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万宁市始终将人才作为驱动基层发展的核心力量,坚持党建引领,以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香饮所”)的深度合作为抓手,通过“科技入链、人才下沉、产业赋能”多维举措,推动热带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让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万宁市始终将人才作为驱动基层发展的核心力量,坚持党建引领,以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香饮所”)的深度合作为抓手,通过“科技入链、人才下沉、产业赋能”多维举措,推动热带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让人才红利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书写了“人才扎根基层、科技服务三农”的生动篇章。
01
科技入链,创新成果转化助力产业振兴
万宁市立足热带农业资源禀赋,聚焦咖啡、胡椒、斑兰等特色经济作物,主动对接香饮所全产业链技术优势,构建“政府搭台、科研支撑、企业参与、农户受益”的多方协作机制,推动创新成果精准落地,破解产业发展痛点。
针对斑兰产业“种苗不稳、加工滞后、附加值低”的问题,万宁市牵头搭建合作平台,促成香饮所在万宁市推广一体化技术支持体系。从组培种苗培育入手,联合建立标准化育苗基地,保障种苗成活率与品质;在生态栽培环节,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技术,提升斑兰叶产量与质量;在加工端,指导企业开发斑兰粉、斑兰糕点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从“初级原料供应”向“高附加值产品输出”转型,显著提升斑兰产业竞争力与农户收益。
02
人才下沉,青年突击队攻坚产业瓶颈
万宁市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在基层服务中的作用,以海南省“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建设为契机,支持香饮所“椒奥科研青年突击队”扎根万宁,围绕胡椒产业“种植效益低、加工成本高、品牌影响力弱”等现实难题,开展系统性攻关。
在万宁市委人才发展局的统筹协调下,青年突击队在胡椒主产区建立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引进抗病新品种,推广轻简高效栽培模式,降低农户种植劳动强度;研发节能加工设备,提升加工效率、降低成本,推动胡椒产品质量与市场认可度双提升。团队不仅是技术攻坚者,更是政策宣讲员、技术传播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情农需,在服务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因其突出表现,该团队在海南省竞赛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成为万宁市青年人才服务基层的标杆。
03
应急响应,科技护航抵御自然灾害
海南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万宁经济作物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万宁市建立“党委统筹、人才靠前、快速响应”的灾情应急机制,依托香饮所高层次科技人才,在灾害来临时第一时间开展救援指导,最大限度降低农户损失。
南桥镇小管村的面包果受灾后,万宁市迅速联动香饮所吴刚研究员、苏兰茜副研究员组成专家团队,赶赴一线开展灾后评估。专家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扶正固定、修剪伤枝、科学施肥”关键举措,现场指导农户操作,并协调发放复产物资,帮助基地快速恢复生产,有效减少经济损失。这不仅彰显了科技人才在防灾减灾中的关键作用,更体现了万宁市以人才服务守护农户“钱袋子”的民生温度。
04
培训赋能,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需“输血”更需“造血”,万宁市联合香饮所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乡土人才培训体系,坚持“授人以渔”,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的基层人才队伍。
香饮所林兴军副研究员组织的咖啡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是万宁市乡土人才培育的典型实践。该培训覆盖种植、加工、品控、市场运营全环节,邀请科研专家与企业实操能手授课,采用“田间课堂+实操演示”模式,确保学员“学得会、用得上”。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5期培训,覆盖825人次,显著提升咖农、合作社及初创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此外,万宁市依托香饮所技术标准,开展科技示范户、乡土专家评选,挖掘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打造技术传播节点,构建基层技术服务自助网络,实现“播下一颗种,带动一群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智力支撑。
从科技帮扶到人才培育,从应急减灾到产业赋能,万宁市以人才服务基层为纽带,以香饮所为载体,实现了“把论文写在万宁大地上,将成果留在农户家中”。未来,万宁市将持续深化与香饮所的合作,完善“一所对一县”工作机制,推动更多科技、人才资源向基层倾斜,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自贸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