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 十月讲座汇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1 09:07 1

摘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等。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社会史、制度史、环境史以及石刻史料,在国内外学

国图讲座

十月汇编

10月10日

文津讲坛

古今文学经典系列讲座之十一:

从白居易诗文看唐后期江南地方治理与地域社会

2025年10月10日

周五 14:00-16:00

地点: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等。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社会史、制度史、环境史以及石刻史料,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唐代州级官府与地域社会》《中国宗族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等多部专著,主编《南开中古社会史工作坊系列文集》。

参与方式:

*本场讲座无需预约

适龄人群:7岁+

10月11日

文津讲坛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系列讲座之四:

明代江南文人画家笔下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时间:

2025年10月11日

周六 14:00-16:00

地点:

国家典籍博物馆启德厅

主讲嘉宾: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民俗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博物馆学术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古钱币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社会史、江南区域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有关江南社会文化方面的著作和论文有《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晚明江南人士的地方意识与分权思想》《明代中晚期的礼仪之变及其社会内涵——以江南地区为考察中心》等。

参与方式:

10月15日

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

“汉字与文明大讲堂”系列之二十二:

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时间:

2025年10月15日

周三 10:00-12:00

地点:

国家典籍博物馆启德厅

主讲嘉宾: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物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定级专家(铜器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诗词大会》出题组专家、《中国国宝大会》专家顾问、《中国书法大会》史学顾问、《考古公开课》顾问、《典籍里的中国》指导专家、《跟着书本去旅行》策划人,致力于中国古代青铜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博物馆藏品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参与方式:

*本场讲座无需预约

适龄人群:12岁+

10月16日

文津讲坛

中国古代经济史系列讲座之一:

诸子均分与长子继承——家庭财产继承的中西之别

时间:

2025年10月16日

周四 14:00-16:00

地点:

国家典籍博物馆启德厅

主讲嘉宾:

龙登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第五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暨华商专业委员会主任。在海峡两岸暨香港与国外出版中英文专著15部,如《中国传统地权制度及其变迁》。

参与方式:

10月18日

(一)

国图讲坛

浪游文心录——世界文学赏析系列之五:

诗与行动:从T.S.艾略特谈诗人的公共责任

时间:

2025年10月18日

周六 10:00-12:00

地点:

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一层学津堂

主讲嘉宾:

许小凡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曾就读并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T.S.艾略特研究、二十世纪英语诗歌、文学翻译等。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上海文化》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从事文学翻译。译著《不完美的一生:T.S.艾略特传》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

参与方式:

*扫码预约现场

适龄人群:12岁+

(二)

国图讲坛

岐黄探微 大医精诚——国图讲坛养元大课堂系列之一:

汉字与中医

时间:

2025年10月18日

周六 14:00-16:00

地点:

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一层学津堂

主讲嘉宾: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国际政治学院中文系,留校教授古代汉语。1988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教授医古文、大学语文等。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现从事医古文、中医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唐宋医学文献和医学思想。

参与方式:

10月24日

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

谈谈欧阳修的《易》学

时间:

2025年10月24日

周五 14:00-16:00

地点:

国家典籍博物馆启德厅

主讲嘉宾:

顾永新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治学领域为中国经学史和经学文献学,自2001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本科生“中国古代文化”“《周易》讲读”“经学通论”和研究生“中国经学史研究”“经学文献学”“《汉书·艺文志》研究”等课程。代表著作有《经学文献学论稿》《经学文献的衍生和通俗化——以近古时代的传刻为中心》《欧阳修学术研究》,主编《经学文献学研究》等。

参与方式:

10月25日

(一)

国图讲坛

“艺述一课——经典美术作品鉴赏”系列之一:

千姿百态的敦煌图案

时间:

2025年10月25日

周六 10:00-12:00

地点:

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一层学津堂

主讲嘉宾:

孙晓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地方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主要关注方志史、文学史、史学史研究。曾参与《中国方志通鉴》(2010)、《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2015)、《中国长城志》(201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学科通志》编纂、撰写,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抗战期间古典文学学科述论》,出版《范晔及其史传文学》。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5)、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编辑奖(2020)。

参与方式:

(二)

国图讲坛

浪游文心录

——世界文学赏析系列之六:

“新墨西哥”:薇拉·凯瑟作品中的地方史书写

时间:

2025年10月25日

周六 14:00-16:00

地点:

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一层学津堂

主讲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专长为美国小说研究。主要著作有《“好人的庇护所”——薇拉·凯瑟作品中的国家身份修辞研究》《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研究》(合著)等。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成果获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提名奖、“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奖”、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

参与方式:

10月29日

文津讲坛

中国古代神话系列讲座之十一:

数智时代神话的传承与当代创编

时间:

2025年10月29日

周三:14:00-16:00

地点:

国家典籍博物馆启德厅

主讲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学术兼职: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代表作:《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民间文学”》《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史论(修订版)》《民间歌谣与社会记忆(1919—1949)》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北京市文联重点项目多项。

参与方式:

10月31日

国家典籍博物馆系列讲座

从民间信仰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妙峰山庙会的保护与传承

时间:

2025年10月31日

周五:14:00-16:00

地点:

国家典籍博物馆启德厅

主讲嘉宾:

张青仁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系副主任,主要研究人类学与世界民族、民俗学,长期在墨西哥和中国开展田野调查,并多次以西班牙语在拉美国家发表学术演讲,推动中拉非遗保护与文明交流。出版专著《末世太阳》《拉丁美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贡献与地方实践》。在《民族研究》《开放时代》《世界民族》等期刊发表论文30篇。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2022)和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青年人才(2024)。

参与方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