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是这样待自己的,我们看她在社交平台的发布:写字、画画、运动、做饭,10余年来,林曦老师以一种稳定的状态在做着这些事,从未间断,当然,也从未着急。
林曦老师有一句口头禅:不急不急。
她是这样待自己的,我们看她在社交平台的发布:写字、画画、运动、做饭,10余年来,林曦老师以一种稳定的状态在做着这些事,从未间断,当然,也从未着急。
因为,林曦老师以自己为样本,在研究和践行着一种方法:无痛学习法。
小时候,我们大概都领教过学习的“痛”,为了心中的某个目标,痛下决心,熬夜,忘食,古来也传下这样的成语:头悬梁,锥刺股。这样的学习,总让人感到某种痛感,大概也很难领略到学习真正的快乐。
这么多年来,林曦老师致力于研究“无痛学习法”:便是以兴趣为方向,以日课为方法,不贪多,也不间断。每天前行着,不因现下的某个具体情状而执着或不安,只是专注着当下,看一年、两年……过后,时间会赠予我们何如的果实礼物。
这有些像农夫种田,在三四月播下种子,然后浇水,施肥,除草,剩下的便是等待,等到秋天,结出丰满果实。
这中间的关键处在于:行动起来,以及沉下心来,静静等待。
摒除情绪上的焦躁或不安,将其转变为实际的每天的行动,以及对每个当下的专注。这种持续的行动,会成为一种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好。
记得很早以前,林曦老师在她的微博分享过一段话,它来自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
无独有偶的,这就是林曦自己的画像。
就像写字,那些清晨,那些夜晚,与笔墨在一起。
也像她创办的暄桐教室,最早时候,是有些声音的,因为暄桐提倡一种非功利的学习,且学习周期长,一次初阶(第1-4阶)书法的课程,便需两年。
这与现下的环境,有些相悖。
只是林曦老师,她知晓自己做的事,自儿童时候,便开始写字、画画、静坐,如今也四十余岁了,这些传统的功夫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滋养,她深知。
一拿起毛笔,浮着的心会归于平静,每天的静坐,会帮助自己回归安宁,也能清晰地,看见自己与生活。就像波浪,如何翻涌,最后总会归于大海。我们的心,亦是如此,只是,它需要借由一些方法,写字,画画,静坐,便是途径。
所以,在暄桐的课堂上,她耐心地讲解,陪伴,也不厌其烦地,和你说:要写字,读书,静坐,养成日课的习惯。
就这样一节课,一节课,到如今,也讲了3500余学时了。
某种意义上,这样的践行,也在遵循着“无痛学习法”。不理会那些嘈杂,只是在自己希冀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哪怕如蜗牛般行走着,但是,绝不停止。
所以,我们看到,十余年来,那么多人,从零,从甚至不会握毛笔开始,懂得了毛笔的好,写出那么好的字,被古典的智慧滋养着,生活也更加明朗。
我们也是这么希望的,在暄桐的学习,能从纸上落于心里,最后融入生活,帮助每一位桐学,生活得更好。
对“无痛学习法”的研究和践行,林曦老师已有几十年的心得与经验,我们将这经验梳理,分享与你,共同进步~~
来源:教育资讯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