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曾以为,考上清华意味着踏上了一条光明坦途,我会成为大家眼中成功的大人,但现实带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也让我明白,真正的热爱并非要局限于最初的道路。
李楷,ENFJ
南宁16年高考状元
清华大学 本硕
“山山而茶”品牌创始人
红薯号:alpaca030
我曾以为,考上清华意味着踏上了一条光明坦途,我会成为大家眼中成功的大人,但现实带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面,也让我明白,真正的热爱并非要局限于最初的道路。
不做建筑本行我也保持对建筑的纯粹热爱。
我从不后悔选择建筑,我曾经爱设计爱得疯狂,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设计,一有机会就想四处去看优秀案例,在798闲逛是最爱的事情。我和同学至今还时常聊起,在建馆沉浸做设计一起在凌晨4点的学堂路冒着寒风骑车,是多么青春热血漫的故事!那些纯粹的日子连苦中都会带着一丝甜。
第一门设计课立体构成,做的第一个模型
熬了最多夜的一个设计
水彩小学期在青岛的写生
建院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也让我拥有了去不同行业探索的经历。2019年开始,行业下行,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开始了转行与自我探索之路,前后共经历了地产-设计咨询公司-互联网-快消-国企-自由职业者的探索,还尝试副业——开一家vintage店,看起来我可能走了弯路,但我依然坚信每段经历都有意义,它们共同指引我,一步步走向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
腾讯
IEG中台实习
宝洁BRM实习
带着我的vintage店在北京参加市集
清华给我的远不止建筑。
在建院学到的设计思维、多元思维都对我现在做自己的事业有帮助;在教育学院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身上我意识到了自己成长中伴随的问题并第一次真正接纳了自己;在清华舞蹈队让我认识了一群热爱生活热爱美学的朋友;在BID(Business Intelligence Design)学到的商业思维也让我尽早洗去了一些学生思维开始用商业的眼光看世界。
在清华舞蹈队年度专场表演《相和歌》
带着这一路的苦与甜,我始终相信,人生应该热烈而精彩,这也正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故事的初衷。
在几个采访里,包括身边都有人问我:为什么放下清华毕业生的光环,去做一个看起来谁都能做的,而且很卷的行业?你真的不觉得浪费学历吗?
清华,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经历,但不应该成为我的枷锁。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不认为我必须要取得惊天动地的成就,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塑造我向往的自己,便是对人生这个课题最好的答卷。
毕业离校前,坚信未来可期
清华,教给我的远不止是建筑,更是热爱与梦想。
我曾经的梦想,是在热爱的建筑领域深耕,从一个“画图匠”一步步成长为主创设计师。带着这份信念,我度过了刻苦的本科时光。然而,在研究生阶段时,大环境的改变让我发现,在行业下行期,我的梦想似乎无处安放,曾经的热爱也面临被现实消耗殆尽的风险,留下的只有一片迷茫。
我曾经想了一个折中路线,选择看起来“安逸”的国企,希望能在业余时间继续追求爱好。但事实证明,工作对于个人价值感的塑造太重要了。做着一件没有价值感甚至是自己不认可的事情时,整个人会陷入巨大的焦虑、迷茫、内耗,身上的灵气被一点点耗尽,业余时间也变得毫无生气。无数个夜晚,拿起画笔,不知道从何下笔;去上舞蹈课,跳到一半就只想躲到角落休息;就连打开电视看综艺,都只觉得吵闹,觉得这个世上的快乐把我排除在外。
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全然不知道梦想为何物了。
最怕突然间听懂了一首歌
某天深夜,带着一整天工作的疲惫,坐在城中村的公寓里,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袭来,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被一次又一次地责骂,好像怎么样都无法满足工作上的期待。随机播放的音响里突然传来《你曾经是少年》,那一刻,我瞬间泪流满面,我第一次听懂了这首歌。我明明还是少年,可少年心气却已经离我很远很远。
梦想?我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真的是成年人的奢侈品吗?我不想活成一个空心人,我想把自己清空,归零,带着一个干净的状态,看看我的梦想可以是什么。
我们似乎都习惯了沿着既定的轨道狂奔,害怕脱轨,害怕停下来。但事实是,我们并不会因为暂时不上班而饿死。相反,我无比期待这次自由探索的机会。无论是三个月,半年,还是更久,我都坚信这次探索会意义非凡。
辞职后,回到老家云南临沧放空自己。做茶的亲戚说,口罩后格外艰难,散茶严重滞销,他们只能被动等待,不知道如何主动出击。
那一刻,一个念头在我心中萌芽:我所热爱的设计和品牌打造,如果能与家乡的茶结合,不仅能创造出美好的事物,更能帮助到更多人。这感觉特别棒。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我无数次被这句话击中,在人生的这场漫游里,就算沉沉浮浮,前路未知,我也依然想做一件自由而浪漫的事,一件能给身边人带来美好的事情。
于是,【山山而茶】诞生了!献给每一个翻山越岭的你。
“人生海海”, 我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中漂泊,努力前行,却也常常感到迷失——或许是职场的迷茫,生活的焦虑,也可能是身心的疲惫。
一座被遗忘的茶乡:临沧
临沧,是一座在云南旅行版图上消失的小城。跟我年纪相仿的人,都知道丽江、大理、普洱,可能鲜少知道云南还有一座叫临沧的小城。它不为大众所知,却是老茶客心中的圣地,因为这里是赫赫有名的普洱茶“冰岛”和“昔归”的故乡。
临沧,拥有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古茶树,像是云南风土的历史书,把传统文化与自然之味巧妙地融合。一棵棵古茶树它从遥远的秘境,翻越了真实的山山水水,最终抵达茶客们的杯中
我思索着,临沧有这么多好茶山,为什么传播度不高?答案或许是:本地茶饮品牌化程度低,销售模式偏向传统,本地农户大多采用保守的熟人推荐模式。尝试新模式对他们而言,往往是一场冒险。
我想记录我与临沧茶的故事,拍下这里的美景,记录这里淳朴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临沧,爱上临沧,给临沧的茶一个机会。同时,我也想成为一个表达者,鼓励那些困在建筑行业迷局中的朋友,勇敢做自己。因为走出困境,世界远比你想象的更广阔,有无数可能性值得我们去探索。
人若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能力边界在哪里。那就把这场开放人生当成自己的游戏吧,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像着了魔一样,不顾一切地去完成它!
我在7月13日时录了一个视频,作为创业起点日,问3个月后的自己3个问题:公司成立了吗?产品上线了吗?用户反馈怎么样?
身为一个“J人”(计划型人格),我深知明确的时间目标和一定的紧迫感能让我的节奏更紧凑。尽管身边人担心我会压力过大,但我最终几乎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品牌上线和初版产品发售,并在九月中旬发布了新品。我带着“必须完成”的决心,开始了这段披荆斩棘的旅程。
带着我必须完成这个目标的心态,我开始了一路的披荆斩棘。
从办理营业执照开始,我就遇到接二连三的问题。是注册公司还是个体工商户?一开始我认为公司听起来更“高大上”,但很快发现,个体工商户更适合起步阶段,并且能满足我所有的证照需求。
拥有自己的品牌可谓是设计师的一个梦想,但品牌名称、品牌logo、文化建构、提报商标注册又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发现我真的不能再挥霍时间了,要把重心放到产品上。
接下来的日子,我马不停蹄地奔走:上山选茶、包装设计、对接工厂、拍宣传片、品牌推广,当我“失联”时,我可能正在没有信号的茶山上摸爬滚打,带着战损版的鞋子和裤子回家。
去冰岛茶山的那天,路上遇到了滑坡,等了将近半小时才通路
不断地测试样品,也给朋友们陆续送上试饮装,倾听每一个真实反馈
包装设计远比我想象中复杂。我第一次深入了解包装材质和印刷工艺,学着综合考量设计、材质与产品本身。我一家家跑工厂,学着像大人一样谈生意。面对那些老板,一开始我甚至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但终究要迈出这一步。我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每一次尝试都让我更加从容。
我渐渐获得了“无畏”的心态。一人创业看起来势单力薄,但我成了完完全全的责任主体,这反而让我解决问题的效率奇高。我发现,很多看似天大的困难,其实都是自己内心预设的坎。那种恐惧和犹豫,才是阻碍我前进的最大障碍。我越来越清晰,我需要做的只是厘清问题,定点狙击,不解决不罢休,然后踏踏实实地看到事情的进展。
第一款产品发售,并非易事。因为我呈现的不仅仅是一款茶,更是一个关于临沧的故事。而首日销售额4000+的成绩,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我的第一款产品[山山而茶]古树茶·普洱生茶·昔归忙麓山 筹划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从选取临沧产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整体构思,方案设计,定制包装用了大概三周;最后一周,我带着我对这款茶的理解,和我在做茶饮时感受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感,完成了品牌宣传片的拍摄,完成了第一篇公众号的撰写。至此,产品故事完整了,我可以带着产品与各位茶客见面了。
第一款从内到外亲手设计的礼盒,
运用茶山插画与彝族纹样,传递地区特色与中华文化
中秋特别款礼盒,月圆·茶醇·人团圆。
赏月、品茗本就是古已有之的雅事,
月饼的“甜”配上茶的苦与回甘,相辅相成
我做的,确实只是个小本生意,和那些动辄几千万融资的科技公司没法比。我不会因此沾沾自喜,但我会认可自己的每一份努力,并一点点让这个品牌变得更好。同时,我也与曾经那个不敢在朋友圈做营销的自己和解了。现在我相信,只要我提供的产品是独特的、能给人带来愉悦、高性价比的,我就能坦然面对“熟人购买”,不再有“赚钱羞耻感”。
在有需要的地方,提供恰到好处的产品与服务——这笔交易是公平的、健康的,没有人会因此受到伤害。
我承认,压力无处不在,但我正在学着与它共存。因为任何观点一旦被表达,都必然带有两面性。几乎每一篇帖子、每一段视频,评论区总会有负面声音袭来。
尤其是我那条记录五次转行的视频,评论区一度惨不忍睹。有人说我没耐心,做什么都不会成功;有人质疑我博取流量;甚至有人说我学历造假。但这就是流量时代的双刃剑——负面信息往往比正面评价更汹涌,也更能引发关注。这条视频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50万+播放量。
然而,通往更多喜爱我的人的路上,我必须跨过这道坎。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通过这条视频,许多同样在探索转行之路的建筑人与我建立了联系。我们深入交流,做了访谈,录了播客,甚至还一起参加了一场线下论坛。这些,都比那些负面评价更有价值。
我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其实就是理解“被质疑是必然”的过程。那些关于辞职创业、做自媒体和卖茶叶的否定声,任何一个年轻人去做这些事都可能面临。反对声不全是坏事,它可以让人保持清醒,但我们不能因此陷入负面情绪。想通了这一点,我便与这些声音和解了。
“只要过程是精彩的,那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结局。”——史铁生
离开职场一百多天,我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辞职那一刻拥抱自由的喜悦,到寻找方向时的轻度迷茫,再到创业初期在某个环节卡壳的焦虑,直至后来,我像个上瘾的“卷王”般,连轴转地做产品、搞创作。我前所未有地感到,这个过程本身就足够新奇。
比起幻想十年后我在何处、取得何种成就,我更喜欢专注于当下,感受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不断取得进展,那种踏实的喜悦。
而且,我前所未有地拥有了足够陪伴外公外婆的时间,和他们分享我每日的点滴,看他们津津有味地听我讲故事,陪我庆祝每一个进步,我特别幸福。
我不再瞻前顾后,顾虑成败。我更愿意全情投入,去体会过程的艰辛,去感受它带给我的成长。我带着一个崭新的自己,去迎接每一个可能遇到的人,拥抱“自由式成长”带来的火花。我前所未有地觉得,世界如此值得期待。
来源:慧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