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2岁张纪中染黑发拍广告,转头就晕在直播间,2800万刚赔给前妻,转头又花2000万买大理院子,网友一句“别累坏了”还没打完,他老婆杜星霖已经晒出四个娃在茶园背《三字经》——这画面怎么看都像在演“老年版爸爸去哪儿”。
72岁张纪中染黑发拍广告,转头就晕在直播间,2800万刚赔给前妻,转头又花2000万买大理院子,网友一句“别累坏了”还没打完,他老婆杜星霖已经晒出四个娃在茶园背《三字经》——这画面怎么看都像在演“老年版爸爸去哪儿”。
我刷到那条眩晕回放,镜头晃得比我奶的手还抖,弹幕齐刷刷“快叫120”,结果老杜下一秒举着血压计冲进来,顺手把直播间的购物车链接换成了燕窝,GMV当晚飙到800万。
有人说剧本,我信,因为剧本都不敢这么写:医生前脚警告“再熬夜就中风”,后脚两口子加播午夜场,理由简单粗暴——珠宝商的金主爸爸要求“实时成交截图”。
更离谱的是,六个老师围着六个娃,课程表从高尔夫到甲骨文,愣没安排体育课,问就是“怕晒”。
我算了下,老大Martin六岁,抖音小号粉丝九万,一条马背挥杆视频点赞二十万,评论区全是“投胎指南”。
老杜在采访里云淡风轻:精英教育就是抢跑道。
翻译成人话:爹的退休金得先变成娃的护城河。
钱从哪来?
去年十二月刚把“纪中文化”最后10%股份交割给前妻,2800万尾款到账那天,老杜开直播卖珠宝,一句“老公不容易”让单价三万八的翡翠镯子秒空。
网友骂她吃人血馒头,她回“生活还要继续”,转头给老张订了辆带氧气瓶的房车,说去大理拍《新侠客行》,自己当出品人,片酬先谈好,死活不论。
现在全家搬去大理2000㎡院子,老张半夜在茶园里吸氧写分镜,老杜抱着老三哄老四,顺手把老二作业拍成短视频,标题“三岁背唐诗,五岁写剧本”,流量稳了。
医生劝减播,她口头答应,实际把夜间场改成“老张睡前故事”,专门讲他怎么追她——72岁追43岁,追出四个娃,故事讲完,燕窝卖出七千单,血压计又报警。
我原来也以为老夫少妻是笑话,看久了才懂:这是把婚姻当公司上市,娃是产品,流量是股价,老张的身体就是KPI。
哪天他真倒了,直播间立马拉横幅“纪念张导”,货照样卖,孩子照样鸡,股价可能还涨停。
毕竟网友早就备好台词——“他累倒的样子,真男人”。
一句话收尸:老张不是在生活,是在用命跑流水;老杜不是在守寡,是在守市值;我们不是在吃瓜,是在给一场资本育儿秀实时充值。
来源:高冷铅笔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