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古今脉学之论于一帙的中医古籍《脈学輯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00:28 1

摘要:该书成书于日本宽政年间,即江户时代晚期。当时日本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文化交流频繁,中国古医籍的传播对日本医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研究中国医籍蔚然成风。丹波元简有感于当时医士对脉象识别能力不足,且脉学理论散漫无纪,于是撰写此书。

简介1684:

该书成书于日本宽政年间,即江户时代晚期。当时日本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文化交流频繁,中国古医籍的传播对日本医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研究中国医籍蔚然成风。丹波元简有感于当时医士对脉象识别能力不足,且脉学理论散漫无纪,于是撰写此书。

全书共三卷。卷上总论阐述脉学理论,系统梳理脉象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关系,强调 “脉以胃气为本” 的核心思想,提出 “诊脉需辨四时” 等观点;卷中引述二十八脉体象、主病,将脉象分为浮、沉、迟、数等 28 种,每脉配以 “体状歌诀” 与临床主病,并对比各家学说;卷下列述妇人脉、小儿脉及诸怪脉,如提出妊娠脉 “滑利为吉”,闭经脉 “沉涩主瘀” 等,为妇科诊疗提供依据,还简化小儿脉诊法,以 “一指三关” 快速判断小儿体质与病势。

本书所含内容,虽可谓述而不作,然其检选之功,亦非等闲之力。上至《难经》,下逮明清诸大家脉学,若王叔和《脉经》、孙思邈《千金翼》、陈无择《三因方》、滑伯仁《诊家枢要》、张景岳《脉神章》、何梦瑶《医碥》等,诚可谓辑古今脉学之论于一帙,集众家之长于一炉,其对古今脉学绝不是不加分析的罗列,而是能驳误纠讹,分明泾渭,经过“损众贤之砂砾,掇群才之翠羽”的科学的“扬弃”和创造性的劳动,发前人所未发。

来源:古籍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