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的广澳高速,200吨架桥机的灯把夜空照得跟白天似的。103吨重的箱梁悬在半空,操作手李师傅眼睛盯着屏幕上的坐标,手指一点点调操纵杆——就为了让梁体和桥墩对接时误差不超1厘米。这是大湾区首条“六改十”高速的关键活,必须在32小时内架完16片梁,还不能耽误
凌晨两点的广澳高速,200吨架桥机的灯把夜空照得跟白天似的。103吨重的箱梁悬在半空,操作手李师傅眼睛盯着屏幕上的坐标,手指一点点调操纵杆——就为了让梁体和桥墩对接时误差不超1厘米。这是大湾区首条“六改十”高速的关键活,必须在32小时内架完16片梁,还不能耽误白天车子跑。
同一时间,粤东汕梅高速的韩山隧道里,钻孔机响得震耳朵。这座隧道藏在悬崖边上,最短的地方离地面才14米,跟在豆腐里打洞差不多。施工队白天用无人机查地质,晚上就借着灯掘进,项目经理说:“每往前一米都得算准,稍微偏点就可能出事。”这里的灯已经连续亮了三个月,就盼着明年四月能打通。
广韶高速这边更热闹,400多台机器一起转,拆旧桥、架新桥同时干。为了不影响交通,工人把拆下来的混凝土碎块重新加工,直接铺在路面当垫层,6700立方米废料一点没浪费。党员队带着大家轮班干,监控系统盯着现场,才48小时,42公里的路就恢复通行了。
高速上的守夜人也没闲着。阳化高速监控中心里,王霞盯着屏幕没敢眨眼,AI刚报警说K750路段有车追尾。她马上用广播让司机撤到安全地方,同时叫路政和救援的人过去,不到10分钟路就通了。这是她第七个春节在这儿过,“每个求助电话背后都是一家人,我们慢一秒,他们就多一分危险”。几公里外的丰垌互通,路政员梁明恩操控无人机巡查,不管是车子停在不该停的地方,还是路边坡有隐患,无人机一扫全看见。
现在科技也帮了不少忙。龙紫高速的长上坡路段装了毫米波雷达,200米内的车流都能盯着,要是货车没力气了,马上就声光提醒,以前这儿老出追尾事故,现在少多了。揭惠高速的边坡上,“机器人园丁”代替工人剪草,拿遥控器操作就行,再也不用人吊在绳子上冒险了。预制梁厂里的智能养护系统更厉害,把养护时间从一周缩到一天,成本还少了一半。
有些守夜人却再也没等到天亮。今年7月的一个雨夜,41岁的路政班长刘秋德在汤西互通疏积水,一辆失控的车突然冲入围蔽区,他再也没起来。这位退伍军人干了21年,巡查的路能绕地球12圈,救过46个司机,现在他守的那段路,新立的警示桩特别显眼,路过的司机都会放慢车速。
天快亮的时候,河源热水服务区还在施工。为了27天内把服务区改造好,工人轮班干活,还特意引导车流去周边的服务区。汕梅高速涉铁施工的地方,工作人员正跟铁路部门核对“天窗点”——就那几个小时能架梁,还不能影响火车跑。
广东高速的深夜,从来都不是静悄悄的。架桥机的嗡鸣里是速度,无人机的光影里是安全,守夜人的身影里是责任。这些不打烊的夜晚,正把窄路扩成宽道,把险路变成坦途,也护着千万人平安回家。
来源:玫瑰小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