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体检发现息肉后特别紧张,总担心会不会癌变,要不要赶紧手术切掉。其实这些长在黏膜上的小肉疙瘩,大多是身体里的痰湿和瘀血结合的产物,中医有个中成药能应对。
很多人体检发现息肉后特别紧张,总担心会不会癌变,要不要赶紧手术切掉。其实这些长在黏膜上的小肉疙瘩,大多是身体里的痰湿和瘀血结合的产物,中医有个中成药能应对。
内消瘰疬丸。看名字就知道,它是通过调理身体内部来消除肿块的。它已经有近三百年历史了,最早是清朝乾隆年间名医顾世澄在《疡医大全》里记载的方子。能流传这么久,靠的是它“稳扎稳打”的调理思路。
它特点是"缓慢起效",药力温和但持久,一点一点消掉息肉,对身体的影响也小,特别适合想要温和消除息肉的人群。
内消瘰疬丸由夏枯草、玄参、海藻、浙贝母、天花粉、大黄(熟)、甘草、地黄、桔梗、枳壳、当归、玄明粉等十七味药组成。
这个方子的配伍很讲究,每味药都有自己的作用,合在一起既能清肝火,又能化痰瘀,还能调理体质。接下来我用一个医案来解读方剂的妙用。
以案说医
今年夏天有位42岁的中学老师来复诊,她坐下就说:"上个月体检说胆囊息肉又长了,我心里直打鼓。"她三年前就因为胆囊息肉做过手术,从过年开始,她又感觉右上腹闷胀,吃点油腻的就恶心呕吐,脾气也越来越急躁。
我摸她脉象弦细,舌苔白腻中间有轻微裂纹,问她平时是不是总觉得嗓子有痰却咳不出来。她点头说:"是,早上刷牙总干呕,痰黏在喉咙里难受。"
我点点头,告诉她这就是典型的肝郁化火、痰瘀互结——长期情绪压抑导致肝气不舒,横逆犯脾生痰湿,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瘀互结让息肉像滚雪球越来越大。
我以内消瘰疬丸为基础方辩证加减:
方中夏枯草加大剂量,强力清肝火、散郁结,消散因为爱生气、压力大引起的息肉,把肝气疏通,让它去到该去的地方;
浙贝母和海藻能化痰散结,专门化解身体里的痰湿,让息肉失去“养分”,搭配当归、熟大黄、玄明粉打散瘀血,加快血液循环,把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体内打扫干净了,息肉自然无法落脚。
又在原方基础上,加少量茯苓增强化痰湿功效,考虑到她瘀血问题明显,就把当归剂量增加,以观后效。
2个疗程后复查结果显示,胆囊息肉缩小,这让她松了口气,不用再担心手术问题了,现在她依然在我这里调理,不过只是为了巩固,让身体状态更上一层楼。
——
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健康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文中的方子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需要在专业中医辨证下遵医嘱调理,不可盲目用药。
来源:中医杨小平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