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正史,野味十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1 08:30 1

摘要: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大明“榜一战神”朱祁镇,御驾亲征,首战被俘。当皇帝不顾江山社稷,“远赴草原留学深造”的消息传回京师后,朝廷内外充斥着震惊、恐慌、愤怒,还有迷茫。

(1449年)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大明“榜一战神”朱祁镇,御驾亲征,首战被俘。当皇帝不顾江山社稷,“远赴草原留学深造”的消息传回京师后,朝廷内外充斥着震惊、恐慌、愤怒,还有迷茫。

八月二十三,距离土木堡事变已经八天。监国皇太弟郕王朱祁钰紧急下令,百官集结午门召开军事会议。

会议上,百官群情激愤,请求把司礼太监王振抄家,以谢天下。之所以要对王振抄家夷族,主要是他“鼓励”朱祁镇御驾亲征,贸然出师。还在行军途中瞎指挥,导致五十万明军被瓦剌骑兵砍成了血葫芦,创造了中原王朝皇帝被俘的纪录。

中原王朝皇帝被俘,亘古未有之奇耻大辱。但凭心而论,王振对“土木堡事变”是有一定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偌大的帝国,权力无上的帝王和一票文臣武将,被一个六根不全的太监领着瞎转悠,这问题可比皇帝被俘大的多。

如此耻辱,总得有人“扛雷”。于是,王振就成了这场震惊历史事件的“背锅侠”。

此时,群臣要求严肃处理王振,把王氏一族满门抄斩。

圣驾被留,皆振所致,殿下若不速断,何以安慰人心。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临时监国的朱祁钰,一时难以决断。何况,对此时的朱祁钰而言,哥哥“留学”管我毛线,江山社稷又不是我的,我只是遵照太后诏令,临时过渡一下。

一边是监国王爷默不作声,始终不肯表态;一边是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带着“六科十三道”大臣举着拳头,要求铲除朝中奸佞的呼声。

朱祁钰被吵吵得头都大了。见场面陷入了混乱,负责安保的“锦衣卫指挥同知”马顺站了出来,指着群臣呵斥道:

殿下自有明断,轮不着尔等吵吵。

说完,示意锦衣卫,准备对百官进行武装驱逐。

马顺做梦也没想到,他这习惯性一嗓子,马上要了自己的命。

马顺这一嗓子,非但没有镇住百官,反而如同一枚火星子掉进了火药桶,瞬间让场面变得失控

群臣一看,哟,光顾着哭了,把马顺这条“王党”鹰犬给忘了。本来,王振死在土木堡,逃脱了对他的清算,已经便宜他了,你马顺吃了熊心豹子胆,主子都死了,一条鹰犬还敢出来吆五喝六。

户科给事中王竑是一个暴脾气,站出来当着大伙的面说:大家看到了,我等做臣子的,正在跟殿下商议国事,关锦衣卫马指挥什么事儿?殿下都没有发话,他一个低等武夫有什么资格推搡驱赶我等。

大伙看到了,是马顺先挑的头。重要的事说三遍——马顺挑事在先,马顺挑事在先,马顺挑事在先

说罢,王谏官一把薅住马顺的头发,将其按倒在地。扭打中,王谏官双手掐住马顺的脖子,用口咬伤了马顺的手臂。

给事中王竑奋臂捽顺发,啮其肉曰:顺倚振肆强,今犹若此,诚奸党也。

它喵的。早就看你不顺眼了,王振在朝时,仗着他给你撑腰,作威作福。如今王振死了,你还不知收敛,今天就教你做人。

见王竑一个过肩摔,把马顺撂倒在地,算是率先开团了。其他大臣一看,王谏官已经把团开起来了,那还犹豫什么,跟团呗。

大明第一“耐揍王”马顺,就这样被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老爷,用“小拳拳”给锤噶了。

百官争捶死顺,且请籍振家。

打死马顺后,众人仍然不可善罢甘休,继续嚎啕大哭。

由于现场哭声哇哇震天,朱祁钰听不清他们说什么,就派太监金英凑上前,问百官还有什么委屈。有人回应说,太监毛贵和王长随也是王振的鹰犬,刚好他俩也在场,请求殿下一并将其伏诛。

众犹哭未退,守卫士卒亦泣下。王起入,令太监金英问所欲言,咸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寘诸法。遂于门隙中出二人,又捶死之。

于是,朱祁钰就让锦衣卫把两个太监送到了群臣跟前,可怜的两位王振马仔也被百官用同样的方式锤死了。

三条马仔横尸朝堂,完事后,群臣朝他们啐了一口唾沫,继续跟朱祁钰聊“夷族王振”的事儿。

朱祁钰哪见过这样的场面。起初是打太极不表态,现在吓得躲在门后,寻找掩体。

驾起门掩,一閧间,足履之下,尸暴血流。

“郕王府左长史”仪铭见主子被群臣围堵,毕恭毕敬站出来,摘掉帽子,整理官服,一把鼻涕一把泪,给群臣作揖下跪,希望百官理解朱祁钰,“夷族王振”一事,改日再议。

仪铭的行为根本没有感动群臣,大伙满脑子就一件事,今儿就要把王振全家夷为平地。至于仪铭给大伙下跪请求,压根没有人搭理他。

朱祁钰见这阵势,心中默想,今天不做一个决定,是不可能离开午门朝堂。于是,下令把王振家人男女老少一个不留,顺便判了已死的马顺等3人枭首示众。

这正史是不是有点野。

锦衣卫,作为朱元璋发明的一大特色,曾让大明王朝闻风丧胆的群体,似乎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狂妄。

说到底,鹰犬就是鹰犬,失去了主子的撑腰,都是蝲蝲蛄,再“牛掰”,被灭也是分分钟钟的事儿。

来源:首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