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刊丨以民族特色手工业激活革命老区新动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1 10:54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推动产业振兴,应立足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革命老区,广西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民族特色手工业蓬勃发展,展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各地应顺势而为,进一步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推动产业振兴,应立足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革命老区,广西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民族特色手工业蓬勃发展,展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各地应顺势而为,进一步培育壮大民族特色手工业,着力破解当前农村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脱贫人口增收的传统路径依赖,积极培育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收入新的增长点。

以“角色转变”为抓手,推动产业人才“提能汇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特色手工业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人才内生机制,奠定了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应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农民逐步成长为乡村工匠、创业带头人、文化传承者等,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加强技能培训,实现农民到工匠的转变。构建覆盖广泛、重点突出、梯次衔接的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村干/党员+手工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精促效,推动非遗技艺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凝聚企业、职业院校和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合力,采取技能培训、专业集训和生产实训等方式,定向培养一批技艺精湛、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强的乡村工匠。二是加强利益联结,实现就业到创业的转变。着力培育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市场开拓意识和文化传承情怀的致富带头人,发放非遗技艺传承金融贷,鼓励带头人领办创办合作社、小微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就业薪金、原料现金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分红获益,激发带头人的产业“领头雁”作用。三是加强文化传承,实现从业者到传承人的转变。完善非遗手工传承人认定、管理和扶持制度,构建从业者、传承人、工艺大师三级阶梯式人才培育机制,保障传承人开展传艺授徒各种活动的基本条件,定期为青年从业者传授非遗文化理念和手工技艺演变知识,鼓励他们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成为传承与创造的中坚力量。

以“平台赋能”为支撑,推动产销协同“提效增量”。平台可成为产业的运营中枢,特色手工业通过立足生产基地,采取车间集中式和居家分布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摆脱对自然资源的绝对依赖,应加快建设产业互助式平台,发挥革命老区在特色文化、人力资源和区域协同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提升特色手工业的生产质效。一是搭建生产互助平台。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生产互助机制,打造手工艺人从业基地和档案数字化平台,为从业者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产品展销等方面支持,组建区域性的行业协会,优化“城区初级加工+城郊/乡镇仓储物流+乡村收发代工”的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原料采购、技艺研发、仓储物流等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抵抗风险能力和市场议价能力。二是搭建品牌联营平台。打造非遗特色文化村庄和手工艺产业园区等品牌联营场所,邀请各地工匠大师、手工艺品企业入驻经营,发展共同合伙人模式,组建专业运营设计团队,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产品质量规范,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共同开展品牌推广、产品研发、生产培训等,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发展,发挥联营优势、形成聚集效应。三是搭建产品展销平台。构建立体多元的展销网络,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展示馆、非遗集市、体验中心等展销载体,组织参与国家级、省级博览会和交易会等重要展会,强化与各地经销商的合作关系,优化销售体系、畅通销售渠道,打造互联网、自媒体、短视频等融合的营销平台,利用直播带货、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方式,有效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民族手工产品走向世界。

以“融合创新”为突破,推动特色产品“提质升级”。传统种养产业因市场供需变化导致价格波动频繁,而特色手工业的供需相对平衡、价格总体稳定,应进一步突出文化特色、强化创新创造,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和稀缺性溢价,抵御同质化竞争下价格波动的风险。一是深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在保留核心技艺和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充分汲取潮流文化、结合市场需求,着重形态、功能和包装的创新,着力市场细分领域的创造,推动产品从单一纪念品向日常消费品、高端定制品、文创衍生品等形态转化,全面提升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深化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整合乡村非遗手工、生态景观和农耕文化等资源,科学规划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非遗旅游线路,建设手工艺博览园、非遗研学基地,通过现场展示、互动体验、沉浸式消费等方式,将文化工艺品转化为体验式消费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特色手工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增效。三是深化与科技应用的融合。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浪潮,灵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推动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降本增效,利用全新数控技术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借助互联网、短视频、电商直播等平台,拓展营销渠道,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

来源:当代广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