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印度最高法院刚把嫁妆命案的赔偿翻三倍,热搜还没凉,国内孕妈群又炸锅:香港验血报价飙到一万五,有人凌晨四点排队抢号,就为提前知道“带不带把”。
“生个女儿,婆家直接甩脸:‘再怀不上儿子,彩礼退一半!
’”——昨天,印度最高法院刚把嫁妆命案的赔偿翻三倍,热搜还没凉,国内孕妈群又炸锅:香港验血报价飙到一万五,有人凌晨四点排队抢号,就为提前知道“带不带把”。
我盯着B超单突然想问: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怕的从来不是孩子,是账本。
印度那边,2023年平均每天20个新娘因为嫁妆不够被烧死,法院判得再狠,也挡不住娘家连夜凑金条。
中国这边,没人烧新娘,却有人连续三次流掉女胎,直到子宫壁薄得像纸。
医生偷偷叹气:她其实头胎就能生,只是“必须有个儿子”五个字,比所有麻醉都狠。
我去年陪闺蜜做四维,公立400块,私立1500,差价在哪儿?
在医生一句看似闲聊的“宝宝腿真壮”。
懂行的秒懂,不懂的还在傻乐。
新规出来,AI读片直接打码,性别栏一片灰,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人转头就去深圳口岸,花八千抽一管血,香港中介隔天给结果:99.4%准,附送一句“恭喜”或“再努力”。
最魔幻的是,验血公司门口排队的大多是年轻面孔,90后爸妈一边喝奶茶一边说“只是好奇”,可朋友圈转头就发“接男宝”。
好奇两个字,成了最好的遮羞布。
试管那边更直接。
PGT技术本来防遗传病,有人砸8万,只为在实验室里先删X染色体。11月新规贴墙上了:非医学需要选性别,直接吊销执照。
可黑市报价立刻翻倍,包男孩套餐涨到15万,中介拍胸口:不成功退全款。
退的是钱,退不了已经打烂的卵巢。
变化也不是没有。
母婴平台最新调研,62%的85后说“男女都行”,听起来像进步。
可细看数据,真正敢生两胎且第二胎随缘的,不到三成。
城市里最响亮的口号是“女儿是小棉袄”,可棉袄得先抵房贷。
同事上周生完二胎女儿,婆婆在产房外当场哭出声:“以后两套房都要陪嫁。
”她老公一句话不敢回,只敢半夜发朋友圈:压力山大。
我私信她“后悔吗”,她回了个表情包:不后悔,只是累。
浙江那对连流三胎的夫妻,最后抱着健康女婴出院,心理医生把他们写进教材,标题叫《性别焦虑的代际传递》。
丈夫对着镜头哽咽:“原来我怕的不是没儿子,是怕在村里抬不起头。
”镜头外,村里依旧热闹,谁家添了孙子,鞭炮放三千响,添了孙女,只放一挂五百,寓意“意思意思”。
我把这些事串起来,忽然看清一条隐形链条:
印度新娘被火烧,中国女胎被流掉,表面是文化,底层都是算盘。
烧掉的是嫁妆预算,流掉的是婚房首付,算盘珠噼啪响,声音盖过了胎心监测仪里120次的心跳。
昨晚刷手机,看到喀拉拉邦试点“嫁妆返还”,2000个家庭拿回了金子。
我顺手转给闺蜜,她回了个苦笑:国内能不能也退彩礼?
我愣了半天,回她一句更冷的:退彩礼不如退观念,可观念在子宫里,比孕囊还早着床。
今天产检门口,大屏幕滚动播放“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性别”,我盯着那行红字,耳边却响起黑市中介的口头禅——
“姐,早知早安心。
”
安心?
我们花了那么多钱,只不过想买一个“不用被问再生一个”的安心,最后发现,账单越拉越长,安心却越来越薄。
生男生女,终究不是科技术语,是人心里的那杆秤。
秤砣不拿掉,换多少代技术,都是白搭。
来源:善良饺子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