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院士提倡:一滴也别喝!科学家发现,20年有74万人因饮酒患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1 06:00 1

摘要:但你可能没注意到,最近一份《柳叶刀》上的全球研究把酒精拉下了“伪健康”的神坛——2020年,全世界因为喝酒导致癌症的人数高达74万,这不是吓唬人的数字,是经过流行病学模型精算出来的。

你可能觉得,喝点小酒没什么大不了的,饭桌上来点,朋友聚会来点,甚至有些人觉得红酒还能养生呢。

但你可能没注意到,最近一份《柳叶刀》上的全球研究把酒精拉下了“伪健康”的神坛——2020年,全世界因为喝酒导致癌症的人数高达74万,这不是吓唬人的数字,是经过流行病学模型精算出来的。

这些癌症里,最常见的几个: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全都跟喝酒脱不了干系。

你想啊,酒精进到身体里,第一站就是口腔,接着是喉咙、食道、肝脏、胰腺,一路走过去,哪一个器官不是“路过即伤”?

以前我们总以为喝多了才有害,其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就把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和烟草、石棉是一个级别。不是说你喝上十几二十年才出事,而是——一滴,也不安全

有些人会说,“我爷爷每天都喝点白酒活到90多”,这种话就像是“我邻居抽烟一辈子没得肺癌”,个例不是证据,科学讲的是概率,不是赌运气

喝酒致癌的机制已经很清楚了,酒精进入体内后会被代谢成乙醛,这玩意儿在医学里可是出了名的毒物,它会直接损伤DNA,还抑制DNA修复。

就像你家的门锁坏了,贼进来之后还把你家监控给砸了,堂而皇之地在你身体里搞破坏。

说句你可能不爱听的,哪怕低度酒、哪怕只喝一口,也会增加癌症风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实打实数据的。

比如《柳叶刀-肿瘤学》2021年发表的研究显示,全世界每年因为“轻度饮酒”也就是每天不到两杯酒,而导致的癌症病例也有超过10万。

你可能还会觉得,“那我喝红酒总比白酒强吧?”这个误区太普遍。红酒里所谓的抗氧化物质,比如白藜芦醇,确实在实验室里有点本事,但你得喝几十瓶红酒才能达到实验剂量,等你喝到那个量,肝早就废了。任何含酒精的饮品,它的本质就是酒精,跟是不是红酒、黄酒、啤酒无关。

而且我们中国人还有个“基因陷阱”,很多人一喝酒脸就红,这不是“酒量好”,而是因为体内缺乏一种叫乙醛脱氢酶2的酶,乙醛堆在体内,脸一红,其实是身体在报警

这类人群喝酒致癌的风险比普通人还要高好几倍。你脸红时别人说你“英俊”,其实是你身体在喊:“别喝了,我快扛不住了!”

现在餐桌文化还流行“感情深,一口闷”,我在门诊里碰到不少中年男人,肝功能异常、胃出血、脂肪肝,问起来都是“喝酒喝出来的”。

有个四十多岁的老总,天天应酬,最后查出肝癌,手术也做了,化疗也上了,花了几十万,还是没扛过来。

他老婆在病房外哭说,“他平时看起来那么健康,怎么突然就……”我只能摇头,酒精从来不是突然下手,它是慢慢地,一点点地,把你往深渊里推

其实不光是肝癌,喝酒跟乳腺癌的关系也越来越清楚,尤其是女性朋友,即便只是偶尔喝一点,也会让乳腺癌风险升高。

为什么?因为酒精会影响雌激素水平,长期下去,激素紊乱,乳腺细胞就可能发生异常增殖。很多女性说“我只喝点果酒”,但你知道吗?果酒里酒精浓度也不低,关键是它入口太甜,容易喝多了,不知不觉中,风险就一点点地累积了

有人说,那我不空腹喝,我吃点菜再喝,总能缓解吧?但这也只是不痛不痒的心理安慰。酒精的吸收速度确实会因为食物变慢一点,但该吸收的还是会吸收。你就像是把毒药裹在糖衣里吃,时间长了,身体照样吃不消。

再说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酒精和肥胖是“黄金搭档”。你想啊,酒精提供的是“空热量”,也就是说,它热量高,但对身体没有营养。1克酒精提供7千卡热量,比糖还高。

而酒精还会刺激食欲,你喝点酒就容易多吃,啤酒肚就是这么来的。脂肪堆积、内脏脂肪增加,代谢紊乱,接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就一股脑儿来了。

而且酒精还会扰乱睡眠。很多人觉得喝点酒能助眠,其实那只是“昏迷式入睡”,你可能入睡快了一点,但深度睡眠会被大大压缩,第二天醒来反而更累、精神更差。长此以往,内分泌混乱,免疫力下降,身体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越来越容易出毛病。

那你说了,医生,那我是不是就得滴酒不沾?我告诉你,是的,滴酒不沾,是目前医学上唯一确认的“最安全饮酒方式”

这不是我一个人说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控中心,都反复提醒,酒精没有所谓“安全剂量”。是的,一滴也别喝,才是对身体最负责任的态度

我也理解,有时候不是你想喝,是场面上“不得不喝”。但现在社会风气已经在变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说“我不喝”,越来越多聚会场合可以点无酒精饮料,甚至连婚宴上都开始流行“无酒桌”。你要是站得住脚,别人反而觉得你更有原则。

我有个病人,四十岁出头,原本是酒场常客,后来查出脂肪肝,一咬牙戒了酒。刚开始确实难受,饭局也少了,朋友少联系了。但过了半年,肝功能恢复了,体重轻了十几斤,精神头儿也回来了。他跟我说,“医生啊,原来不喝酒,我才是真正活着。”

所以啊,别把喝酒当成“生活的调剂”,那是把毒药当糖吃。身边的酒精可能是最被低估的健康杀手,它不会立刻让你倒下,但会在无声中侵蚀你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或许你现在还年轻,身体扛得住,但健康是用来珍惜的,不是用来透支的。别等哪天身体“亮红灯”了,才后悔当年那一口没拒绝。

真正的朋友不会强你喝酒,真正的自律是懂得说“不”。如果你能从今天开始,哪怕少喝一杯,都是对自己未来生命的投资。

参考文献:

[1]丁金宏,吴丹,王伟,等.酒精摄入与多种癌症的风险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2,29(3):217-221.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酒精与健康:科学认知与传播策略[M].北京:中国疾控出版社,2023.

[3]王俊,李文,张莉.酒精代谢与癌症发生机制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8):1152-1156.

来源:重症科冯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