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京举行,双方就中巴经济走廊(CPEC)二阶段建设进行磋商,进一步推动合作。会议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会晤巴计划发展和特别任务部部长伊克巴尔(Ahsan Iqbal),双方就CPEC二阶段建设构想、路径、重点项
2025年6月30日 总第1054期
值日编辑:毛雅欣 曹寅聪
审核:胡可怡 范家菀
执行主编:陈卓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会见巴计划发展与特别任务部部长伊克巴尔(Ahsan Iqbal)。图源:APP
巴《论坛报》9月27日、28日报道, 9月26日,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京举行,双方就中巴经济走廊(CPEC)二阶段建设进行磋商,进一步推动合作。会议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会晤巴计划发展和特别任务部部长伊克巴尔(Ahsan Iqbal),双方就CPEC二阶段建设构想、路径、重点项目合作等进行深入交流。伊克巴尔表示,CPEC二阶段已正式启动,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巴经济结构转型。据悉,CPEC二阶段聚焦助力巴实现农业现代化、扩大中巴产业合作、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人文交流四大重点合作领域。同时,伊克巴尔表示,巴方愿与中方共同加强增长、民生、创新、绿色、开放“五大走廊”与“腾飞巴基斯坦”计划(以“5Es”发展框架为核心)的战略对接,打造更多成果。具体而言,互联互通方面,一是立即启动喀喇昆仑公路二期改线工程。二是共同推进俾路支省“矿产走廊”建设,连通该省北部矿产资源与瓜达尔港,以提升瓜达尔港商业吸引力,将其打造为面向中亚与海湾地区的区域物流枢纽。三是推进巴铁路1号干线(ML-1)现代化升级。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双方就建立“未来技能计划”(future skills programl)展开磋商,重点涵盖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金融科技、生物技术领域,巴计划引入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此前,巴方还宣布拟将北斗系统深度纳入巴经济、技术发展进程,以助力CPEC建设,促进全球空间技术合作。巴方分析称,尽管如此,走廊二期仍面临安全威胁、审批延误、土地纠纷等问题。巴目前拟重组省级安全力量,计划增强对外籍人员及重点项目保护,但改革迟缓资金不足恐妨上述计划。
NEWS
图源:The Hill
阿富汗“卡玛新闻社”(Khaama press)9月25日报道,美正重新调整对阿富汗政策,旨在保障自身安全,防止极端势力“死灰复燃”。据悉,美政府强调两点对阿政策核心优先事项,一是防止阿再度成为极端分子“避风港”。美官员透露,美总统特朗普已表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安全。二是推动释放被阿扣押的美国公民。美总统人质事务特使(Special Presidential Envoy for Hostage Affairs)亚当·伯勒尔(Adam Boehler)9月13日访阿,重点磋商释放美方人质问题,表明该议题仍是美最高优先事项之一。此外,美官员还指出,阿塔严重侵犯妇女权益,美“拒绝通过阿塔提供援助”,而是将继续资助相关海外项目,以确保援助“直接惠及真正受益人”。 值得注意的是,美称中国为“全球挑战”,并表示中国对阿矿产资源兴趣日益浓厚,正密切追踪中国在阿相关动向。同时,美还高度关注巴格拉姆空军基地(Bagram Air Base)相关议题。
NEWS
中印2023年贸易数据。图源:Statista
印《经济时报》9月28日报道,中印双方仍未放宽经贸限制。一方面,中方并未明显放松对印稀土磁铁出口限制。中方自4月起限制稀土磁铁出口,此举已冲击印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行业人士指出,中方曾表示将恢复稀土磁铁出口,但实际并未出现放松迹象,目前印汽车企业提交的共51份稀土磁铁进口申请均被搁置。另一方面,印也并未松绑限制中国投资相关政策与措施。印仍维持2020年颁布的“3号通告”(Press Note 3)(规定来自中国等印陆地邻国的直接投资须经印政府多部门审批,这造成大量中国投资无法落地)。此外,中国产品如希望进入印汽车、电子产品等受“质量控制令”(QCOs)限制领域,需获印标准局(BIS)认证,但BIS对自华进口产品认证严格且批审批进度缓慢。印媒称,印短期内“无意调整上述政策”。印企原本期待印政府在莫迪访华后放宽中资持股比例限制以吸引中资,但并未如愿。尽管整体形势胶着,印部分业内人士对未来仍抱有期待。
NEWS
潘农(左)与戈萨尔(右)。图源:《印度斯坦时报》
路透社、《印度快报》9月23日报道,加拿大警方9月22日以涉枪指控逮捕锡卡利斯坦分裂主义组织“正义锡克人”(SFJ)核心组织者戈萨尔(Inderjit Singh Gosal)。SFJ总部设在美国,主张在印旁遮普邦建立独立锡克国家,已被印列为恐怖组织。2023年6月SFJ领导人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在加境内遇害后,戈萨尔接替其职务,成为SFJ在加公投活动的主要协调人,负责组织集会、为SFJ首席法律顾问潘农(Gurpatwant Singh Pannun)提供安保。2024年11月,戈萨尔曾因涉及加布兰普顿市印度教神庙袭击案被捕,后获保释。2025年9月22日,戈萨尔与两名同伴从布兰普顿前往渥太华途中,因“持有无证枪支”再次被加警方逮捕,预计面临正式指控与监禁。报道称,戈萨尔被捕正值加新任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寻求修复对印关系。9月18日,印加国家安全顾问举行会晤,双方承诺加强反恐、打击跨国犯罪、情报交流等领域合作。据悉,印已向加提交了戈萨尔的详细档案,包括资金流向、证明其与潘农直接关联的证据。
NEWS
俄驻斯大使贾加良召开新闻发布会。图源:《斯里兰卡卫报》
《斯里兰卡卫报》、“Hiru News”新闻网9月28日报道,俄罗斯驻斯里兰卡大使贾加良(Levan Dzhagaryan)表示,希望与斯能源部长会面讨论核电项目提议,强调俄绝不强加条件,尊重斯主权、项目决定权。近年来,斯已将核能列入电力长期规划中。斯原则上已同意考虑由俄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承接核电项目,包括在陆上、海上建造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然而,贾加良表示,斯方“对该项目存在持续拖延”,俄已请求与斯原子能委员会代表会面商讨,但暂不透露细节。他强调,项目最终决定权属斯方主权范围,俄不强行施压且认可斯“传统中立政策”。分析人士指出,俄方倾向于认为,相较于亲美的维克拉马辛哈(Wickremesinghe)政府,在左翼政党“人民解放阵线”(JVP)执政期间推进俄斯核能合作“更为可行”。然而,现任斯总统、JVP领导人迪萨纳亚克(Anura Kumara Dissanayake)2024年曾拒绝俄总统普京的私人邀请,未出席在俄举行的金砖国家(BRICS)峰会,显示JVP政府对俄谨慎态度。历史上,JVP创始人维杰韦拉(Rohana Wijeweera)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获奖学金前往苏联学习,但因健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并逐渐疏远苏式共产主义,转而向中式路线靠拢,这段历史部分解释了当下JVP对建立更紧密俄斯关系的保留态度。
NEWS
索努(左)与德武吉(右)。图源:《印度快报》
《印度快报》9月27日报道,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内部就“是否放下武器、融入主流社会”出现严重分歧。特伦甘纳邦情报部门透露,争端焦点在于该党两名核心领导人——党内“意识形态负责人”马洛朱拉(Mallojula Venugopal Rao,别名“索努”)主张投降,参考印共(马列)转向议会斗争;总书记蒂鲁帕蒂(Thippiri Tirupathi,别名“德武吉”
NEWS
图源:半岛电视台
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2025年8月18日发表题为《印度的宏大战略与美国的风险方程式》的报告认为,印并非“摇摆国家”,而是“主权合成体”(坚持战略自主、却主动采撷各大国制度与技术碎片,拼装成自家独有模式的独立大国),其对外战略主动借鉴各大国策略工具但规避相关风险,体现高度自主性、灵活性,并通过多向对冲、战略模糊、技术自主和认知威慑等手段,塑造既保持民主形式、又优化稳定的“类中国化”(Sinoform)国家形态。对美而言,关键不在于强制印“选边站队”,而是阻止印“战略模仿”、向“类中国化”靠拢,同时,通过模块化、非强制性的合作塑造影响空间。本文作者麦卡锡·阿努姆-阿多(McCarthy Anum-Addo)系美空军作战副参谋长总部国会联络官。
当前,美对印战略误判风险在于误读印战略方向,而非低估印实力本身。印对外战略经历了三代演进:尼赫鲁政府倡导通过“不结盟运动”实现“道义领导”;英迪拉·甘地政府转向现实主义,言辞上保持“不结盟”,行动上推动印苏合作,强化军事与核能力;莫迪政府表现出更强势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立场,其战略学说不再是被动反应,而是主动进取,强调文明特殊论,并通过硬实力、软叙事同时投射力量。然而,贯穿三个阶段核心逻辑始终如一:保持国际回旋空间,避免卷入缠斗,并将伙伴关系转化为战略筹码。
印当前的战略姿态不是简单延续过去,而是努力适应一个“权力日益个人化、交易化、叙事化”的世界。如今,世界面临三种大国模式——中式集中、俄式怀旧、美式交易。印国家治理模式正处于“混合借鉴”阶段,试图借鉴各大国的策略工具,拼装出自己的定制学说,同时规避各模式的潜在风险:向中国学习技术自主;向俄学习防务自主,但避免地缘孤立;向美学习数字创新,同时抵制道德施压。这让印成为一个“主权合成体”,既借鉴他国经验,又保持自主,从而形成集控制力、稳定性、战略杠杆于一体的“复合型治理范式”。
印现代战略实践可归纳为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多向对冲,同时与多国合作而不选边站队,最大化自主权;二是认知威慑,通过塑造形象、对比声誉和叙事策略,增强威慑而非单纯使用武力;三是战略非永久性,把联盟视为可调节、可再生、按需组合的伙伴关系。在数字主权方面,印推动数据本地化和自主技术发展;在民主规范方面,新闻自由、宗教多元、司法独立有所倒退;在伊朗、俄罗斯事务上,印保持有限合作,以维护自主。
对美印关系而言,理解印战略逻辑至关重要:印不是简单盟友,而是寻求灵活自主的伙伴。美应通过软性引导、可模块化的战略合作,支持印自主,同时嵌入价值观,而不是强迫结盟。这样,双方才能在“印太地区”保持战略相关性,而非被动失效。若美过度向印施压拉拢,反而可能激起印“抵触心理”,促使其进一步向“中式治理形态”倾斜。更明智的做法是顺应印偏好的议题式、可更新、低约束的伙伴关系逻辑,重构印美战略合作框架。
本期编辑:姜心宇
本期审核:江怡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