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爸,这张卡里有2万块钱,您拿去养老。”李梅把银行卡递给王德山时,眼中含着泪水。
文:方圆故事集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故事情节、虚构演绎成分
“爸,这张卡里有2万块钱,您拿去养老。”李梅把银行卡递给王德山时,眼中含着泪水。
王德山推辞着:“梅子,我不能要你的钱。”
“您照顾了我12年,这是我唯一能报答您的。”李梅握住公公的手,声音有些颤抖。
一周后,王德山拿着这张卡走进银行,准备取出那2万块钱。
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后,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01
2001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桃花开了一树又一树,王建却再也看不到了。
那天上午十点半,建筑工地上传来一声巨响。
脚手架倒塌,王建从五楼摔了下来。
送到医院时,人已经不行了。
王德山赶到医院,儿子已经盖上了白布。
55岁的老人,一夜白了头。
李梅坐在病床前,眼睛哭得像桃子一样肿。
她一句话也不说,就那么坐着。
医生说她受到的刺激太大,需要静养。
王德山办完儿子的后事,回到家里。
三室一厅的房子,突然变得空荡荡的。
李梅关在卧室里,不吃不喝。
王德山敲门:“梅子,吃点东西吧。”
没有回应。
“建子走了,你还要好好活着。”
还是没有声音。
王德山在门外站了很久,最后默默走开。
他知道,这个家需要他来撑起来。
一个月后,李梅终于开门了。
她瘦得不成样子,眼睛深陷下去。
“爸,我想去上班。”她说。
王德山点点头:“好,去吧。”
李梅回到纺织厂,但状态很不好。
她本来就有类风湿关节炎,现在病情加重了。
手指关节开始变形,走路也不稳。
厂里的姐妹们都很关心她。
“梅子,你这样不行,得好好治疗。”
“是啊,不能硬撑着。”
李梅总是摇头:“没事的,能坚持。”
其实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在走下坡路。
只是不敢停下来。
一停下来,就会想起王建。
想起他们曾经计划要个孩子。
想起他答应过要带她去看海。
这些都成了泡影。
半年后,李梅的腿开始发软。
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会突然摔倒。
同事们劝她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医生的脸色很严重。
“类风湿关节炎已经侵犯到神经系统,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李梅住进了医院。
王德山每天都去陪护。
他白天去医院,晚上回家做饭。
第二天再把饭带到医院。
护士们都以为他是李梅的父亲。
“您女儿很幸福,有您这样的好爸爸。”
王德山总是笑笑,不解释。
两个月的治疗没有什么效果。
李梅的双腿开始失去知觉。
医生说得很直接:“瘫痪的可能性很大。”
李梅听到这个消息,眼泪流了一夜。
王德山坐在病床边,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李国强来了。
他是李梅的父亲,退休干部,有两套房子。
“梅子,跟爸回家吧。”李国强说。
“我请个保姆照顾你,什么都不用担心。”
李梅摇头:“爸,我不回去。”
“为什么?你一个人在这边怎么办?”
“我不是一个人,我还有爸。”李梅看了看王德山。
李国强皱眉:“德山,你也劝劝她。”
王德山沉默了一会儿:“梅子的决定,我支持。”
李国强有些不满:“你一个大老爷们,怎么照顾瘫痪病人?”
“我学。”王德山说得很简单。
02
2001年冬天,李梅彻底瘫痪了。
下半身完全失去知觉,只能躺在床上。
王德山把她接回了家。
卧室重新布置过,床边放了轮椅。
卫生间也改造了,装了扶手。
这些都是王德山一个人弄的。
李梅第一次坐轮椅回家,看到这一切,又哭了。
“爸,对不起。”
“说什么对不起,一家人。”
王德山的话总是很少,但很温暖。
从那天开始,王德山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先给李梅翻身。
长期卧床的病人,必须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王德山学会了各种护理技巧。
如何正确翻身,如何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如何清洁身体,如何预防感染。
这些原本应该护士做的事情,他都学会了。
邻居李大妈经常过来串门。
“德山,你这样太辛苦了。”
“梅子也是可怜,年纪轻轻就这样。”
“要不你再找个老伴?梅子可以送到养老院。”
王德山摇头:“不行,梅子是我儿媳,我得管她一辈子。”
李大妈叹气:“你们这一家子,都是好人啊。”
邻居们的议论也不少。
有人说王德山是真心疼儿媳。
有人说他这样做不合适。
“一个公公照顾儿媳这么多年,传出去不好听。”
“是啊,孤男寡女的,容易被人说闲话。”
这些话传到王德山耳朵里,他从不回应。
李梅听到了,心里很难受。
“爸,要不我还是回我爸那边吧。”
“别听那些人胡说八道。”王德山说。
“你是我儿媳,照顾你是应该的。”
“可是别人会说闲话。”
“让他们说去,我们问心无愧。”
2003年,非典来了。
整个城市都很紧张,人们不敢出门。
王德山更不敢让李梅有任何感染的风险。
他一个人出去买菜,回家必须消毒。
李梅担心他:“爸,您小心点。”
“放心,我身体好着呢。”
那段时间,两个人几乎与世隔绝。
每天就是护理、吃饭、聊天。
李梅的情绪时好时坏。
有时候会突然大哭,说自己拖累了公公。
有时候又会很沉默,一整天不说话。
王德山总是很耐心。
李梅哭的时候,他就静静陪着。
李梅沉默的时候,他就给她讲些外面的事情。
“今天买菜遇到张大爷,他问你好不好。”
“楼下的小王升职了,当了主管。”
“电视上说要修地铁,以后出门方便了。”
这些琐碎的话,让李梅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2005年,李梅开始学着用电脑。
王德山花了三千块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
他觉得李梅应该有些自己的事情做。
不能整天躺在床上发呆。
李梅学得很认真。
从开机关机开始,到上网聊天。
她在网上认识了很多病友。
大家互相鼓励,分享治疗经验。
这让她的心情好了很多。
王德山看到她笑了,也很高兴。
“爸,谢谢您给我买电脑。”
“应该的,你高兴就好。”
2007年,王德山60岁了。
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含饴弄孙。
可他连个老伴都没有。
李国强又来劝女儿:“梅子,你不能这样耽误德山。”
“他都60了,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爸,我不想去别的地方。”李梅说。
“我在这里很好,德山爸对我比亲爸爸还好。”
李国强看看王德山:“德山,你说话。”
王德山想了想:“梅子愿意在这里,就在这里。”
“我年纪大了,也不想折腾了。”
“有梅子陪着,挺好的。”
这话让李梅很感动。
她知道王德山为了她,放弃了很多。
有人给他介绍过老伴,他都拒绝了。
有工厂让他去做门卫,他也不去。
他说梅子需要人照顾,他不能离开。
200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传到了这个小城市。
王德山的退休金没有上涨,但物价涨了不少。
李梅的医疗费用也在增加。
各种进口药,医保报销不了多少。
两个人的生活开始变得拮据。
王德山从不在李梅面前提钱的事。
但李梅心里都明白。
她看到王德山开始穿打补丁的衣服。
看到他买菜时总是挑最便宜的。
看到他为了省钱,连肉都舍不得买。
“爸,我们去申请低保吧。”李梅说。
“不用,我们还过得去。”
“可是您的衣服都破了。”
“破了就补补,能穿就行。”
李梅心里很难受。
她觉得自己是个累赘。
拖累了公公的一生。
那段时间,她经常对着电脑发呆。
想着如果自己不在了,王德山是不是会轻松一些。
王德山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
“梅子,你别胡思乱想。”
“我没有别的想法。”
“你有,我看得出来。”王德山坐在床边。
“你要是不在了,我一个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你是我儿媳,也是我女儿。”
“我照顾你,是因为我愿意。”
“不是因为责任,是因为感情。”
这番话让李梅彻底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她决定要好好活着。
不为别的,就为了不让王德山伤心。
2010年,李梅开始在网上做一些兼职工作。
帮人录入文字,做客服,写一些简单的文章。
一个月能赚几百块钱。
她把这些钱偷偷存起来,没有告诉王德山。
她想为这个家做一些贡献。
哪怕只是一点点。
2011年,李梅的网络兼职越做越好。
她学会了很多技能,收入也增加了。
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块钱。
王德山发现家里的开销变轻松了。
李梅总说是自己的医保报销增加了。
王德山没有怀疑,他不懂这些。
只是觉得日子好过一些了。
可以偶尔买点肉,买点水果。
2012年,王德山67岁了。
身体开始出现问题,血压有些高。
李梅很担心:“爸,您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没事,就是年纪大了。”
“不行,您必须去检查。”
“我要是倒下了,谁照顾您?”
“有我呢,我会照顾您的。”李梅说。
王德山笑了:“你自己都躺着,怎么照顾我?”
“我有办法的。”
李梅确实有办法。
她在网上学会了很多医疗知识。
知道怎么测血压,怎么配药。
甚至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
她想,如果王德山病了,她也要照顾他。
就像他照顾自己一样。
03
2013年的春天,李梅的身体急剧恶化。
原本还能坐起来的她,连这个简单的动作都做不了了。
吃饭需要王德山一勺一勺喂。
喝水都要用吸管。
医生来家里检查后,脸色很严重。
“准备后事吧。”他私下对王德山说。
“最多还有两三个月。”
王德山听了,心如刀绞。
回到屋里,他强装镇静。
“医生说你最近状态不错。”
“爸,您别骗我了。”李梅虚弱地笑了笑。
“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
王德山坐在床边,握住她的手。
“梅子,你别胡思乱想。”
“我没有胡思乱想,我很清醒。”李梅说。
“爸,我想和您谈谈。”
“谈什么?”
“谈我走了以后的事情。”
王德山摇头:“你不会走的。”
“人总是要走的,早晚的事。”李梅的声音很平静。
“我想在我还清醒的时候,把一些事情安排好。”
那天晚上,李梅给父亲李国强打了电话。
“爸,您能过来一趟吗?”
“怎么了?身体又不好了?”
“我想见见您。”
李国强第二天就赶来了。
看到女儿瘦得皮包骨头,他哭了。
“梅子,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爸,人老了就是这样。”李梅安慰他。
“什么老了?你才40岁。”
“我这40岁,活得比别人80岁都累。”
父女俩聊了很久。
李梅把一些事情交代给父亲。
包括她这些年在网上做兼职的事情。
“我一直在存钱,想给德山爸留点什么。”
“他照顾了我12年,我不能让他白照顾。”
李国强很意外:“你还能工作?”
“网上的工作,用电脑就行。”
“我这些年存了一些钱,不多,但是我的心意。”
“还有我名下那两套房子,留给你。”
李国强皱眉:“梅子,你这样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
“那是你爸的房子,我留给你的。”
李梅还把自己的银行卡交给了王德山。
“爸,这张卡里有2万块钱,您拿去养老。”
王德山推辞:“梅子,我不能要你的钱。”
“这钱是我这些年攒的,给您用。”
“我一把年纪了,要钱做什么?”
“您还要生活啊,医药费,生活费,都需要钱。”
“我有退休金。”
“退休金不够的,我知道。”李梅握住他的手。
“爸,您照顾了我12年,这是我唯一能报答您的。”
“您要是不收,我死都不能瞑目。”
王德山看着李梅诚恳的眼神,终于收下了银行卡。
“好,我收下。”
“但是这钱,我会省着花。”
“不用省,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我想给您买些好吃的,买些好衣服。”
“这些年您为了我,什么都舍不得买。”
王德山的眼睛湿润了。
他没想到,李梅心里这么清楚。
清楚他这些年的付出和牺牲。
李国强在旁边看着,也很感动。
他觉得自己确实不如王德山。
作为亲父亲,他没有王德山做得好。
“德山,梅子交给你,我放心。”李国强说。
“这些年辛苦你了。”
“不辛苦,应该的。”王德山说。
“梅子是个好孩子,我舍不得她。”
“我们都舍不得。”李国强擦了擦眼睛。
那天晚上,李梅的精神出奇地好。
她让王德山扶她坐起来,靠在床头。
“爸,给我讲讲建子小时候的事情吧。”
王德山就给她讲王建小时候的故事。
调皮捣蛋的事情,学习的事情,工作的事情。
李梅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地笑。
“建子小时候真可爱。”
“是啊,就是太调皮了。”
“要是我们有孩子,也会很可爱吧?”
王德山点头:“会的,会很可爱。”
这一夜,两个人聊了很久。
聊过去,聊现在,也聊未来。
李梅说:“爸,我走了以后,您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别总想着我,要为自己活着。”
“您还可以找个老伴,我不会介意的。”
王德山摇头:“我这个年纪了,还找什么老伴?”
“有您这话,我就满足了。”
三天后的早上,李梅走了。
很安静,没有痛苦。
就像睡着了一样。
王德山为她办了一个体面的葬礼。
用的是她留下的钱。
李国强来参加葬礼,看到王德山憔悴的样子,很心疼。
“德山,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开口。”
“谢谢,我会的。”
“梅子把你当亲爸爸,你也是我的亲家。”
王德山点点头,没有说话。
他知道,从此以后,他又是一个人了。
04
周后,王德山开始整理李梅的遗物。
衣服捐给了慈善机构,书籍送给了社区图书室。
电脑也准备卖掉,反正他也不会用。
整理完这些,他想起了李梅留下的银行卡。
那张卡一直放在抽屉里,他没有动过。
李梅说里面有2万块钱,让他拿去养老。
现在办完了葬礼,花了不少钱,确实需要这笔钱。
第二天上午,王德山拿着银行卡去了银行。
银行里人不多,他排了一会儿队就到了。
“您好,我想取钱。”王德山把卡递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是个年轻的女孩,接过卡开始操作。
“请输入密码。”
王德山输入了李梅告诉他的密码:0301。
那是他们结婚的日期。
女孩看着电脑屏幕,突然停下了操作。
她皱了皱眉,又看了看屏幕。
“老先生,您确定只取2万?”
王德山愣了一下:“对啊,取2万。”
“可是...”女孩的表情变得古怪起来。
“可是什么?”王德山有些紧张。
“是不是密码不对?”
“不是,密码是对的。”女孩说。
“那是怎么了?”
女孩犹豫了一下:“您确定卡里只有2万吗?”
王德山点头:“是啊,我儿媳告诉我的。”
“老先生,您看一下这个余额。”
女孩把电脑屏幕转向王德山。
王德山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屏幕上的数字。
47万8千5百32元。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再看一遍,还是这个数字。
“这...这是怎么回事?”王德山的声音颤抖着。
“老先生,这是您卡里的余额。”女孩说。
“不可能,她明明说只有2万。”
“您可能记错了吧。”
“不会记错的,她亲口告诉我的。”
王德山坐在椅子上,脑子一片混乱。
47万,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李梅一个瘫痪在床的人,哪来这么多钱?
“老先生,您没事吧?”女孩关心地问。
“我...我需要查一下明细。”
“好的,我给您打印出来。”
打印机工作的声音在安静的银行里显得特别响。
王德山的心跳也很响,几乎要从胸腔里蹦出来。
明细单打印出来,厚厚一叠。
从2001年开始,每个月都有存款记录。
最开始是每月2000元,后来逐渐增加。
2005年开始,每月5000元。
2008年之后,每月8000元。
一直到2013年2月,最后一笔存款。
12年,从未间断。
王德山拿着明细单,手在颤抖。
“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他喃喃自语。
女孩看了看记录:“显示是网络转账,应该是网上收入。”
“网上收入?”
“对,现在很多人在网上工作,收入直接转到银行卡。”
王德山想起了李梅每天对着电脑的情景。
她说是在和病友聊天,学习康复知识。
原来,她一直在工作。
一直在为这个家挣钱。
而他,什么都不知道。
“老先生,您确定只取2万吗?”女孩又问了一遍。
王德山看着明细单,眼泪模糊了视线。
“取...取2万吧。”
他的声音很轻,几乎听不见。
05
王德山拿着2万块钱走出银行,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
明细单在他口袋里,像一块烫石头。
他不敢相信,李梅瞒了他12年。
瞒了他这么大的秘密。
回到家,他直奔李梅的房间。
电脑还在那里,安静地摆着。
他打开电脑,但不知道怎么操作。
这台电脑他从来没碰过,李梅也没教过他。
现在他迫切地想知道,李梅到底在电脑上做什么。
他想起了李国强。
李国强是干部出身,应该会用电脑。
王德山拿起电话,拨通了李国强的号码。
“国强,你能过来一趟吗?”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我想看看梅子的电脑。”
“看电脑?”李国强有些疑惑。
“我发现了一些事情,需要你帮忙。”
李国强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看到王德山红肿的眼睛,他很担心。
“德山,你怎么了?”
“你帮我看看这个。”王德山把明细单递给他。
李国强接过来一看,惊呆了。
“这是梅子的银行卡?”
“是的,她说里面有2万块钱。”
“可是这里显示47万。”
“我也不明白,所以想看看她的电脑。”
李国强坐在电脑前,开始检查。
电脑没有设密码,很容易就进入了。
桌面上有很多文件夹,分门别类。
“客服工作”、“文字录入”、“网络兼职”、“收入记录”。
李国强点开“收入记录”文件夹。
里面有一个Excel表格,记录得很详细。
从2001年10月开始,每一笔收入都有记录。
“网络客服,2000元。”
“文字录入,1500元。”
“写作兼职,3000元。”
“翻译工作,5000元。”
每个月的收入,每笔钱的来源,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李国强看着这些记录,眼睛湿润了。
“德山,你看这个。”
王德山凑过来看。
2001年10月:“为了不让爸爸担心经济问题,决定在网上找工作。”
2002年3月:“客服工作越来越熟练,收入稳定了。”
2003年5月:“非典期间不能出门,正好专心工作。”
2005年1月:“学会了写作,收入增加了很多。”
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爸爸的退休金压力大,我要多挣点。”
2011年7月:“翻译工作很有挑战性,但收入不错。”
2012年12月:“爸爸身体不好,医药费会增加,我得存更多钱。”
每一条记录后面,都有李梅的心情感想。
字里行间,都是对王德山的关心和感激。
王德山看着这些文字,泪水止不住地流。
“她什么都想着我。”
“是啊,她心里只有你。”李国强说。
“我这个当父亲的,都没有你做得好。”
李国强继续查看其他文件。
在“工作安排”文件夹里,有李梅的工作计划。
她把一天分成几个时间段。
上午做客服,下午写文章,晚上做翻译。
除了吃饭和休息,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工作。
“她每天工作这么久?”王德山问。
“看起来是的。”李国强说。
“每天至少8小时,有时候更多。”
“我怎么从来没发现?”
“她肯定是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工作的。”
王德山想起来了。
他每天要出门买菜,李梅总是催他慢慢走。
说外面空气好,让他多转转。
原来她是想趁他出门的时候工作。
还有晚上,她总是说睡不着。
让王德山先睡,她再躺会儿。
原来她是在工作。
所有的疑惑都有了答案。
李梅为什么总是很累,为什么有时候会腰疼。
为什么对电脑这么熟悉,为什么总是关注网络新闻。
原来她一直在偷偷工作。
为了这个家,为了他。
“德山,梅子真的很爱你。”李国强说。
“她把你当亲爸爸,甚至比亲爸爸还亲。”
“我这个当父亲的,都自愧不如。”
王德山点点头,说不出话来。
他想起李梅临终前说的话。
“爸,您照顾了我12年,这是我唯一能报答您的。”
原来她早就在报答他了。
12年来,她一直在默默报答他。
用她自己的方式,用她仅有的能力。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王德山问。
“因为她知道你不会要她的钱。”李国强说。
“如果你知道她在挣钱,你会阻止她的。”
“你会心疼她,不让她那么辛苦。”
“可是她想为这个家做贡献。”
“她想证明自己不是累赘。”
“她想用自己的努力,减轻你的负担。”
王德山明白了。
李梅确实了解他。
如果他知道她在工作,肯定会阻止的。
一个瘫痪的病人,还要这么辛苦工作,他怎么忍心?
可是李梅需要这种感觉。
需要感觉自己有用,需要感觉自己能为家庭做贡献。
这是她的尊严,也是她的坚强。
“她真的很了不起。”王德山说。
“是啊,她比我们想象的都要坚强。”
“她用这种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也表达了对你的感激。”
李国强站起来,拍了拍王德山的肩膀。
“德山,梅子一直说,你是她这辈子最亲的人。”
“现在我相信了。”
“你们两个,彼此成就了彼此。”
“你照顾了她的身体,她照顾了你的生活。”
“这是真正的相互依靠。”
王德山拿着银行卡,心情复杂。
这47万,是李梅12年的心血。
是她对他的感激,也是她对生活的不屈。
“国强,我该怎么花这些钱?”
“按照梅子的意思花。”李国强说。
“她希望你好好生活,那你就好好生活。”
“买些好吃的,买些好衣服。”
“享受一下生活,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可是这钱太多了。”
“不多,这是梅子12年的积蓄。”
“她挣得很辛苦,你花得理所当然。”
“你照顾了她12年,这是你应得的。”
06
一个月后,王德山搬进了李梅留给他的新房子。
房子不大,但很温馨。
他在客厅里放了李梅的照片。
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对着照片说话。
“梅子,今天天气不错。”
“我买了你爱吃的苹果。”
“虽然你不在了,但我还是买了。”
他用李梅留下的钱,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买了新衣服,买了好食材。
偶尔还会下馆子,点一些以前舍不得吃的菜。
每次花钱,他都会想起李梅的话。
“爸,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这些年您为了我,什么都舍不得买。”
李国强经常来看他。
两个老人坐在一起,聊着李梅的过去。
“德山,梅子走了,但她一直在照顾你。”
“是啊,她比活着的时候照顾得还好。”
“她给你留的不只是钱,还有一种精神。”
“什么精神?”
“相互关爱的精神。”李国强说。
“你照顾她12年,她也用自己的方式照顾你12年。”
“这种相互关爱,比血缘关系还要珍贵。”
王德山点点头。
他想起这12年的点点滴滴。
虽然辛苦,但很充实。
虽然平凡,但很温暖。
李梅给了他生活的意义。
他也给了李梅活下去的理由。
这种相互依靠,相互关爱,才是生活的真谛。
现在李梅不在了,但这种关爱还在继续。
通过她留下的钱,通过她留下的回忆。
通过她用12年时间诠释的那种坚强和感恩。
王德山决定用这些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除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他还想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就像当初李梅需要帮助时,他伸出了援手。
现在他也要伸出援手,帮助别人。
这样,李梅的精神就能传递下去。
相互关爱的精神,就能传递下去。
这或许就是李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不是他一个人享受这些钱。
而是用这些钱,传递更多的温暖。
就像她当初传递给他的温暖一样。
王德山看着李梅的照片,轻声说道:
“梅子,谢谢你。”
“谢谢你12年来的坚强。”
“谢谢你12年来的关爱。”
“谢谢你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家人。”
照片中的李梅静静地笑着。
那笑容温暖如春,像12年前第一次见面时一样。
那时她叫他“爸”,现在她还是他最亲的女儿。
生老病死改变不了的,是那份真挚的感情。
是相互关爱的温暖,是患难与共的真情。
这就是平凡生活中的伟大。
这就是普通人生里的奇迹。
来源:阿妞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