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腾讯公益发文宣布: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但是,因为今年久久激励规则的改变,许多公益活动和公益宣传将会持续至25年底。
全城义转,微光成炬
9月10日,腾讯公益发文宣布: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但是,因为今年久久激励规则的改变,许多公益活动和公益宣传将会持续至25年底。
2025年全城义转自9月5日启动以来,爱德伙伴机构陆续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温暖的故事,快搬好小板凳一起来听听吧~
我来画一幅应急地图
9月7日下午,广州市荔湾区西湾和苑社区,多云转阵雨,29~35°,天气炎热。
社区的科普室里,一群由社区居民、学生和家长组成的志愿者正在学习:应急地图是什么?绘制应急地图的作用是什么?怎样才是一份合格的社区应急地图?
气候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台风、特大暴雨、超长雨季、强对流天气、持续高温等灾害让人不得不提前防范。
社区居民可以借助应急地图,防范和减轻灾害的影响,获取所在社区相应的应急信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进行有序的自我保护和互助救援。
广州市新生活环保促进会的秘书长高毅坚介绍道:“和苑社区老年人较多,残障人士比例也较高,极端天气会对社区居民造成影响,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影响更大。我们希望通过绘制应急地图,让大家熟悉社区的应急设备和逃生路线,提升整体应对能力。”
课堂上,老师展示了应急地图的参考案例,一份合格的社区应急地图需包含危险点、避难场所、逃生路线、应急用水、应急用电等标识。然后,老师将志愿者们分成若干小组,让大家带着社区平面导览图实地调研、现场绘制,正式开启“走出去”的实践环节。
实地调研时,大家边走边重新“丈量”社区,把每一处消防栓、每一部消防楼梯都精准捕捉,同步标注到平面导览图上。
经过社区幼儿园时,大家发现它不仅是应急供水点,还是一处“最小应急单元”。随行老师顺势提醒:“社区里很多公共场所都具备应急功能,平时多留意一眼,关键时刻就能多一分底气。”
调研结束回到室内,各组把踩点成果浓缩成“独一份”社区应急地图,轮番上台讲思路、说亮点;老师逐一点评、给出迭代建议。至此,这场“用脚丈量、用心绘制”的社区应急探索圆满收官。
我来织一朵小红花
公益市集,一直是久久公益节的“人气担当”:好心人顺手带走一件小周边,公益项目也多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今年,广州市海珠区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把摊位摆进赵广军生命热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越秀区城壹汇北京路店,最抢镜的当属几朵毛茸茸的编织小红花——恰好契合了2025年九九公益节的“小红花”主视觉,路过的人忍不住摸一摸、带走一朵。
摊位前,一位头发半花白的阿姨指尖翻飞,钩针牵着毛线,三两下就“开”出一朵毛茸茸的小红花。见有人驻足,她笑眯眯抬手:“扫码捐10元,就能带一朵回家。我亲手钩的,软乎乎,挂包包、挂手机都好看!”
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的工作人员向我们“揭秘”:站在摊前招呼大家扫码的阿姨们,全是“陪医计划暖心行动”的初老志愿者。她们平时把社区里需要就医的老人当家人,挂号、看诊、取药、拿报告,一条龙服务,是绽放在社区里、医院里的“活地图”“定心丸”。
项目除了陪诊就医外,还会提供心理援助、陪护关怀、电话陪聊、保健教育、健康科普讲堂、专题慰问活动等系列服务,让老人的身体、心情、社交一起“复诊”。
如今,阿姨们把余热带到钩针上——午饭后,文明实践站秒变“小红花编织工坊”,阿姨们一边学花样,一边攒爱心:“大家一起学习怎么织,织好了就捐给项目用来筹款。”毛茸茸的小红花在摊位上排队,爱心也在她们手里接力,把久久公益节的喜庆气氛悄悄铺满了整条街道。
我来拼一朵“疗愈的花”
花朵与艺术,正在成为照亮困境少年心灵的一束温柔之光。
近日,在广州白云区VLAB翌方181创意园的明朗家青少年成长中心,广州利民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资源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花朵曼陀罗”拼贴画活动。各色花瓣与叶片在指尖轻舞,一朵朵独具意义的“疗愈之花”在青少年的巧手下渐次绽放——它们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情绪的载体、自我的表达。
长桌前,一个安静的女孩仔细挑选着花瓣,将不同颜色、大小的花朵细心排列成心中的图画。她轻声告诉志愿者:“平时我不知道怎么说话,但这些花好像能替我表达。”这正是“缓冲式休学支持计划”的核心:不贴标签、不催不评,提供一个安全、友善的“呼吸空间”,让青少年在花香与创造中找回内心的秩序。
广州利民的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围绕情绪、社交、自我价值感、家庭关系和生理健康五个康复维度,通过花朵拼贴、五感疗愈、情绪自测等方式,帮助这些暂时‘停下来的少年’在自然与艺术中重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连接。”
我来送一碗爱心靓汤
这碗汤,从市集的吆喝声中诞生,在台风天里送达,它暖了胃,更安了心。
这一切始于广州市越秀区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9月21日开展的“心手相连・大东公益市集”。当时,一位内向的小志愿者鼓足勇气卖出的明信片,所筹得的微小善款,连同市集的所有收益,共同汇入了“平安大东安全护航计划”。谁也没想到,这份善意会如此迅速地完成它的使命。
就在市集后两天,台风“桦加沙”逼近广州。清晨9点半,7名志愿者身影已准时集结,分装好还冒着热气的白瓜眉豆花生鸡脚汤,兵分四路叩响特殊困难长者的家门。
在一栋无电梯老楼的5楼,志愿者敲开了85岁独居李婆婆的门。“李婆婆,我们来送汤啦!台风要来了,您最近别出门哦!”由于婆婆听力不佳,志愿者凑近她耳边,一字一句地叮嘱:“阳台的花盆要挪进屋,记得关好窗户!”李婆婆紧紧拉着志愿者的手,眼眶微红:“这么大的风还来送汤,太谢谢你们了,比亲人还贴心!”
而这碗汤的贴心,远不止于风雨中的守护。从大暑的青萝卜苹果排骨汤,到秋分的雪梨雪耳红枣煲排骨,项目的爱心汤水随着时令节气精心变换。它让公益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化为一次紧握的双手、一句贴心的叮咛,和一份风雨无阻的守候。
我来当一天“海岸卫士”
9月14日,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100多名环保爱好者早早齐聚一堂。他们的身份是“红树林巡护队”的学员,任务是通过一场专业培训,解锁海岸线上“超级英雄”——红树林的生存密码。
“潮起潮落间,红树林用盘根错节的根系,在海陆之间撑起了一片独特的生态天地。”培训从认识这片“生命禁区”里的勇者开始。
但这场由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的课程远不止于浪漫的描绘,更带来了硬核的知识:如何监测依赖湿地生存的黑脸琵鹭?水土流失如何成为看不见的“污染载体”,一步步扼杀红树林的生机?
“保护的最高策略,不是教会红树林如何更顽强地抵抗伤害,而是我们人类学会如何约束自身的行为。”培训老师的这句话,点醒了在场的许多学员。这让巡护的意义超越了简单的“走走看看”,而是要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成为能洞察生态危机、从源头呼吁减损的“公民科学家”。
培训结束后,一位学员感慨道:“原来守护红树林,不是远远地欣赏它,而是要理解它面临的真实压力,并行动起来减轻这些压力。”这场培训,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责任”的种子。未来,这群“海岸卫士”的脚步,将守护着深圳的海岸线,让公益的力量在科学的指引下,扎根生长。
我来打破一面“罕见”的墙
“罕见不是不见,只是我们从未见。”9月20日,天津了凡公园的树荫下,一场关于“罕见”的对话悄然展开。
天津合众罕见病关爱帮扶中心将科普课堂搬到户外,让“瓷娃娃”“卡尔曼综合征”“克氏综合征”这些陌生名词,从宣传册走入街坊邻里的交谈中,关爱不再是空泛的口号。
“我们不仅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罕见病,更要教会大家如何早期识别、如何预防并发症、如何进行长期管理。”项目负责人指着宣传资料解释道。这份精心编印的材料,既是科普指南,也是患者登记渠道,旨在帮助克氏综合征等罕见病患者建立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意识。
一位市民在了解后说:“原来他们最大的困难不是病本身,而是没人知道他们的病。”
这场在树荫下展开的对话虽然已过去,但在人们心中播下的“看见与理解”的种子,正在静静生长,等待萌发。
我来点亮一块“会说话”的广告牌
九月下旬,在广州城市中轴线上的正佳广场,一块平日里播放着商业广告的巨型LED屏幕,悄然换上了“全城义转·微光成炬”的公益主题海报。这得益于广州市正佳慈善基金会和正佳广场的大力支持,让公益的视觉语言,融入了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脉搏。
行色匆匆的市民在此驻足,购物的游客举起手机拍照,公益的理念在每一次抬头与凝视中,完成了无声的传递。这块屏幕成了连接城市善意与公众视野的温暖窗口,让“微光成炬”的主题,与数百万人的日常不期而遇。
“我们希望公益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生活中都能看见、都能参与的平常事,”正佳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这块屏幕的亮起,正是对“公益即生活”这一愿景最生动的诠释——让善意在城市最活跃的心跳中,持续传递,照亮更多角落。
微光成炬,爱不缺席
也许我们常常觉得,公益是宏大的叙事,需要惊人的壮举。但事实上,温暖与改变,往往始于身边最微小的注视、最朴素的行动。
那些台风来临前共同绘制的一张应急地图,那些陪长者走过的一段就医路,那些为困境少年提供的一个安心角落,那些为困难长者送去的一碗热汤——它们看似微小,却真实地照亮了他人的世界。
公益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了一点点。
正如今年全城义转的主题——“微光成炬”,每一份善意的流转,每一次举手之劳,都在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温暖、更坚韧。
愿你也能:
🔹 多看一眼身边的人,倾听他们真实的需求;
🔹 多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微小,也有光芒;
🔹 多走一步,成为那个“点亮火炬”的人。
因为再微小的光,汇聚起来,也能照亮前路。
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爱德基金会
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
CSR环球
支持单位
广州市正佳慈善基金会
正佳广场
参与单位
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广州市新生活环保促进会、广州利民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资源中心、广州市越秀区红房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越秀区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海珠区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高明区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牵牛花之家儿童康复中心、广西八桂义工协会、上海奉贤区爱它公益服务中心、天津合众罕见病关爱帮扶中心
来源:无敌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