权在下游封测厂手里,毛利率只有18%,比通富的22%还低。

客户这张牌,长电的“多元化”完胜,通富的“单一依赖”是明显短板,深科技和太极实业则受限于细分领域。

先进封装是产能密集型行业,产能释放的节奏和方向,直接影响业绩兑现速度。

长电科技的产能“布局最前瞻”,2025年资本支出85亿元,全部投到先进封装和汽车电子。上海的汽车电子封测基地下半年投产,临港的微系统集成产能已经爬坡到80%,能直接承接AI芯片和车规芯片的订单,产能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通富微电的产能“押注先进”,在合肥的先进封装基地砸了60亿,Chiplet封装产能从2024年的10万片/月扩到20万片/月,但问题是产能太集中在高性能计算领域,2025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只有75%,比长电低15个百分点。

深科技的产能“精准匹配需求”,武汉的存储封测基地新增20万片/月产能,刚好对接长江存储的扩产计划,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已经到95%,而且投资强度比长电、通富低,固定资产周转率更高,资金效率更优。

太极实业的产能“跟着下游走”,无锡的封装载板基地扩产50%,但受限于上游玻璃基板供应(国产率仅15%),实际产能释放只能达到计划的70%,没法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产能这张牌,长电的“节奏稳”,深科技的“效率高”,通富的“利用率不足”和太极的“供应链卡脖子”都是明显问题。

“弯道超车”没有绝对答案,得看是短期冲刺还是长期赛跑,是拼整体还是拼细分。

如果比短期爆发力(1-2年) ,通富微电最有机会。AI芯片先进封装需求还在爆发,AMD的GPU订单2025年预计增长40%,通富的先进封装营收能保持35%以上的增速,加上基数低,短期业绩弹性比长电大。但必须警惕AMD订单波动的风险,一旦AI需求降温,它的增长就会断档。

如果比长期稳健性(3-5年) ,长电科技稳赢。它的技术全面性、客户多元化和产能布局,刚好匹配汽车电子、AI、工业电子等多领域的需求增长,就算某个赛道下滑,其他业务能补位。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50%,已经显示出稳健增长的势头,这种“压舱石”属性,是超车后能坐稳位置的关键。

如果看细分赛道机会,深科技和太极实业有“隐形超车”可能。深科技盯着的AI存储封测,2025年市场规模能突破50亿美元,它的产能和客户都卡位精准,说不定能成存储封测的“隐形冠军”;太极实业的封装载板,随着国产替代率从15%向30%突破,未来3年营收能翻番,虽然不是直接做封测,但在产业链里的话语权会越来越重。

还有个关键判断标准:先进封装营收占比和毛利率。2024年通富微电这两个指标是45%、22%,长电是35%、20%,深科技存储先进封装占比30%、毛利率28%,太极实业载板业务占比18%、毛利率18%。短期看通富的先进封装占比高,长期看长电的毛利率有提升空间,深科技的细分毛利率最亮眼。

对关注这个领域的人来说,不用纠结“谁是绝对老大”,更要分清机会和陷阱。

1. 通富微电的“利润假象”:别被3倍净利润增速迷惑,扣掉折旧调整的4.95亿元,实际净利润增长只有50%左右,而且经营现金流下滑,说明盈利质量不高。

2. 太极实业的“主业模糊”:它70%的营收还是工程建设,封测相关业务占比低,就算载板业务增长,对整体业绩拉动有限,算不上纯粹的“封测标的”。

3. 深科技的“周期依赖”:存储行业有强周期性,一旦AI存储需求放缓,库存积压会直接冲击业绩,2023年它的存储封测业务曾因价格下跌营收降12%,历史教训得记着。

1. 长电科技的“产能释放”:上海汽车电子基地下半年投产,临港先进封装产能爬坡到满产,这两个信号一旦落地,营收和毛利率都会跳涨,是明确的业绩催化剂。

2. 深科技的“国产替代订单”:如果能拿到华为海思存储芯片的封测订单,估值会直接重估,目前它已经进入华为供应链的备选名单,值得跟踪进展。

最后总结一下:封测行业的“弯道超车”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各凭本事吃蛋糕”。

长电科技是“长跑冠军”,靠着全面布局和稳健经营,能在行业周期里持续领跑;通富微电是“短跑健将”,借AI和AMD的东风,短期爆发力十足;深科技和太极实业是“细分黑马”,在存储和材料领域悄悄崛起。

未来3年,行业会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长电科技稳坐第一,但通富微电会缩小差距,深科技在存储封测领域自成一派,太极实业则在配套环节占据重要位置。与其问“谁是老大”,不如看“谁踩对了下一个风口”——毕竟在技术迭代快的行业里,今天的老大要是慢了一步,明天就可能被追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是布丁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