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说老人家应该解释一下,比如说不知道规定,或者生活困难之类的。
文:一才
“大爷,这里不能摆摊。”城管队长指着地上的蔬菜说道。
“那要罚多少钱?”老人抬起头,眼神平静如水。
“按规定,最高两万。”
“好。”老人从怀里掏出钱包。
城管队长不知道,这一天,他遇到了这辈子最不该遇到的人。
春天的早晨总是来得特别早。
六点钟的阳光刚刚爬过楼顶,整个城市还沉浸在一片朦胧中。
商业街旁的小巷里,已经有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缓缓停在巷子口。
车上装满了新鲜的蔬菜。
青菜水灵灵的,萝卜白得发亮,西红柿红得诱人。
大爷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脚上是一双解放鞋。
这身打扮在这个时代显得格外朴素。
甚至有些过时。
他开始从三轮车上卸货。
动作虽然缓慢,但很有条理。
先是青菜,然后是萝卜,最后是各种时令蔬菜。
每一样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路过的行人偶尔会停下来看看。
“大爷,这青菜多少钱一斤?”一个中年妇女问道。
“三块。”大爷抬起头,笑得很和善。
“便宜点吧,我买得多。”
“好,两块五。”
中年妇女挑了一堆青菜,大爷认真地称重,找零。
整个过程都很平静。
仿佛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七点钟的时候,小巷里的人开始多起来。
上班族匆匆路过,买菜的大妈三三两两。
大爷的生意还不错。
不过,这个摊位的位置确实有些问题。
它正好占据了人行道的一角。
虽然不算太碍事,但确实违反了城市管理条例。
附近还有几个小贩。
卖早点的,卖水果的,修鞋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里不能摆摊。
但为了生计,也只能冒险。
八点钟,第一波“危险”来了。
远处传来摩托车的声音。
几个小贩立刻警觉起来。
“城管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所有人都开始慌乱地收拾东西。
卖早点的大妈动作最快,三下五除二就把小推车推进了胡同深处。
卖水果的小伙子也飞快地往三轮车上装货。
修鞋的老头更是直接把工具箱往背上一背,拔腿就跑。
转眼间,小巷里的小贩们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剩下地上散落的一些菜叶和果皮。
还有那位卖菜的大爷。
他仍然站在那里。
既没有收拾东西,也没有逃跑的意思。
甚至还在整理着菜品。
把掉在地上的几根韭菜重新摆好。
三辆城管执法车开进了小巷。
车门打开,下来六名穿着制服的城管队员。
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队长。
个子不高,但很结实。
脸上带着职业性的严肃表情。
他们扫视了一圈,发现只剩下一个摊位。
就是那位大爷的菜摊。
队长有些意外。
按照以往的经验,听到城管来了,小贩们早就跑得没影了。
这个老头是怎么回事?
是没听到喊声,还是跑不动?
“张队,就剩这一个了。”一个年轻的队员说道。
“看到了。”队长点点头,“可能是年纪大了,没反应过来。”
“要不要...”年轻队员做了个手势。
“按规矩办事。”队长说道。
几个人朝大爷的摊位走去。
大爷抬起头看了看他们,脸上没有任何慌张的表情。
甚至还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这让城管队员们更加困惑了。
一般被抓到违规摆摊的商贩,不是求情就是逃跑。
像这样淡定的,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大爷,您好。”队长走上前,语气还算客气。
“你们好。”大爷直起腰,放下手里的萝卜。
“这里是不能摆摊的,您知道吗?”
“知道。”大爷点点头。
“那您为什么还要在这里摆摊呢?”
“想卖点菜。”大爷的回答很简单。
队长觉得这对话有点不对劲。
按说老人家应该解释一下,比如说不知道规定,或者生活困难之类的。
但这个大爷的回答太直接了。
直接得让人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大爷,既然您知道这里不能摆摊,那就请您配合一下,把东西收拾了吧。”
“要罚款吗?”大爷问道。
这个问题让队长有些意外。
一般被发现违规摆摊的人,都会想办法避免被罚款。
很少有人主动询问的。
“按照规定,确实要罚款。”队长如实回答。
“多少钱?”
“这个...”队长犹豫了一下。
按照《城市管理条例》,违规摆摊的罚款标准是一千到两万不等。
具体数额要看情节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初犯或者配合执法的,罚款会少一些。
态度恶劣或者屡教不改的,罚款就会重一些。
这个大爷的情况比较特殊。
说他配合吧,确实没有反抗或者逃跑。
说他不配合吧,态度又很平和。
队长看了看周围。
早上上班的人群已经开始增多。
不少人都在围观。
作为城管,他们的执法行为总是备受关注。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拍照录像传到网上。
到时候引起舆论争议,就麻烦了。
02
队长权衡了一下,决定按照标准流程处理。
“大爷,您这是初犯,按照规定罚款一千元。”
围观的群众听到这个数字,都觉得还算合理。
毕竟违规就是违规,被罚款也是应该的。
一千元对于一个卖菜的老人来说不算少,但也不算太重。
大爷听了点点头:“一千元是吧。”
“对,麻烦您把摊位收拾一下,然后到我们执法车上开罚单。”
“好的。”大爷开始收拾东西。
动作依然很慢,但很仔细。
每一样蔬菜都重新装回了三轮车。
连地上的菜叶都捡得干干净净。
围观群众开始散去。
这种执法场面他们见得多了,没什么新鲜的。
城管队员们也觉得这次任务很顺利。
遇到这么配合的商贩,他们的工作就轻松多了。
正当大家都以为事情要结束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
队长接到了一个电话。
“张队,上面有指示,最近要严抓违规摆摊,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
“我们正在处理一个。”
“处理标准呢?”
“按规定,罚款一千。”
“不行,上面说了,要起到震慑作用,必须按最高标准执行。”
队长的脸色变了。
按最高标准,就是罚款两万元。
这对一个卖菜的老人来说,实在是太重了。
“领导,这个老人家态度很好,而且是初犯...”
“没有商量的余地,就是要起到震慑作用。你们是执法部门,不是慈善机构。”
电话挂断了。
队长看着正在收拾东西的大爷,心里有些不忍。
但是上级的命令不能违背。
作为一名城管队长,他必须服从命令。
“大爷,情况有些变化。”队长走到大爷面前。
“怎么了?”大爷停下手里的动作。
“刚才接到上级通知,最近在严查违规摆摊,罚款标准有所调整。”
“调整成多少?”
“两万元。”
这个数字一出口,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原本准备离开的围观群众又停下了脚步。
“两万?”有人惊呼道。
“这也太重了吧?”
“一个卖菜的老人家,哪里来两万块钱?”
“这不是要逼死人吗?”
议论声越来越大。
城管队员们也觉得这个处罚过重。
但是命令就是命令,他们必须执行。
大爷听到这个数字,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既没有震惊,也没有愤怒。
就像是听到了一个很普通的消息。
“两万元是吧。”他平静地重复了一遍。
“对,按照最新的执法标准,违规摆摊罚款两万元。”队长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情愿。
围观群众开始为大爷鸣不平。
“这也太过分了!”
“一个老人家容易吗?”
“两万块钱对他来说可能是几年的收入!”
“你们城管就不能人性化执法吗?”
面对群众的质疑,城管队员们也很无奈。
他们只是执行者,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者。
队长试图解释:“各位,我们也是按照规定办事。违规摆摊本来就是违法行为...”
“法不外乎人情!”有人打断了他的话。
“就是,这么一点小事,罚两万块钱,有必要吗?”
“你们这是在欺负老实人!”
场面开始变得有些混乱。
群众的情绪越来越激动。
城管队员们感到了压力。
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
队长看向大爷,希望他能说点什么。
比如求个情,或者表示一下困难。
这样的话,他们就有理由酌情处理了。
但是大爷什么都没说。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的三轮车。
仿佛周围的争吵都与他无关。
这种淡定让队长更加困惑。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不是应该很紧张吗?
为什么这个老人家这么平静?
难道他真的有两万块钱?
还是说他已经认命了?
“大爷,您看这个情况...”队长试图跟大爷沟通。
“没事,该罚多少就罚多少。”大爷抬起头,“你们也是在执行工作。”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群众们没想到,被罚款的当事人反而最冷静。
城管队员们也没想到,会遇到这样通情达理的商贩。
“大爷,两万块钱不是小数目...”队长有些不忍心。
“我知道。”
“您确定要接受这个处罚?”
“确定。”
队长看着大爷的眼睛,里面没有一丝慌乱。
这种淡定让他感到不安。
按照他多年的执法经验,没有人会这么轻松地接受两万元的罚款。
特别是一个卖菜的老人。
除非...
除非这个人根本不在乎这两万块钱。
但这怎么可能呢?
一个推着三轮车卖菜的老人,怎么可能不在乎两万块钱?
队长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但是他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那好吧,请您跟我们到执法车上办理相关手续。”
大爷点点头,推着三轮车跟在城管队员后面。
围观群众还在议论纷纷。
有人拿出手机开始拍照。
这种执法场面很容易成为网络热点。
队长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既然已经说出了两万的数字,就必须执行到底。
执法车停在小巷口。
这是一辆白色的面包车,车身上印着“城市管理执法”几个大字。
车厢里有简单的办公设备,用来现场开具罚单。
大爷被请到了车上。
队长开始填写执法文书。
“请出示您的身份证。”
大爷从中山装的内兜里掏出身份证。
队长接过来一看,登记信息:王建国,男,1960年出生。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
在这个年代,叫王建国的人数不胜数。
队长熟练地填写着罚单。
违法事实:在禁止摆摊区域进行经营活动。
法律依据:《城市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
处罚决定:罚款人民币贰万元整。
当罚单填写完成后,队长把它递给了大爷。
“王大爷,这是您的处罚决定书,请您确认一下。”
大爷接过罚单,仔细看了看。
“没问题。”
“那就请您在这里签字确认。”
大爷拿起笔,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字迹很漂亮,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
这让队长更加疑惑了。
一个有文化的人,为什么要推着三轮车卖菜?
“王大爷,您可以选择现场缴纳罚款,也可以在十五天内到指定银行缴纳。”
“我现场缴纳。”
“您确定?两万块钱不是小数目。”
“确定。”
大爷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钱包。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黑色皮钱包,看起来有些陈旧。
但是当他打开钱包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住了。
钱包里装满了现金。
厚厚的一沓,全是百元大钞。
大爷开始数钱。
一张,两张,三张...
他数得很仔细,每一张都确认过真伪。
围观的城管队员都看呆了。
他们从来没见过一个卖菜的老人带这么多现金。
而且大爷数钱的动作很熟练,一看就是经常接触大额现金的人。
这跟他卖菜老人的身份完全不符。
一百张百元大钞,整整一万块钱。
大爷把这沓钱放在一边,然后继续数第二沓。
又是一万块钱。
总共两万块钱,整整齐齐地摆在执法车的小桌子上。
“钱数好了,请您清点一下。”大爷说道。
队长机械地接过钱,开始清点。
手里的钞票是真的,数量也是对的。
但是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不真实。
一个推着三轮车卖菜的老人,随身携带两万块钱现金?
而且面对罚款时表现得如此淡定?
这绝对不正常。
其他几个城管队员也感到了诧异。
他们执法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被罚款的人不但没有讨价还价,反而爽快地掏出了现金。
而且是整整两万块钱。
“王大爷,您...”队长想问点什么,但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怎么了?”大爷收起空钱包。
“没什么,就是觉得您带这么多现金,不太安全。”
“还好吧。”大爷笑了笑,“平时也用得到。”
平时也用得到?
一个卖菜的老人,平时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两万块钱现金?
队长觉得这个解释更加令人困惑。
“那好,我给您开收据。”
队长开具了罚款收据,递给了大爷。
“王大爷,按照规定,您的违法行为已经处理完毕。但是以后请不要在禁止摆摊的区域经营。”
“好的,我知道了。”
大爷收好收据,准备离开。
“需要我们帮您把三轮车推到街边吗?”一个年轻的队员问道。
“不用,谢谢。”
大爷走下执法车,推着三轮车慢慢地走向巷子深处。
背影依然那么平静淡定。
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城管队员们站在原地,看着大爷远去的身影。
他们都感到有些不真实。
这次执法太顺利了,顺利得有些异常。
“张队,这个老头有点不对劲啊。”年轻队员说道。
“怎么说?”
“您想啊,一个卖菜的,随身带两万块钱现金,这正常吗?”
“确实有些奇怪。”队长点点头。
“而且您看他的气质,一点都不像普通的菜贩子。”
“那你觉得他像什么?”
“说不上来,就是感觉不像卖菜的。”
队长也有同样的感觉。
但是他们已经按照程序处理完了,也没什么可以追究的。
况且,一个人有钱也不是什么错误。
也许这个老人家只是家庭条件比较好,闲着没事出来体验生活。
这种事情虽然少见,但也不是不可能。
“算了,不管他什么身份,我们按规定执法就行了。”队长说道。
“那倒是。”
几个人收拾好执法设备,准备回去。
围观群众也陆续散去。
这起执法事件就这样结束了。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04
队长坐在执法车里,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那个老人的身影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特别是他数钱时的那种从容,还有眼神中的那种淡定。
绝对不是一个普通菜贩子应该有的气质。
队长拿出手机,打开了微信。
他想把今天的事情告诉一下老婆。
毕竟这么奇怪的执法经历,值得分享一下。
正当他准备发语音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什么。
脸色大变,对同事说:“坏了!”
他想起了三年前的一件事。
那时候他还是副队长,参加过一次全市城管工作会议。
会议上,时任副市长王建国做了重要讲话。
强调要人性化执法,要考虑民生问题。
王建国...
队长的手僵在了手机屏幕上。
刚才那个老人的身份证上,名字就是王建国。
1960年出生,今年63岁。
年龄也对得上。
队长感到背后有些发凉。
他努力回忆着三年前见过的那位副市长的模样。
年龄差不多,身高差不多,甚至连说话的语气都很像。
特别是那种淡定从容的气质。
当时副市长讲话时,就是那种波澜不惊的表情。
队长的手开始发抖。
如果那个卖菜的老人真的是前副市长王建国...
那他今天犯了多大的错误?
两万块钱的罚款,给一位前副市长开的。
还是在这么多群众的围观下。
队长想起了刚才的执法过程。
他想起了群众的议论声。
想起了可能已经被拍照录像的场面。
如果这些视频流传到网上...
如果媒体知道了当事人的真实身份...
后果不堪设想。
队长急忙打开手机通讯录,找到了局长的电话。
手指在屏幕上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按下了拨号键。
“喂,张队,有什么事?”局长的声音传来。
“局长,我可能闯祸了。”队长的声音有些颤抖。
“怎么了?说清楚点。”
“今天上午的执法,我们处罚了一个卖菜的老人。”
“这有什么问题?正常执法啊。”
“问题是...这个老人可能是前副市长王建国。”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
过了好几秒钟,局长才开口:“你确定?”
“我不确定,但是很多信息都对得上。年龄,姓名,还有气质。”
“你们罚了多少钱?”
“两万。”
“什么?!”局长的声音突然提高了,“你说多少?”
“两万块钱。按照最高标准执行的。”
“你疯了吗?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两万也太重了!”
“是您让我们严格执法的...”
“我是让你们严格执法,不是让你们不讲人情!”局长显然很生气。
“现在怎么办?”队长问道。
“你先确认一下那个人的身份。”
“怎么确认?”
“想办法!用你的脑子想办法!”
电话挂断了。
队长坐在车里,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
如果那个老人真的是前副市长,今天的事情就彻底糟糕了。
不仅仅是罚款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执法态度的问题。
面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们采用了最严厉的处罚标准。
这在政治上是极其不当的。
队长想起了刚才的场面。
围观群众的议论声,老人的淡定表情,还有那两万块钱现金。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他:这个人不简单。
队长急忙发动汽车,朝着大爷离开的方向追去。
他必须找到那个老人,确认他的身份。
如果真的是前副市长,他必须想办法补救。
但是小巷里已经没有了大爷的身影。
三轮车推着蔬菜,在这个大城市里就像一滴水滴进了大海。
队长在附近的几条街道上转了好几圈,都没有找到。
他停下车,拿出手机开始疯狂地打电话。
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人事科的老同事。
“老李,帮我查一下,前副市长王建国现在住在哪里?”
“你查这个干什么?”
“别问了,急用。”
“好吧,我查查...王建国,退休后住在书香园小区,具体门牌号我得再查查。”
第二个电话打给了档案室。
“帮我调一下王建国的个人档案,要照片。”
“哪个王建国?”
“前副市长王建国。”
“你确定要调这个?需要什么手续。”
“来不及了,你先发个照片给我,手续我回头补。”
第三个电话打给了自己的老师。
他的老师在市政府工作,认识很多领导。
“老师,前副市长王建国您熟悉吗?”
“当然熟悉,怎么了?”
“他退休后在干什么?”
“听说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体验普通人的生活。有时候坐公交车,有时候去菜市场。挺有意思的一个人。”
队长的心彻底凉了。
体验普通人的生活...
去菜市场...
这些信息完全吻合。
他今天罚款的,很可能真的是前副市长王建国。
队长的手机响了。
是档案室发来的照片。
他颤抖着手指点开了图片。
照片上的人穿着正装,表情严肃,但眉眼之间的神韵和今天见到的卖菜老人一模一样。
特别是那双眼睛,深邃而平静。
队长感到天旋地转。
完了,彻底完了。
他今天真的给前副市长开了两万块钱的罚单。
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队长想起了王建国在位时的口碑。
这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他在任期间,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关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特别是对城市管理工作,他一直强调要人性化执法。
曾经多次在会议上说:“执法者要有温度,要考虑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而今天,队长却给这样一位老领导开出了最重的罚单。
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队长的手机又响了,是局长打来的。
“查清楚了吗?”
“查清楚了,确实是前副市长王建国。”队长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你这个混蛋!”局长在电话里咆哮,“你知道你惹了多大的麻烦吗?”
“我...”
“马上去王副市长家里,亲自道歉!把钱退回去!”
“那罚单怎么办?”
“想办法撤销!说程序有问题,什么理由都行!”
“好的,我马上去。”
“记住,这件事要低调处理,绝对不能传到媒体那里。”
“明白。”
队长挂断电话,驱车赶往书香园小区。
路上,他一直在想该怎么跟王副市长道歉。
这种事情说出来都让人难以置信。
一位德高望重的前副市长,退休后体验生活,却被不明身份的城管罚了两万块钱。
如果传到网上,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风波。
书香园小区是一个高档社区。
环境优美,安保严格。
队长在门卫处登记了半天,才被允许进入。
他按照地址找到了王副市长的家。
一栋三层的别墅,门口种着几棵桂花树。
队长站在门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然后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应该是王副市长的夫人。
“您好,请问您找谁?”
“我是城管执法队的张队长,想见见王副市长。”
“他还没回来呢,您有什么事吗?”
队长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总不能说:我今天给您老公开了张罚单,现在来道歉的。
“是这样的,今天上午的执法过程中,可能有些误会...”
正说着,院子里传来了三轮车的声音。
王副市长回来了。
他推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车上还有一些没卖完的蔬菜。
看到队长站在门口,他显得有些意外。
“张队长?你怎么来了?”
“王副市长,我...我来道歉的。”队长的声音有些颤抖。
“道歉?为什么道歉?”王副市长停下三轮车,“今天的执法很规范啊。”
“可是...可是我们罚了您两万块钱。”
“那又怎么样?违规就要受罚,这是应该的。”
王副市长的话让队长更加惭愧。
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早就投诉举报了。
但是这位老领导,竟然还说执法规范。
“王副市长,我们不知道您的身份,如果知道的话...”
“如果知道我的身份,你们就不执法了?”王副市长打断了他的话。
“不是...我是说...”
“张队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道理你应该懂。”
“是的,但是两万块钱的罚款确实太重了。”
“重吗?”王副市长笑了笑,“我觉得不重。”
“您...”
“违规摆摊就是违规摆摊,不管是谁都应该受到处罚。这样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队长被这番话说得哑口无言。
他原本以为王副市长会生气,会投诉。
没想到老人家竟然支持他们的执法行为。
“可是群众都说处罚太重了。”
“群众说的不一定对,执法者要依法办事,不能因为舆论就改变执法标准。”
“那您为什么要...”队长欲言又止。
“为什么要卖菜?”王副市长猜到了他想问的问题。
“是的。”
“退休后闲着也是闲着,想体验一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那您随身带那么多现金...”
“以防万一啊。万一被罚款了,总不能拖欠吧。”
王副市长说得很轻松,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队长突然明白了。
从一开始,王副市长就知道可能会被处罚。
他甚至准备好了罚款的钱。
这次“卖菜”,其实是一次暗中的调研。
是在了解基层执法的真实情况。
“王副市长,您这是在...”
“在观察你们的执法情况。”王副市长没有否认,“我想看看,在没有人情关系的情况下,你们是怎么执法的。”
“那您觉得我们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请您指示。”
“好的地方是,你们确实做到了依法执法,没有因为我是老人就网开一面。”
“那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罚款标准确实有些重。两万块钱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小数目。”
“是的,我们也觉得重了。”
“但是你们为什么还要按最高标准执行呢?”
队长说不出话来。
他不能说是因为接到了上级的指示。
也不能说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
这些理由在一位老领导面前,显得太苍白了。
“我明白了。”王副市长看出了他的为难,“你们也有你们的难处。”
“王副市长,那两万块钱我们给您退回来。”
“不用。”
“为什么?”
“违规就是违规,该罚的还是要罚。”
“可是...”
“没有可是。如果因为我的身份就特殊处理,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王副市长的话让队长彻底服了。
这才是一位真正的领导应有的品格。
06
当天晚上,队长辗转反侧,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接到了局长的电话。
“昨天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
“王副市长不愿意退钱,坚持说要依法处理。”
“什么?他不愿意退钱?”
“是的,他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身份特殊就网开一面。”
局长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
“这个老王...真是个死脑筋。”
“局长,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按他的意思办吧。既然他坚持,我们也不能强行退钱。”
“好的。”
“但是这件事一定要保密,绝对不能传出去。”
“明白。”
队长挂断电话,心里还是很不踏实。
这种事情太特殊了,很难保证不会泄露。
果然,三天后,这件事还是传开了。
最先知道的是参与执法的几个队员。
他们在私下讨论时,无意中被其他同事听到了。
消息很快在城管系统内部传播。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市政府。
市长听说这件事后,非常震惊。
他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开会。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城管局长如实汇报了事情的经过。
“王副市长的态度怎么样?”
“他很配合,还说执法规范。”
“那就奇怪了。按理说,他应该会有意见的。”
“他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支持依法执法。”
市长听了,不禁感叹:“老王还是那个老王,思想觉悟就是高。”
“那我们需要怎么处理这件事?”
“既然当事人没有意见,我们也就不追究了。但是以后执法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是的,我们一定吸取教训。”
会议结束后,市长给王副市长打了个电话。
“老王,听说你被城管罚了款?”
“是的,两万块钱。”王副市长笑着说。
“你怎么想的?为什么不表明身份?”
“表明身份就没意思了。我想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执法的。”
“那你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执法态度还是比较规范的,但是处罚标准确实偏重。”
“我让他们整改。”
“不用专门为我整改,应该为老百姓整改。”
“明白了。”
挂断电话后,市长陷入了沉思。
王副市长的这次“微服私访”,确实暴露了一些问题。
城管执法过程中,确实存在处罚过重的情况。
虽然这次的执法程序是规范的,但是处罚标准可能需要调整。
几天后,市政府下发了新的城管执法指导意见。
明确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
特别强调了要人性化执法,要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
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酌情从轻处理。
这个指导意见被称为“王建国条款”,在城管系统内部广为流传。
至于那位城管队长张某,虽然没有受到正式处分,但还是被调离了一线执法岗位。
他被安排到了机关科室,负责政策研究工作。
用局长的话说:“让他好好学习学习,什么叫人性化执法。”
张队长对这个调整没有异议。
经过这次事件,他确实需要反思自己的执法理念。
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执法者应该是有温度的。
在严格执法和人性化执法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来源:阿妞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