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我在前夜祭开始前的30分钟,也就是17时30分左右,来到了研究室。说是研究室,其实是研究室、直播间和记者工作室都在一起的房间。朝日新闻的记者给我安排了和棋手比较接近的位置。虽然和室的空间不大,不过氛围融洽。
大家好,我是安静。
前两天处理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今天有时间接着写头衔战观战记的内容。
之前分享了我在熊本旅游和名人战揭幕战前夜祭的事情,说实话这篇内容才是正题。本想分两篇来写,恰逢节假日,决定一鼓作气全部写完了。
其实我在前夜祭开始前的30分钟,也就是17时30分左右,来到了研究室。说是研究室,其实是研究室、直播间和记者工作室都在一起的房间。朝日新闻的记者给我安排了和棋手比较接近的位置。虽然和室的空间不大,不过氛围融洽。
那个时候正好结束了对两位棋手的赛前采访,对局室是空着的状态。朝日新闻的工作人员看到我,友好地和我说了一句:“你可以到对局室观摩一下的”,我就接受了这份好意,到了对局室。
对局室和研究室都是和室,而对局室距离研究室大概就20米的距离,不过和室的隔音还不错,不至于研究室的声音传到对局室当中。
因为头衔战中不能使用通讯设备,虽然对非对局者没有这方面的严格要求,不过出于对赛事和主办方的尊重,我放下了手机,拿起了特意带来的相机(很便宜的那种)拍照。
在记谱员的桌上,从右至左分别是封手信纸,棋赛规则,用时表,记谱纸和记谱电脑,还有电子钟表以及红色和黑色水笔。
因为不久之后就要参加前夜祭,所以在对局室的观摩就到此为止。
第二天早上从酒店出发,搭乘酒店的短驳车来到了对局地。
抵达对局室是早上8点20分,把准备的伴手礼送给了相关人士和棋手之后,我开始准备设备。因为现场的记者和工作人员都知道一力辽和芝野虎丸进入对局室的时间,所以大家都非常放松,不紧不慢地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这一次我在对局室待两天虽说也是一个好主意,不过我在来到鹿儿岛之前,就知道这两天还有很多名人战的相关活动。所以这一次我更想全方位地参加名人战的所有活动。
8月26日这一天,在鹿儿岛县民交流中心中进行围棋联欢节的活动,活动项目有免费的围棋启蒙教室,以及现场指导棋活动。
8时50分的时候,我和工作人员一同进入对局室,等待对局开始。虽说是揭幕战,不过揭幕战的媒体数量,与系列赛后半段可能随时结束赛事的氛围稍有不同。我也找到了一个相对舒适的位置,拍了一些照片。
上午9时对局开始,经过猜先,一力辽执黑先行。与国内赛事媒体可以有15分钟拍照时间不同,日本头衔战赛事的拍照时间只有4手棋左右——芝野虎丸落下第4手棋之后,日本棋院的工作人员要求媒体散场,我们就纷纷回到了研究室。
由于鹿儿岛县民交流中心距离对局地大概有3公里的距离,所以这一天我决定到了下午再到现场参观。
上午其他时间,我基本上就坐在位子上和棋手以及观战记者交流,聊的内容包括中日两国之间的围棋活动,以及棋手们的近况。当然也不会忘记研究棋局,这盘棋早早地就下出了新型,由清成哲也九段和高尾绅路九段领衔,本木克弥八段、广濑优一七段、竹下凌矢二段也一同参与研究。
研究的时候,大家基本上都不太看AI。针对这一点,我还特意请教了本木克弥八段和广濑优一七段,他们都表示:“AI很快就能给出答案,棋手们一起研究的时候,还是比较喜欢一同探讨。对我们来说,还是需要自行思考比较重要;当然,研究之后核对答案时,AI 确实是一个非常便利的工具。”
即将进入午休时,研究室旁边的和室里已经摆放好了两位棋手的午餐。按惯例,午餐会准备两份:一份供棋手食用,另一份是专门给媒体拍照用的,这份拍完照后任何人都可以吃。当天下午我从交流中心回到研究室时,高尾绅路还打趣说:“这份其实你吃掉挺好的”,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尝尝看。
就像之前提到的,因为下午要去交流中心观摩活动,所以当天快午休的时候,我就先搭乘短驳车回到市区,吃完午饭再动身前往交流中心。
中午我尝了鹿儿岛有名的猪排咖喱饭,这还是前夜祭结束后高尾绅路推荐给我的美食。棋迷朋友们要是有机会去鹿儿岛,也可以试试这份当地特色。
下午1点左右,我到了交流中心现场。当天交流中心有两个场地同步开展围棋相关活动:一楼大厅安排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围棋入门活动,三楼活动室则举办了指导棋活动。
那天下午,我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指导棋活动现场。仓桥正行九段、鹤山淳志八段、木部夏生三段、茂吕有纱三段、辻华三段、飞田早纪二段和三岛响,都在现场为棋迷们下指导棋。
指导棋每盘收费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0元),棋手们会轮流对弈。棋迷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设定棋份,还能选择棋手的指导风格——风格分三档,分别是柔和、普通和严厉。我到的时候,发现有几位棋迷已经连下了至少3盘,现场氛围特别热闹。
如果棋迷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还能请职业棋手简单讲解棋局,棋手们也会根据爱好者的需求尽量满足。
另一边,一楼大厅的围棋入门活动,是由日本棋院中部总本部的棋手大泽健朗四段,以及山城宏的儿子——山城浩挥一起策划的围棋趣味活动。(图片来源:山城浩挥)
策划了入门活动的是职业棋手,同时还是IGOGEEK项目负责人的大泽健朗,希望通过这类活动让围棋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也让围棋能传播给世界上更多人。他的这份努力,也得到了许多棋手和围棋相关人士的支持。
在现场,我还和日本棋院鹿儿岛县连的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已经退役的中部总本部棋手吉冈薰九段聊了聊。他们都在为当地的围棋普及和推广尽自己的一份力,同时也坦言,对中国围棋的人口规模和各类活动的举办体量感到十分羡慕。
下午4时左右,我和同样赶到交流中心现场的朝日新闻记者,一同回到了对局地。回到现场之后,回到观战模式的同时,也在等待封手。
名人战在下午5时30分的时候可以示意封手,到了下午6时就需要必须封手。这一天一力辽非常爽快地在5时30分就示意封手,在研究室的所有人看到大屏幕中一力辽起身离开准备写封手的时候,都拿起早已准备的器材前往对局室。
封手的整个流程还是比较简短,棋手回到对局室之后,将信封信纸交给立会人高尾绅路。在结束了封手之后收拾棋子,行礼之后第一天的对局就此结束。
第二天的行程依旧安排得满满当当。按照惯例,我还是早早抵达了对局地,在8点45分左右进入了对局室。两位棋手在对局开始前5分钟走进对局室,随后到了9点整,立会人高尾绅路示意对局正式开始。
两位棋手用5分钟时间摆完了昨天的棋局,之后高尾绅路打开封手信封,公布了封手内容。紧接着,一力辽落下封手的那一步棋,第二天的对局就此拉开序幕。
上午看完封手公布的环节后,10点左右,我和日本棋院所属的辻华三段,以及日本棋院媒体部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鹿儿岛市中央公民馆。
当天在鹿儿岛市中央公民馆安排了三项活动:一楼大厅全天都有指导棋活动,不过形式和前一天稍有不同,采用的是棋手1对3的多面打模式,负责指导的棋手与前一天一致,费用为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50元)。
下午,一楼大厅还会举办大盘解说活动,费用是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0元),由仓桥正行九段和木部夏生三段担任主讲,同时参与指导棋的棋手们也会客串解说。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所有女棋手都会身穿浴衣登场。这也成为了指导棋现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3楼第3中会议室中进行了围棋入门教室,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体验。日本棋院围棋大使Joanna,山城浩挥在现场为爱好者们进行解说。(图片来源Joanna,摄影鹤山淳志八段)
在公民馆享用了午餐(特别感谢鹿儿岛县连的款待)后,我下午留在现场观摩了大盘解说。虽说当天是平日,但仍有近80名爱好者到场观看,氛围十分热烈。现场还安排了有奖竞猜活动,比如猜对棋手的下一手棋,就能获得棋手亲笔签名的色纸或折扇。
下午2点,我动身返回对局室。当时芝野虎丸的形势相对较好,原本以为局面可能在下午4点前后结束,没料到一力辽展开顽强进攻,局面逐渐陷入混沌。
高尾绅路还打趣道:“这盘棋本来是能去樱岛游玩的,现在搞不好只能去居酒屋喝酒了。” 他的意思是,要是棋局早点结束,大家还能趁时间去樱岛逛逛;可要是这盘棋下成细棋局面,说不定要到晚上七八点才能终局,到时候就只能去居酒屋消遣了。
不过本局最终并没有进入研究室预想的细棋模式——芝野虎丸出现判断失误,选择弃掉5子后,一力辽顺势一举确立胜势。
这张是本局的时间记录纸,上面标注了落子时间、实际用时与累计用时。感兴趣的棋迷朋友可以看看,研究一下本局的时间分配情况。
对局结束后,我和工作人员简单寒暄了几句便离开了现场。后来从日本棋院棋战部部长那里得知,棋手们会在翌日上午出发返程。我没多想,当即决定第二天去目送他们和相关人员离开——这算是我用自己的方式,向现场所有人表达感谢。
返程当天,我和芝野虎丸、一力辽分别进行了短暂交流。知道芝野虎丸前阵子赛程繁忙,不仅错失了碁圣头衔,还遗憾错过了天元挑战权,但见他心情依旧不错,丝毫没有被失利或密集赛程影响得显露疲态。我和他也算多年老相识,没说太多复杂的话,简单聊了几句后,特意叮嘱他好好休息。
而和一力辽,算下来也见了将近七八次。我忍不住跟他打趣:“从你应氏杯夺冠开始,只要我到了现场,最后赢的都是你,这算不算一种‘魔咒’?那你说,接下来的LG杯我要不要去现场?” 话一说完,我们俩都笑了,一力辽顺势接话:“当然欢迎你来。” 我又补充道:“现在我不太跟棋手说‘加油’了,总觉得只要好好享受比赛,自然会有好结果。” 他听了也很感慨,还特意提到感谢中国棋迷一直以来的支持,说自己会用成绩来回馈大家的喜爱。
至此,我的名人战第1局观战记到此结束。
现在回头看,这次的观战记确实有些“另类”——因为我大多时候没待在研究室,没能像常规观战分享那样深入拆解棋局细节,但也正因为这份 “偏离”,让我捕捉到了更多赛事之外的鲜活场景:从公民馆里穿浴衣的女棋手构成的亮眼风景,到围棋启蒙教室中爱好者们专注的神情,再到大盘解说现场共赴热爱的热闹氛围。这些画面即便过去一个月,回想起来依旧清晰如初。
其实最初,这只是一场计划中的日本旅行,却因名人战的邀约,多了份意料之外的珍贵。从前夜祭上与棋手们的轻松闲聊,到对局日里见证一力辽与芝野虎丸从胶着到逆转的攻防;从研究室中棋手们抛开 AI、专注研讨的认真模样,到高尾绅路那句关于 “樱岛与居酒屋” 的趣味调侃,每一个片段都在悄悄改变我对“围棋”的认知——它从不是棋盘上孤立的黑白对弈,更是串联起人与人的纽带,是能跨越地域、传递温度的文化符号。
特别感谢日本棋院鹿儿岛县连的盛情邀请,也感谢朝日新闻给予的便利,让我有机会走进这场兼具竞技严谨与烟火气息的赛事。或许未来再想起这段经历,最难忘的不只是亲眼见证的每一个瞬间,更是在围棋的连接下,那些温暖又鲜活的人与事。
这次的观战记就写到这里。希望这些文字能让没能到场的棋迷朋友们,也感受到日本棋战独有的魅力——不止有棋局的精彩,更有背后的人情与温度。未来若有机会,我们再一起追一场精彩的棋局。
来源:找借口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