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好风光:中国电信智绘尤溪乡村振兴新图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8:17 1

摘要:火红的辣椒串垂在屋檐下,金黄的玉米棒堆成小山,深褐的笋干叠得齐整,连晒匾里的稻谷都闪着暖融融的光,与远处层叠的黛色山峦相映,活脱脱一幅立体的“晒秋图”。

十月的风掠过尤溪的山谷,带着稻田收割后残留的清甜,也捎来古村落里晾晒作物的香气。

驱车往桂峰村去,沿途的竹林翻着翠浪,偶有几棵乌桕树已染透绯红,像打翻的颜料盘落在山间。

转过最后一道弯,视线豁然开朗——连片的黑瓦白墙间,家家户户的晒架上铺满了“秋色”。

火红的辣椒串垂在屋檐下,金黄的玉米棒堆成小山,深褐的笋干叠得齐整,连晒匾里的稻谷都闪着暖融融的光,与远处层叠的黛色山峦相映,活脱脱一幅立体的“晒秋图”。

若在三年前,这般热闹的秋日盛景,或许还藏在群山深处少人问津。

桂峰村是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青石板路、明清古厝是它的根,可也正因地处偏远,曾经的日子总绕不开“闭塞”二字。

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秋日丰收的作物多是自家食用或就近售卖,古村落的美,只有偶尔闯入的驴友才知晓。

直到中国电信的光纤线顺着山路铺进来,智能设备悄悄“驻”进了农家院落、村口巷陌,这座沉睡的古村,才真正被秋日的阳光与科技的光芒一同唤醒。

走进村口的“数字乡村”服务站,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格外醒目:实时显示的游客数量、村内主要路段的监控画面、民宿预订量统计、农产品线上订单进度……

村干部老李正对着屏幕查看情况,指尖轻点,便能切换到村后的生态茶园。“以前游客来了,找个停车位都得靠嗓子喊;现在不一样,游客提前在小程序上就能看停车位、预约导游,连哪家民宿有空房、哪家农家菜最受欢迎,都能一目了然。”

他笑着指向屏幕角落的“天翼看家”图标,“村里老人多,子女在外打工不放心,装了这个,手机上就能看家里情况,有啥急事,按一下设备上的求助键,村委会这边马上就能收到提醒。”

顺着青石板路往村里走,“晒秋”的核心区域早已挤满了游客。有人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的辣椒玉米与古厝飞檐同框。

有人跟着手机里的语音导览,听着古厝背后的故事;还有不少人围在村民张婶的摊位前,扫码购买刚晒好的笋干。

“以前晒完秋,得骑着三轮车去镇上卖,一天也卖不了几斤;现在好了,电信的工作人员帮我开了网店,还教我拍短视频,城里的客人刷到就下单,昨天刚发走二十多单呢!”

张婶的手机响了,是快递员来取货的消息,她笑着拿起手机回复,屏幕上的5G信号格满格闪烁。

不只是桂峰村,秋日的尤溪大地上,处处都有智能技术绘就的新图景。

在梅仙镇的稻田里,无人机正沿着预设航线喷洒肥料,操控无人机的农户老陈说,这是中国电信“天翼云”平台提供的智慧农业方案。

通过卫星定位和土壤传感器,能精准算出每亩地需要的肥料量,“以前施肥靠经验,现在靠数据,不仅省了肥料钱,稻谷产量还提高了不少,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在洋中镇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果农们用手机扫描果实上的二维码,就能查看果实的生长周期、施肥记录,消费者扫码也能追溯源头,“智能溯源让客人更放心,我们的猕猴桃今年卖到了全国各地。”

基地负责人指着果园里的智能摄像头说,“这些设备能监测温度、湿度,要是遇到病虫害,系统还会自动报警,比人工巡查靠谱多了。”

傍晚时分,夕阳为古村落镀上了一层金边。游客渐渐散去,村民们开始收拾晒架上的作物。

村口的文化广场上,几位老人正跟着智能音响里的音乐跳广场舞,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手机里播放着动画片。

远处的山路上,通信工程师们还在检查光纤线路,他们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像是在为这座古村续写着秋日的新故事。

秋日的尤溪,美在丰收的色彩,更美在科技赋能下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电信的光纤线如同毛细血管,将智能技术输送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天翼看家”“智慧农业”“数字文旅”等一个个智能应用,如同秋日里的阳光,照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也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古老的村落与智能的科技相遇,当丰收的喜悦与便捷的生活相融,这秋日的好风光,便有了更温暖、更长远的意义。

来源:老陈讲三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