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蛋糕要涨10倍!寒武纪盈利只是开始 谁能笑到最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1 08:29 1

摘要:最近刷科技新闻,总能看到“中国芯片市场要暴增10倍”的说法,再加上寒武纪刚交出的亮眼中报——上半年营收涨了43倍,还首次实现净利润过10亿,不少人都在说“国产芯片要起飞了”。但热闹背后,更该琢磨一个问题:这么大一块增长蛋糕,最终会被谁拿下?是已经盈利的寒武纪,

最近刷科技新闻,总能看到“中国芯片市场要暴增10倍”的说法,再加上寒武纪刚交出的亮眼中报——上半年营收涨了43倍,还首次实现净利润过10亿,不少人都在说“国产芯片要起飞了”。但热闹背后,更该琢磨一个问题:这么大一块增长蛋糕,最终会被谁拿下?是已经盈利的寒武纪,还是还有其他没浮出水面的强者?今天就把这事掰开揉碎了说,看看国产芯片赛道的竞争到底藏着哪些门道。

要搞懂这个问题,得先明白“芯片市场暴增10倍”不是空喊口号,有实实在在的需求撑着,而且这些需求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先看AI领域,现在不管是短视频推荐、智能客服,还是自动驾驶的算法训练,都需要大量算力,而算力的核心就是AI芯片。2025年上半年,中国AI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了78%,对应的AI芯片需求直接翻倍;据IDC预测,到2030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会从2025年的800亿元涨到8000亿元,正好是10倍增长。再看汽车芯片,现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智能,一辆车需要的芯片数量从传统燃油车的几十颗涨到了几百颗,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已经突破500亿元,预计到2030年能达到5000亿元,同样是10倍的空间。还有工业芯片,随着工厂自动化、机器人的普及,需求也在稳步增长,这些细分领域加起来,共同撑起了“10倍增长”的预期。

而寒武纪的盈利,就是这个大趋势里最显眼的“信号灯”。2025年8月26日,寒武纪发布中报,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净利润10.38亿元,扣非净利润9.13亿元——要知道,2024年上半年,它的营收才0.65亿元,净利润还是亏损5.3亿元,短短一年就实现了从巨亏到盈利的反转。这背后不是偶然,一方面是它的AI芯片产品赶上了算力需求爆发,比如旗下思元370芯片,被用于多个互联网公司的AI服务器;另一方面是政策支持,2025年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继续加码,寒武纪仅上半年就获得了2.3亿元的研发补贴,加上芯片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不少企业更愿意选择国产芯片,这才让寒武纪快速打开了市场。但要注意,寒武纪的盈利更多是“踩对了AI芯片的风口”,而整个芯片市场还有汽车芯片、工业芯片、存储芯片等多个赛道,它的优势目前还集中在AI领域,想要拿下整个蛋糕,显然还不够。

那么,除了寒武纪,还有哪些玩家有机会分走这块蛋糕?得从不同赛道的竞争格局来看。首先是AI芯片赛道,除了寒武纪,华为昇腾是更强的对手——华为昇腾910芯片的算力已经接近国际巨头英伟达的A100,而且背靠华为的生态,比如鸿蒙系统、云服务,能为企业提供“芯片+软件+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华为昇腾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8%,远超寒武纪的4%。另外,百度的昆仑芯、阿里的含光800,也在依托自身的互联网场景做AI芯片,它们有海量的数据和应用场景,能快速迭代芯片性能,这也是寒武纪没有的优势。

再看汽车芯片赛道,这里的玩家更复杂。传统的国际巨头比如高通、恩智浦,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还占据着6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国产企业也在快速追赶。比如比亚迪半导体,它的车规级MCU芯片(微控制单元)已经配套自家的新能源汽车,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了65%;还有中颖电子,它的汽车电源管理芯片也进入了多家车企的供应链。汽车芯片的关键在于“车规级认证”,需要经过高温、低温、振动等严苛测试,周期通常要3-5年,国产企业虽然起步晚,但凭借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能力,正在逐步替代中低端市场,未来随着技术成熟,有望向高端市场突破。

还有存储芯片赛道,这是芯片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之一,目前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国际巨头垄断,但国产企业长江存储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它的NAND闪存芯片已经达到了128层,能满足手机、固态硬盘的需求,2025年上半年营收突破了100亿元,虽然还处于亏损状态,但随着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未来很可能成为存储芯片领域的“国产主力”。

不过,想要拿下芯片蛋糕,光有技术和产品还不够,还得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研发投入,芯片行业是“烧钱”的行业,国际巨头英伟达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300亿美元,而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才8.5亿元,差距还很大;二是产业链配套,芯片的生产需要光刻机、光刻胶等关键设备和材料,目前国内还有不少环节依赖进口,只有整个产业链都实现国产化,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竞争这么激烈,普通投资者或者行业观察者该关注什么?其实核心要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短期的营收增长,而是长期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粘性。比如AI芯片企业,要看它的芯片算力、功耗比,以及是否有稳定的客户群;汽车芯片企业,要看它的车规级认证进度和车企合作情况;存储芯片企业,要看它的技术代际和产能规模。只有那些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建立起技术壁垒,并且能持续迭代产品的企业,才有机会在10倍增长的市场里站稳脚跟。

其实,中国芯片市场的10倍增长,不只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整个国产半导体产业崛起的机会。过去,我们在芯片领域长期依赖进口,每年进口芯片的花费超过3000亿美元,比石油进口还多;现在,随着国产化替代的推进,不仅能降低对外依赖,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比如芯片设计软件、制造设备、封装测试等环节,都会跟着受益。寒武纪的盈利只是一个开始,它证明了国产芯片企业也能盈利,也能在国际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在不同赛道上突破,共同撑起中国芯片的未来。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你觉得在芯片的多个赛道里,除了寒武纪,还有哪家企业最有可能拿下更多市场份额?你更看好AI芯片、汽车芯片还是存储芯片的发展?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咱们一起交流学习。我是知足常乐,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秘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