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鲜少有人说“可惜”,反倒多是“早该管管了”的声音——这大概就是流量褪去后,只靠噱头撑不起的“网红泡沫”,终于被政策的手戳破时最真实的回响。
打开手机,满屏都是“网红翻车”的消息。
从“内裤过敏投诉”被罚40万,到“旺仔小乔”全网封禁。
再到“三只羊”“东北雨姐”被官方点名提醒,短短十天,三位曾在镜头前风光无限的顶级网红接连陷入争议,翻涌的舆论里。
鲜少有人说“可惜”,反倒多是“早该管管了”的声音——这大概就是流量褪去后,只靠噱头撑不起的“网红泡沫”,终于被政策的手戳破时最真实的回响。
最先炸开的是“网红投诉胖东来内裤过敏”事件。那位博主拿着一条据称穿了一天就引发皮肤不适的内裤,对着镜头声泪俱下地控诉品牌质量问题
视频里特意拉近的“皮肤泛红”特写、激动到颤抖的语气,配上“国民超市也翻车”的标题,一夜之间收割了数百万播放量。
评论区里,不少人跟着指责胖东来“店大欺客”,甚至有人翻出品牌过往的售后案例“佐证”其“名不副实”。可谁也没料到,胖东来的回应来得又快又硬:不仅晒出了该款内裤的质检报告,还通过商场监控还原了博主购买、退换的全过程。
原来所谓“穿一天过敏”的内裤,吊牌都没拆,而博主在投诉前,已私下联系品牌要求“十倍赔偿”,被拒后才选择“上网曝光”。
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书更让这场闹剧彻底露馅:经查实,博主存在“捏造使用体验、以曝光相威胁索要高额赔偿”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最终被处以40万元罚款。
消息一出,之前跟着骂的网友纷纷倒戈,有人留言“原来不是商家黑心,是博主把观众当枪使”,还有人调侃“40万买个教训,这‘流量饭’吃得也太贵了”。
可细想,这哪是“贵”,分明是踩错了底线——把“消费公众信任”当流量密码,把“恶意投诉”当牟利手段,这样的“网红套路”,早就该被拆穿了。
这边的罚款还没凉透,那边“旺仔小乔”被全网封禁的消息又冲上了热搜。
作为凭借翻唱歌曲圈粉数千万的“音乐类顶流网红”,她的账号突然消失时,不少粉丝还在猜测“是不是系统故障”,直到官方通报出来才知道,问题出在“版权”上。
原来,她走红的数十首翻唱作品,大多没有获得原作者或版权方的授权,更甚者,有几首歌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她“改编”,不仅改了歌词意境,还用于商业直播的背景音乐,变相获取打赏收益。
之前总有人说“翻唱而已,何必较真”,可版权从来不是“小事”。
对于原创者来说,一首歌可能是熬夜写词谱曲的心血,是反复打磨的作品;而对于网红来说,未经授权的翻唱,本质上是“免费盗用他人劳动成果”来为自己涨粉变现。
这次封禁,与其说是“处罚”,不如说是给所有靠“翻唱、二创”走红的网红敲了警钟:流量可以靠作品,但作品必须守规矩,没有谁能凭着“粉丝多”就无视版权法的底线。
本以为这两件事已经够让人唏嘘,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三只羊”和“东北雨姐”被国务院相关部门点名的新闻。
不同于前两位的“直接翻车”,这次点名更像是“提前预警”——在最新的“网红行业规范整顿”通报里,这两个以“助农”“接地气”人设走红的账号被提及。
提醒其“需规范直播带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与宣传一致,避免虚假营销”。
“三只羊”作为头部直播团队,之前就曾因“直播间商品与实际不符”引发过小争议,有消费者反映买的“助农水果”收到时已经腐烂,客服却以“生鲜不售后”为由拒绝处理。
而“东北雨姐”凭借“农家生活日常”吸粉,直播带货时主打“家乡特产”,但有网友发现,部分商品的发货地并非她口中的“家乡产地”,甚至存在“贴牌代工”的情况。
这次官方点名,没有直接处罚,却比处罚更有警示意义。
如今的网红经济,早已不是“拍个视频、带个货”那么简单,尤其是打着“助农”“公益”旗号的账号,更要对消费者负责、对自己的人设负责。
一旦“接地气”变成“接地气的噱头”,“助农”变成“赚快钱的幌子”,再高的人气也会被反噬。
合上手机,窗外的阳光刚好被云层遮住,就像这十天里接连翻车的网红们,前一秒还在流量的聚光灯下,后一秒就因触碰底线跌入谷底。
有人说“可惜了这么多粉丝”,可仔细想想,他们真的“值得同情”吗?
从捏造事实索要赔偿,到无视版权盗用作品,再到直播带货不规范,每一次“翻车”的背后,都是对规则的漠视、对公众信任的消耗。
这两年,网红圈的整治一直在进行,可总有人觉得“法不责众”,总想着“钻空子”。
这次国务院相关部门的直接点名、市场监管部门的果断处罚,其实都在传递一个信号:网红经济不是“法外之地”,流量再大,也大不过规则;人气再高,也高不过底线。
那些靠“耍小聪明”“踩红线”走红的网红,终究会被流量反噬;而只有守规矩、讲诚信、真正用心做内容的人,才能在这个行业里走得长远。
来源:老陈讲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