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面两局打得太顺,一个11-4,一个11-7,对手加里奇基本摸不到球,全程被按着打。那种感觉,就好像大人在逗小孩玩,你想让球往哪飞,球就往哪飞,一切都在自己算计之中。
2-0领先,眼看就要3-0收工下班,国乒小将陈俊崧差点就把这盘稳赢的棋给下崩了。
前面两局打得太顺,一个11-4,一个11-7,对手加里奇基本摸不到球,全程被按着打。那种感觉,就好像大人在逗小孩玩,你想让球往哪飞,球就往哪飞,一切都在自己算计之中。
所有人都觉得,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三下五除二解决战斗,回去冲个澡准备下一场。谁也没想到,真正的比赛,从第三局才刚刚开始。
加里奇不跟你玩技术了,他开始玩命。每一板球都像是抡着膀子往死里打,不管上不上台,气势先打出来。陈俊崧这边呢,优势一大,脑子里的那根弦就松了。
他开始想耍点帅,侧过身子想一板爆冲打死,结果球直接飞出去了。一个,两个,三个,之前怎么打怎么有的球,现在怎么打怎么丢。
人一慌,手就硬了。脑子想的是要控制,可打出去的球软绵绵的,一点威胁都没有。比分2-11,第三局几乎是被对手扇了个耳光,打得人有点懵。
看台上的人也开始紧张了,气氛一下子就变了。
第四局,陈俊崧还是没缓过劲儿来。他脸上的表情,从最开始的轻松,变成了铁青。他越想发力,失误就越多。对手的吼叫声越来越大,每一声都像锤子一样砸在他心上。
8-11,又输一局。比赛硬生生被拖进了决胜局。
从稳操胜券到命悬一线,就用了不到二十分钟。这时候拼的已经不是球技了,是看谁的心脏更大,谁先不犯错。要是资格赛第二轮就被这么个不知名的选手给翻了,那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还好,最后关头,陈俊崧醒了。他不再去想那些一板打死的帅气球了,就玩最简单的。
发个球,一个转,一个不转,让对方猜。对方回过来,自己就稳稳地把球弄过去,不追求角度,不追求力量,就是耗着。
最朴素的办法,往往最管用。对手搏杀的劲头一过,自己又判断不准旋转,失误开始哗哗地来。11-2,陈俊崧一头冷汗地拿下了比赛。赢是赢了,但魂差点吓飞了。
不光是他,另一个叫朱梓予的姑娘,也打得快虚脱了。
她是那种专门往后退着打,靠削球把对方磨死的选手。这种打法在今天,就是个苦力活。人家一板比一板冲,一板比一板转,你就得满场飞奔,一次次把球削回去。
一场球打下来,跑动的距离比人家进攻的要多好几倍。
她的对手简彤娟,明显研究过她。不跟她硬碰硬,就是用落点调动她,让她左右跑,前后跑,等她跑不动了,再一板突击。
朱梓予的第二局,开局就0-4落后,眼看就要崩。但她硬是没放弃,一分一分往回追,那股韧劲,看着都让人心疼。最后竟然让她给追回来了。
最磨人的是第三局,俩人打到11平。这种时候,谁先喘口气,谁就输了。结果朱梓予一个没顶住,一个失误,11-13丢了。这对削球手的体力,是巨大的打击。
所有人都以为她第四局要垮了。
可没想到,这姑娘突然变了。她不削了,往前站了一步,开始抡着胳膊主动进攻。削球的突然开始攻,谁都反应不过来。
她用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硬生生把局面给扳了回来。这已经不是在打球了,是在拼意志。谁更能熬,谁就能活下来。
国乒这些年轻人,没有一个能轻松赢球。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乒坛。不是说你披上国家队战袍,别人就得怕你。第一天比赛,咱们就输了一场,16岁的小将不敌巴西选手。这事儿提醒着所有人,咱们已经没有老本可吃了。
看到这些小将们赢得这么费劲,才更能明白,为什么樊振东非要去德国打那个什么联赛。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世界第一,跑去一个水平不高的联赛里干嘛?不是掉价吗?
他就是去主动找罪受的。
在国内,能给他制造麻烦的对手,用一只手都能数过来。时间长了,人会钝掉。他需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儿,跟一群没跟他交过手、打法五花八门的欧洲人玩命。
刚去的时候,他真就输球了,而且还是连着输。全世界都在看他笑话,世界第一不过如此。但他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被逼到墙角,必须把所有本事都拿出来才能赢球的感觉。
后来,他不但赢了回来,还成了一个俱乐部的救世主。他一去,门票卖光,赞助商挤破头要投钱。他一个人,把一个队的死活都盘活了。
这三个月在德国的经历,比他在国内拿十个冠军的价值都大。他找回了那种饿狼一样扑向猎物的本能。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这些师弟师妹们,安逸窝是培养不出猛兽的。必须走出去,去被人打,去输几场丢人的球,才能真正知道怎么去赢下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比赛。
来源:巷尾闲游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