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大爷卖菜被城管罚款2万,他笑着交钱转身就走,城管:不对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1 08:01 1

摘要:按说老人家应该解释一下,比如说不知道规定,或者生活困难之类的。

文:一才

“大爷,这里不能摆摊。”城管队长指着地上的蔬菜说道。

“那要罚多少钱?”老人抬起头,眼神平静如水。

“按规定,最高两万。”

“好。”老人从怀里掏出钱包。

城管队长不知道,这一天,他遇到了这辈子最不该遇到的人。

春天的早晨总是来得特别早。

六点钟的阳光刚刚爬过楼顶,整个城市还沉浸在一片朦胧中。

商业街旁的小巷里,已经有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缓缓停在巷子口。

车上装满了新鲜的蔬菜。

青菜水灵灵的,萝卜白得发亮,西红柿红得诱人。

大爷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脚上是一双解放鞋。

这身打扮在这个时代显得格外朴素。

甚至有些过时。

他开始从三轮车上卸货。

动作虽然缓慢,但很有条理。

先是青菜,然后是萝卜,最后是各种时令蔬菜。

每一样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路过的行人偶尔会停下来看看。

“大爷,这青菜多少钱一斤?”一个中年妇女问道。

“三块。”大爷抬起头,笑得很和善。

“便宜点吧,我买得多。”

“好,两块五。”

中年妇女挑了一堆青菜,大爷认真地称重,找零。

整个过程都很平静。

仿佛这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七点钟的时候,小巷里的人开始多起来。

上班族匆匆路过,买菜的大妈三三两两。

大爷的生意还不错。

不过,这个摊位的位置确实有些问题。

它正好占据了人行道的一角。

虽然不算太碍事,但确实违反了城市管理条例。

附近还有几个小贩。

卖早点的,卖水果的,修鞋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里不能摆摊。

但为了生计,也只能冒险。

八点钟,第一波“危险”来了。

远处传来摩托车的声音。

几个小贩立刻警觉起来。

“城管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所有人都开始慌乱地收拾东西。

卖早点的大妈动作最快,三下五除二就把小推车推进了胡同深处。

卖水果的小伙子也飞快地往三轮车上装货。

修鞋的老头更是直接把工具箱往背上一背,拔腿就跑。

转眼间,小巷里的小贩们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剩下地上散落的一些菜叶和果皮。

还有那位卖菜的大爷。

他仍然站在那里。

既没有收拾东西,也没有逃跑的意思。

甚至还在整理着菜品。

把掉在地上的几根韭菜重新摆好。

三辆城管执法车开进了小巷。

车门打开,下来六名穿着制服的城管队员。

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队长。

个子不高,但很结实。

脸上带着职业性的严肃表情。

他们扫视了一圈,发现只剩下一个摊位。

就是那位大爷的菜摊。

队长有些意外。

按照以往的经验,听到城管来了,小贩们早就跑得没影了。

这个老头是怎么回事?

是没听到喊声,还是跑不动?

“张队,就剩这一个了。”一个年轻的队员说道。

“看到了。”队长点点头,“可能是年纪大了,没反应过来。”

“要不要...”年轻队员做了个手势。

“按规矩办事。”队长说道。

几个人朝大爷的摊位走去。

大爷抬起头看了看他们,脸上没有任何慌张的表情。

甚至还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这让城管队员们更加困惑了。

一般被抓到违规摆摊的商贩,不是求情就是逃跑。

像这样淡定的,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大爷,您好。”队长走上前,语气还算客气。

“你们好。”大爷直起腰,放下手里的萝卜。

“这里是不能摆摊的,您知道吗?”

“知道。”大爷点点头。

“那您为什么还要在这里摆摊呢?”

“想卖点菜。”大爷的回答很简单。

队长觉得这对话有点不对劲。

按说老人家应该解释一下,比如说不知道规定,或者生活困难之类的。

但这个大爷的回答太直接了。

直接得让人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大爷,既然您知道这里不能摆摊,那就请您配合一下,把东西收拾了吧。”

“要罚款吗?”大爷问道。

这个问题让队长有些意外。

一般被发现违规摆摊的人,都会想办法避免被罚款。

很少有人主动询问的。

“按照规定,确实要罚款。”队长如实回答。

“多少钱?”

“这个...”队长犹豫了一下。

按照《城市管理条例》,违规摆摊的罚款标准是一千到两万不等。

具体数额要看情节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初犯或者配合执法的,罚款会少一些。

态度恶劣或者屡教不改的,罚款就会重一些。

这个大爷的情况比较特殊。

说他配合吧,确实没有反抗或者逃跑。

说他不配合吧,态度又很平和。

队长看了看周围。

早上上班的人群已经开始增多。

不少人都在围观。

作为城管,他们的执法行为总是备受关注。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拍照录像传到网上。

到时候引起舆论争议,就麻烦了。

02

队长权衡了一下,决定按照标准流程处理。

“大爷,您这是初犯,按照规定罚款一千元。”

围观的群众听到这个数字,都觉得还算合理。

毕竟违规就是违规,被罚款也是应该的。

一千元对于一个卖菜的老人来说不算少,但也不算太重。

大爷听了点点头:“一千元是吧。”

“对,麻烦您把摊位收拾一下,然后到我们执法车上开罚单。”

“好的。”大爷开始收拾东西。

动作依然很慢,但很仔细。

每一样蔬菜都重新装回了三轮车。

连地上的菜叶都捡得干干净净。

围观群众开始散去。

这种执法场面他们见得多了,没什么新鲜的。

城管队员们也觉得这次任务很顺利。

遇到这么配合的商贩,他们的工作就轻松多了。

正当大家都以为事情要结束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

队长接到了一个电话。

“张队,上面有指示,最近要严抓违规摆摊,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

“我们正在处理一个。”

“处理标准呢?”

“按规定,罚款一千。”

“不行,上面说了,要起到震慑作用,必须按最高标准执行。”

队长的脸色变了。

按最高标准,就是罚款两万元。

这对一个卖菜的老人来说,实在是太重了。

“领导,这个老人家态度很好,而且是初犯...”

“没有商量的余地,就是要起到震慑作用。你们是执法部门,不是慈善机构。”

电话挂断了。

队长看着正在收拾东西的大爷,心里有些不忍。

但是上级的命令不能违背。

作为一名城管队长,他必须服从命令。

“大爷,情况有些变化。”队长走到大爷面前。

“怎么了?”大爷停下手里的动作。

“刚才接到上级通知,最近在严查违规摆摊,罚款标准有所调整。”

“调整成多少?”

“两万元。”

这个数字一出口,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原本准备离开的围观群众又停下了脚步。

“两万?”有人惊呼道。

“这也太重了吧?”

“一个卖菜的老人家,哪里来两万块钱?”

“这不是要逼死人吗?”

议论声越来越大。

城管队员们也觉得这个处罚过重。

但是命令就是命令,他们必须执行。

大爷听到这个数字,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既没有震惊,也没有愤怒。

就像是听到了一个很普通的消息。

“两万元是吧。”他平静地重复了一遍。

“对,按照最新的执法标准,违规摆摊罚款两万元。”队长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情愿。

围观群众开始为大爷鸣不平。

“这也太过分了!”

“一个老人家容易吗?”

“两万块钱对他来说可能是几年的收入!”

“你们城管就不能人性化执法吗?”

面对群众的质疑,城管队员们也很无奈。

他们只是执行者,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者。

队长试图解释:“各位,我们也是按照规定办事。违规摆摊本来就是违法行为...”

“法不外乎人情!”有人打断了他的话。

“就是,这么一点小事,罚两万块钱,有必要吗?”

“你们这是在欺负老实人!”

场面开始变得有些混乱。

群众的情绪越来越激动。

城管队员们感到了压力。

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

队长看向大爷,希望他能说点什么。

比如求个情,或者表示一下困难。

这样的话,他们就有理由酌情处理了。

但是大爷什么都没说。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的三轮车。

仿佛周围的争吵都与他无关。

这种淡定让队长更加困惑。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不是应该很紧张吗?

为什么这个老人家这么平静?

难道他真的有两万块钱?

还是说他已经认命了?

“大爷,您看这个情况...”队长试图跟大爷沟通。

“没事,该罚多少就罚多少。”大爷抬起头,“你们也是在执行工作。”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群众们没想到,被罚款的当事人反而最冷静。

城管队员们也没想到,会遇到这样通情达理的商贩。

“大爷,两万块钱不是小数目...”队长有些不忍心。

“我知道。”

“您确定要接受这个处罚?”

“确定。”

队长看着大爷的眼睛,里面没有一丝慌乱。

这种淡定让他感到不安。

按照他多年的执法经验,没有人会这么轻松地接受两万元的罚款。

特别是一个卖菜的老人。

除非...

除非这个人根本不在乎这两万块钱。

但这怎么可能呢?

一个推着三轮车卖菜的老人,怎么可能不在乎两万块钱?

队长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但是他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那好吧,请您跟我们到执法车上办理相关手续。”

大爷点点头,推着三轮车跟在城管队员后面。

围观群众还在议论纷纷。

有人拿出手机开始拍照。

这种执法场面很容易成为网络热点。

队长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既然已经说出了两万的数字,就必须执行到底。

执法车停在小巷口。

这是一辆白色的面包车,车身上印着“城市管理执法”几个大字。

车厢里有简单的办公设备,用来现场开具罚单。

大爷被请到了车上。

队长开始填写执法文书。

“请出示您的身份证。”

大爷从中山装的内兜里掏出身份证。

队长接过来一看,登记信息:王建国,男,1960年出生。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

在这个年代,叫王建国的人数不胜数。

队长熟练地填写着罚单。

违法事实:在禁止摆摊区域进行经营活动。

法律依据:《城市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

处罚决定:罚款人民币贰万元整。

当罚单填写完成后,队长把它递给了大爷。

“王大爷,这是您的处罚决定书,请您确认一下。”

大爷接过罚单,仔细看了看。

“没问题。”

“那就请您在这里签字确认。”

大爷拿起笔,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字迹很漂亮,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

这让队长更加疑惑了。

一个有文化的人,为什么要推着三轮车卖菜?

“王大爷,您可以选择现场缴纳罚款,也可以在十五天内到指定银行缴纳。”

“我现场缴纳。”

“您确定?两万块钱不是小数目。”

“确定。”

大爷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钱包。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黑色皮钱包,看起来有些陈旧。

但是当他打开钱包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住了。

钱包里装满了现金。

厚厚的一沓,全是百元大钞。

大爷开始数钱。

一张,两张,三张...

他数得很仔细,每一张都确认过真伪。

围观的城管队员都看呆了。

他们从来没见过一个卖菜的老人带这么多现金。

而且大爷数钱的动作很熟练,一看就是经常接触大额现金的人。

这跟他卖菜老人的身份完全不符。

一百张百元大钞,整整一万块钱。

大爷把这沓钱放在一边,然后继续数第二沓。

又是一万块钱。

总共两万块钱,整整齐齐地摆在执法车的小桌子上。

“钱数好了,请您清点一下。”大爷说道。

队长机械地接过钱,开始清点。

手里的钞票是真的,数量也是对的。

但是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不真实。

一个推着三轮车卖菜的老人,随身携带两万块钱现金?

而且面对罚款时表现得如此淡定?

这绝对不正常。

其他几个城管队员也感到了诧异。

他们执法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被罚款的人不但没有讨价还价,反而爽快地掏出了现金。

而且是整整两万块钱。

“王大爷,您...”队长想问点什么,但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怎么了?”大爷收起空钱包。

“没什么,就是觉得您带这么多现金,不太安全。”

“还好吧。”大爷笑了笑,“平时也用得到。”

平时也用得到?

一个卖菜的老人,平时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两万块钱现金?

队长觉得这个解释更加令人困惑。

“那好,我给您开收据。”

队长开具了罚款收据,递给了大爷。

“王大爷,按照规定,您的违法行为已经处理完毕。但是以后请不要在禁止摆摊的区域经营。”

“好的,我知道了。”

大爷收好收据,准备离开。

“需要我们帮您把三轮车推到街边吗?”一个年轻的队员问道。

“不用,谢谢。”

大爷走下执法车,推着三轮车慢慢地走向巷子深处。

背影依然那么平静淡定。

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城管队员们站在原地,看着大爷远去的身影。

他们都感到有些不真实。

这次执法太顺利了,顺利得有些异常。

“张队,这个老头有点不对劲啊。”年轻队员说道。

“怎么说?”

“您想啊,一个卖菜的,随身带两万块钱现金,这正常吗?”

“确实有些奇怪。”队长点点头。

“而且您看他的气质,一点都不像普通的菜贩子。”

“那你觉得他像什么?”

“说不上来,就是感觉不像卖菜的。”

队长也有同样的感觉。

但是他们已经按照程序处理完了,也没什么可以追究的。

况且,一个人有钱也不是什么错误。

也许这个老人家只是家庭条件比较好,闲着没事出来体验生活。

这种事情虽然少见,但也不是不可能。

“算了,不管他什么身份,我们按规定执法就行了。”队长说道。

“那倒是。”

几个人收拾好执法设备,准备回去。

围观群众也陆续散去。

这起执法事件就这样结束了。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04

队长坐在执法车里,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那个老人的身影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特别是他数钱时的那种从容,还有眼神中的那种淡定。

绝对不是一个普通菜贩子应该有的气质。

队长拿出手机,打开了微信。

他想把今天的事情告诉一下老婆。

毕竟这么奇怪的执法经历,值得分享一下。

正当他准备发语音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什么。

脸色大变,对同事说:“坏了!”

他想起了三年前的一件事。

那时候他还是副队长,参加过一次全市城管工作会议。

会议上,时任副市长王建国做了重要讲话。

强调要人性化执法,要考虑民生问题。

王建国...

队长的手僵在了手机屏幕上。

刚才那个老人的身份证上,名字就是王建国。

1960年出生,今年63岁。

年龄也对得上。

队长感到背后有些发凉。

他努力回忆着三年前见过的那位副市长的模样。

年龄差不多,身高差不多,甚至连说话的语气都很像。

特别是那种淡定从容的气质。

当时副市长讲话时,就是那种波澜不惊的表情。

队长的手开始发抖。

如果那个卖菜的老人真的是前副市长王建国...

那他今天犯了多大的错误?

两万块钱的罚款,给一位前副市长开的。

还是在这么多群众的围观下。

队长想起了刚才的执法过程。

他想起了群众的议论声。

想起了可能已经被拍照录像的场面。

如果这些视频流传到网上...

如果媒体知道了当事人的真实身份...

后果不堪设想。

队长急忙打开手机通讯录,找到了局长的电话。

手指在屏幕上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按下了拨号键。

“喂,张队,有什么事?”局长的声音传来。

“局长,我可能闯祸了。”队长的声音有些颤抖。

“怎么了?说清楚点。”

“今天上午的执法,我们处罚了一个卖菜的老人。”

“这有什么问题?正常执法啊。”

“问题是...这个老人可能是前副市长王建国。”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

过了好几秒钟,局长才开口:“你确定?”

“我不确定,但是很多信息都对得上。年龄,姓名,还有气质。”

“你们罚了多少钱?”

“两万。”

“什么?!”局长的声音突然提高了,“你说多少?”

“两万块钱。按照最高标准执行的。”

“你疯了吗?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两万也太重了!”

“是您让我们严格执法的...”

“我是让你们严格执法,不是让你们不讲人情!”局长显然很生气。

“现在怎么办?”队长问道。

“你先确认一下那个人的身份。”

“怎么确认?”

“想办法!用你的脑子想办法!”

电话挂断了。

队长坐在车里,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

如果那个老人真的是前副市长,今天的事情就彻底糟糕了。

不仅仅是罚款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执法态度的问题。

面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们采用了最严厉的处罚标准。

这在政治上是极其不当的。

队长想起了刚才的场面。

围观群众的议论声,老人的淡定表情,还有那两万块钱现金。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他:这个人不简单。

队长急忙发动汽车,朝着大爷离开的方向追去。

他必须找到那个老人,确认他的身份。

如果真的是前副市长,他必须想办法补救。

但是小巷里已经没有了大爷的身影。

三轮车推着蔬菜,在这个大城市里就像一滴水滴进了大海。

队长在附近的几条街道上转了好几圈,都没有找到。

他停下车,拿出手机开始疯狂地打电话。

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人事科的老同事。

“老李,帮我查一下,前副市长王建国现在住在哪里?”

“你查这个干什么?”

“别问了,急用。”

“好吧,我查查...王建国,退休后住在书香园小区,具体门牌号我得再查查。”

第二个电话打给了档案室。

“帮我调一下王建国的个人档案,要照片。”

“哪个王建国?”

“前副市长王建国。”

“你确定要调这个?需要什么手续。”

“来不及了,你先发个照片给我,手续我回头补。”

第三个电话打给了自己的老师。

他的老师在市政府工作,认识很多领导。

“老师,前副市长王建国您熟悉吗?”

“当然熟悉,怎么了?”

“他退休后在干什么?”

“听说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体验普通人的生活。有时候坐公交车,有时候去菜市场。挺有意思的一个人。”

队长的心彻底凉了。

体验普通人的生活...

去菜市场...

这些信息完全吻合。

他今天罚款的,很可能真的是前副市长王建国。

队长的手机响了。

是档案室发来的照片。

他颤抖着手指点开了图片。

照片上的人穿着正装,表情严肃,但眉眼之间的神韵和今天见到的卖菜老人一模一样。

特别是那双眼睛,深邃而平静。

队长感到天旋地转。

完了,彻底完了。

他今天真的给前副市长开了两万块钱的罚单。

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队长想起了王建国在位时的口碑。

这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他在任期间,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关心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特别是对城市管理工作,他一直强调要人性化执法。

曾经多次在会议上说:“执法者要有温度,要考虑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而今天,队长却给这样一位老领导开出了最重的罚单。

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队长的手机又响了,是局长打来的。

“查清楚了吗?”

“查清楚了,确实是前副市长王建国。”队长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你这个混蛋!”局长在电话里咆哮,“你知道你惹了多大的麻烦吗?”

“我...”

“马上去王副市长家里,亲自道歉!把钱退回去!”

“那罚单怎么办?”

“想办法撤销!说程序有问题,什么理由都行!”

“好的,我马上去。”

“记住,这件事要低调处理,绝对不能传到媒体那里。”

“明白。”

队长挂断电话,驱车赶往书香园小区。

路上,他一直在想该怎么跟王副市长道歉。

这种事情说出来都让人难以置信。

一位德高望重的前副市长,退休后体验生活,却被不明身份的城管罚了两万块钱。

如果传到网上,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风波。

书香园小区是一个高档社区。

环境优美,安保严格。

队长在门卫处登记了半天,才被允许进入。

他按照地址找到了王副市长的家。

一栋三层的别墅,门口种着几棵桂花树。

队长站在门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然后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应该是王副市长的夫人。

“您好,请问您找谁?”

“我是城管执法队的张队长,想见见王副市长。”

“他还没回来呢,您有什么事吗?”

队长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总不能说:我今天给您老公开了张罚单,现在来道歉的。

“是这样的,今天上午的执法过程中,可能有些误会...”

正说着,院子里传来了三轮车的声音。

王副市长回来了。

他推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车上还有一些没卖完的蔬菜。

看到队长站在门口,他显得有些意外。

“张队长?你怎么来了?”

“王副市长,我...我来道歉的。”队长的声音有些颤抖。

“道歉?为什么道歉?”王副市长停下三轮车,“今天的执法很规范啊。”

“可是...可是我们罚了您两万块钱。”

“那又怎么样?违规就要受罚,这是应该的。”

王副市长的话让队长更加惭愧。

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早就投诉举报了。

但是这位老领导,竟然还说执法规范。

“王副市长,我们不知道您的身份,如果知道的话...”

“如果知道我的身份,你们就不执法了?”王副市长打断了他的话。

“不是...我是说...”

“张队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道理你应该懂。”

“是的,但是两万块钱的罚款确实太重了。”

“重吗?”王副市长笑了笑,“我觉得不重。”

“您...”

“违规摆摊就是违规摆摊,不管是谁都应该受到处罚。这样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队长被这番话说得哑口无言。

他原本以为王副市长会生气,会投诉。

没想到老人家竟然支持他们的执法行为。

“可是群众都说处罚太重了。”

“群众说的不一定对,执法者要依法办事,不能因为舆论就改变执法标准。”

“那您为什么要...”队长欲言又止。

“为什么要卖菜?”王副市长猜到了他想问的问题。

“是的。”

“退休后闲着也是闲着,想体验一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那您随身带那么多现金...”

“以防万一啊。万一被罚款了,总不能拖欠吧。”

王副市长说得很轻松,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队长突然明白了。

从一开始,王副市长就知道可能会被处罚。

他甚至准备好了罚款的钱。

这次“卖菜”,其实是一次暗中的调研。

是在了解基层执法的真实情况。

“王副市长,您这是在...”

“在观察你们的执法情况。”王副市长没有否认,“我想看看,在没有人情关系的情况下,你们是怎么执法的。”

“那您觉得我们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请您指示。”

“好的地方是,你们确实做到了依法执法,没有因为我是老人就网开一面。”

“那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罚款标准确实有些重。两万块钱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小数目。”

“是的,我们也觉得重了。”

“但是你们为什么还要按最高标准执行呢?”

队长说不出话来。

他不能说是因为接到了上级的指示。

也不能说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

这些理由在一位老领导面前,显得太苍白了。

“我明白了。”王副市长看出了他的为难,“你们也有你们的难处。”

“王副市长,那两万块钱我们给您退回来。”

“不用。”

“为什么?”

“违规就是违规,该罚的还是要罚。”

“可是...”

“没有可是。如果因为我的身份就特殊处理,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王副市长的话让队长彻底服了。

这才是一位真正的领导应有的品格。

06

当天晚上,队长辗转反侧,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接到了局长的电话。

“昨天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

“王副市长不愿意退钱,坚持说要依法处理。”

“什么?他不愿意退钱?”

“是的,他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身份特殊就网开一面。”

局长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

“这个老王...真是个死脑筋。”

“局长,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按他的意思办吧。既然他坚持,我们也不能强行退钱。”

“好的。”

“但是这件事一定要保密,绝对不能传出去。”

“明白。”

队长挂断电话,心里还是很不踏实。

这种事情太特殊了,很难保证不会泄露。

果然,三天后,这件事还是传开了。

最先知道的是参与执法的几个队员。

他们在私下讨论时,无意中被其他同事听到了。

消息很快在城管系统内部传播。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市政府。

市长听说这件事后,非常震惊。

他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开会。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城管局长如实汇报了事情的经过。

“王副市长的态度怎么样?”

“他很配合,还说执法规范。”

“那就奇怪了。按理说,他应该会有意见的。”

“他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支持依法执法。”

市长听了,不禁感叹:“老王还是那个老王,思想觉悟就是高。”

“那我们需要怎么处理这件事?”

“既然当事人没有意见,我们也就不追究了。但是以后执法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是的,我们一定吸取教训。”

会议结束后,市长给王副市长打了个电话。

“老王,听说你被城管罚了款?”

“是的,两万块钱。”王副市长笑着说。

“你怎么想的?为什么不表明身份?”

“表明身份就没意思了。我想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执法的。”

“那你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执法态度还是比较规范的,但是处罚标准确实偏重。”

“我让他们整改。”

“不用专门为我整改,应该为老百姓整改。”

“明白了。”

挂断电话后,市长陷入了沉思。

王副市长的这次“微服私访”,确实暴露了一些问题。

城管执法过程中,确实存在处罚过重的情况。

虽然这次的执法程序是规范的,但是处罚标准可能需要调整。

几天后,市政府下发了新的城管执法指导意见。

明确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

特别强调了要人性化执法,要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

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酌情从轻处理。

这个指导意见被称为“王建国条款”,在城管系统内部广为流传。

至于那位城管队长张某,虽然没有受到正式处分,但还是被调离了一线执法岗位。

他被安排到了机关科室,负责政策研究工作。

用局长的话说:“让他好好学习学习,什么叫人性化执法。”

张队长对这个调整没有异议。

经过这次事件,他确实需要反思自己的执法理念。

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执法者应该是有温度的。

在严格执法和人性化执法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来源:阿妞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