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苏联棺材板再钉一遍”——别笑,这活儿现在真有人干,而且用的是你的纳税钱。
“把苏联棺材板再钉一遍”——别笑,这活儿现在真有人干,而且用的是你的纳税钱。
叶利钦中心那栋玻璃房子,半年前还闪着自由灯塔的范儿,今天成了“境外黑账博物馆”。
审计组把200万美元往桌上一拍,说钱里夹着“民主基金会”的香水味,展品连夜下架,连1993年坦克炮轰白宫的照片都被塞进仓库,理由很直白:别给年轻人瞎联想。
我去年冬天去逛过,门口大学生排队打卡,现在再去,保安比观众多,暖气都掐了一半,冷得跟停尸房似的。
历史被抽掉几页,风直接灌进骨头缝,那一刻我懂了:清算不是重写历史,是先把记忆冻住,再敲成渣。
军队那边更狠。
新防长别洛乌索夫,技术官僚出身,算盘打得比炮兵准。
他上任第一句话:
“腐败分子比乌克兰炮弹更精准地打中我们。
”
七个大员直接卷铺盖,三家国防商被掐着脖子审计,报价单里一瓶螺丝敢写三千卢布,审计员把发票甩老板脸上:
“你咋不给坦克镀个金?
”
前线同时上线“扫码后勤”,炮弹从出厂到炮管,每个环节都得打卡,想中途倒手?
系统直接报警,比政委还凶。
我发小在第聂伯河补给连,他说现在领油要指纹,以前“一车柴油半车伏特加”的日子彻底翻篇,士兵们一边骂一边爽:
“至少炮弹不会在空中拐弯。
”
可反腐的刀也砍到自己人。
国防厂停工,12万人回家吃老本,小城尤里耶夫卡靠军饷过活,现在超市面包一天涨三次价,老太太把苏联旧勋章挂胸口去市政府门口静坐,说:
“打赢了敌人,别饿死自己。
”
情报战线像谍战剧拍到第八季,编剧开始放飞。
2025年第一案,主犯是航天署的码农,月薪七万卢布,却靠暗网接单,把火箭导航算法拆成乐高模块,一块一块卖给波兰。
抓捕画面我看过内部片:
凌晨六点,他穿着恐龙睡衣开门,特勤一把按进雪堆,比特币钱包刚转出去0.5个币,屏幕还亮着一句“Good Game”。
更骚的是“休眠代理”,安全局在克里米亚逮到一个修船的,六年前被CIA收编,一直躺平,去年突然激活,任务居然是偷拍港口里的渡轮,不是军舰。
审讯员气得拍桌子:
“你拿北约工资就拍民用船?
”
大叔一脸委屈:
“他们说先练手,像打游戏做新手任务。
”
社会层面,钱先跑一步。
瑞士银行刚出的报告,2024年俄私人资金外流涨四成,精英们把别墅从日内瓦搬到迪拜,连瑞士奶酪都嫌有霉味。
莫斯科奢侈品店却反常火爆,爱马仕门口排长队,店员说客户担心哪天被制裁,干脆把钱穿身上,至少皮带不会背叛。
我邻居做平行进口,去年还卖德国机床,今年改行拉伊朗椰枣,一箱椰枣利润顶得上过去一台车床,他咧嘴笑:
“制裁把我逼成美食家。
”
国际上,俄罗斯把“不友好国家”名单当朋友圈拉黑,一口气添了17个,连斐济都上榜,理由据说是在联合国鼓掌太用力。
与此同时,俄伊朝三角开始组新群,伊朗无人机工程师俄语带波斯口音,朝鲜导弹专家自带泡菜,三伙人在乌拉尔山下的仓库里对着图纸干瞪眼,翻译软件蹦出一句:
“友谊无国界,但技术有bug。
”
民调像温度计,插进社会腋下:支持强力整顿的人从68%掉到53%,掉得比卢布汇率还稳。
克里姆林宫内部文件我瞄过一句手写批注:
“控制像攥沙,越紧越漏。
”
谁写的不知道,字很潦草,像连夜赶工。
我站在莫斯科河畔,看对岸灯火,一边是老仓库改造成的新公寓,售价每平七百万卢布,一边是苏联时期的水泥盒子,墙皮掉得像头皮屑。
同一座城,两个时代,中间只隔一条结冰的河。
整顿的推土机还在往前拱,有人被碾,有人爬上履带搭便车,更多的人站在雾里,等着看下一个转弯。
没人知道终点,但所有人都明白:
车不会掉头,油还够。
来源:瀑布下聆听的爱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