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乾崑智驾定调自动驾驶时间表:2027年L3规模落地、城区L4商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21:10 1

摘要:在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的一番发言,给自动驾驶行业定下了清晰的“进度条”——2026年高速L3规模商用,2027年不仅L3迎来全面放量,城区L4也将正式商用,甚至Robotaxi和干线物流场景的商业化也将同步推进

在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的一番发言,给自动驾驶行业定下了清晰的“进度条”——2026年高速L3规模商用,2027年不仅L3迎来全面放量,城区L4也将正式商用,甚至Robotaxi和干线物流场景的商业化也将同步推进。这一连串明确的时间节点,不仅让行业看到了自动驾驶落地的具体路径,更透过华为乾崑智驾已积累的50亿公里辅助驾驶里程、271万次潜在碰撞规避数据,感受到了技术落地的扎实底气。

从华为规划的“三步走”节奏来看,自动驾驶的落地正沿着“试点-规模-普及”的路径稳步推进。2025年作为起点,已实现高速L3试点商用,同时启动城区L4测试,相当于为后续的规模应用“打样”;到2026年,高速L3将从“试点”走向“规模”,意味着更多搭载该技术的车型会进入市场,覆盖更广泛的高速路段,让车主在长途出行中切实感受到“脚不踩踏板、手轻扶方向盘”的便捷;而2027年堪称“自动驾驶大年”,L3级技术迎来放量,城区L4商用更是突破了“高速场景”的局限,直接切入更复杂的城市道路——要知道,城区路况里的行人、非机动车、突发变道等情况,对智驾系统的感知和决策能力要求远高于高速,这一步落地,将真正拉近自动驾驶与日常通勤的距离。

除了时间规划,靳玉志还分享了一组极具说服力的数据,印证着华为乾崑智驾的用户认可度与安全性。截至2025年8月,乾崑智驾的搭载量已突破100万辆,成为不少车主选车时的“核心考量”;到9月中旬,累计辅助驾驶里程达50亿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2500圈,庞大的里程数背后,是智驾系统在各种路况下的“实战训练”;更关键的是,系统累计避免了271万次潜在碰撞事故,从侧面证明了技术对行车安全的加持作用。而8月用户人均辅助驾驶里程727公里、人均智能泊车36次的数据,也说明车主并非“尝鲜式使用”,而是将智驾功能融入了日常用车场景,无论是长途高速还是小区停车,都依赖它提升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对辅助驾驶的未来方向也有清晰判断,明确“WFM(世界基础模型)才是最终目标”。此前行业里讨论过“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等技术路径,而华为认为,WFM能让智驾系统更全面地理解“真实世界”——就像人开车时会结合路况、天气、交通规则甚至其他车辆的行驶意图做判断一样,WFM能整合多维度信息,让决策更接近人类司机的“直觉”,同时具备更强的泛化能力,面对未训练过的突发场景时,也能做出合理应对。此外,华为还提到智能车控、智能座舱的协同升级:线控转向/制动的普及将让底盘控制更精准,与智驾系统深度配合;多屏、多扬声器加AI大模型的座舱,则会让“车”成为更智能的移动空间,实现“驾驶”与“体验”的双重升级。

不过,靳玉志也借一个真实案例提醒用户:智驾技术是“辅助”而非“替代”。此前有车主酒后启动华为智驾,从主驾爬到副驾睡觉,车辆自动停在路边并打双闪,最终车主被依法处罚。这个案例一方面体现了智驾系统的安全冗余,但更重要的是传递出“法规红线不可碰”的信号——即便技术再先进,车主仍需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将驾驶责任完全交给系统。华为也呼吁,自动驾驶落地需要技术、法规、商业模式的协同,目前其他国家已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国内也在加速推进,只有各方合力,才能让技术更快、更安全地服务用户。

眼下,华为乾崑智驾ADS 4的升级正在推进,计划在2025年十一假期前完成大部分用户的更新,让大家在国庆出行中体验到更优的智驾功能。从100万辆搭载量到50亿公里里程,从高速L3到城区L4的规划,华为正在用“明确的时间表+扎实的数据”,推动自动驾驶从“概念”走向“现实”。2027年的城区L4商用或许还有两年,但从现在的技术迭代速度和用户接受度来看,那个“上车即享智能出行”的未来,已经越来越近了。

来源:汽车网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