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纪录!长安固态电池续航1500公里,零下30度照样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20:07 1

摘要:7月24号,重庆两江新区,长安把第一条固态电池试制线悄悄跑满24小时,单日100组电芯下线,德国TÜV的章啪一下盖在文件上,全球第一张欧盟新电池法规通行证到手。

零下四十度,手机秒关机,电车却得照样跑——这就是北方车主每年冬天的噩梦。

7月24号,重庆两江新区,长安把第一条固态电池试制线悄悄跑满24小时,单日100组电芯下线,德国TÜV的章啪一下盖在文件上,全球第一张欧盟新电池法规通行证到手。

我盯着屏幕里那句“450 Wh/kg”直嘀咕:丰田才喊完延期到2027,长安怎么就把实验室直接搬进了工厂?

先别嗨,良品率83%,意味着每6组里就有1组直接报废。

可老板敢把摄像头怼进产线直播,让所有人看蓝膜贴歪、极片掉粉,这份胆子比数据更吓人。

我问现场工程师:报废的怎么办?

他耸肩,指身后粉碎机,碎完直接回炉,当天重新打浆,材料损耗不到4%。

原来“成本降18%”是这么抠出来的,不是吹牛,是把废片吃干榨净。

更狠的是-40 ℃还能剩92%电量。

去年冬天我在根河试过某旗舰电车,-30 ℃续航对折,车里开暖风像抱着钱炉子烧。

长安把电池包直接扔进-40 ℃冰柜,整整冻了48小时,拿出来照样10分钟干到80%。

现场没PPT,只有一台红外测温仪,屏幕数字从-39.7 ℃跳到+11 ℃,全程不到9分钟,我手背却冻得发紫。

那一刻我相信,极寒续航焦虑这页可以撕了。

快充听着爽,电网先哭。

单组电芯充电功率峰值干到480 kW,一条试制线20组同时上,瞬间把园区变压器顶到红线。

长安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自己建储能箱,夜里偷便宜电,白天放给电池。

箱子用的就是自家淘汰下来的旧电芯,梯次利用,峰谷差价一年就能把储能柜成本抹平。

别人喊“让电网升级”,它直接“我自己就是电网”,还顺手把废旧电芯安排了晚年生活。

自修复功能像玄学?

工程师当着我面用针扎极片,0.1 mm的短路点,电压掉0.3 V,三秒后自己拉回正常。

原理不神秘,聚合物电解质里掺了微量液态单体,温度一高,单体聚合把裂缝堵上,像自动打补丁。

不是永动机,只能扛三次,但对出租车师傅来说,三次足够撑到换车,省下的维修费是真金白银。

资本市场反应比技术更疯。

消息出来三天,长安股价又拉了两个板,散户厅里的大叔念叨“固态就是下一个茅台”。

我却想起试制线尽头那排报废箱,83%良品率写在外面,17%的汗水和钱藏在里面。

丰田延期、宝马加码、蔚来砸15亿,所有人都知道谁先熬到90%良品率,谁就拥有下一个十年。

极寒、快充、自修复,听起来像三把刀,其实都砍向同一个靶心——把电池从“大爷”变成“工具”。

别管能量密度多高,能让北方车主冬天不推车,能让司机10分钟补能继续接单,能让电池自己把伤口缝上,这才是普通人能摸得着的好处。

长安能不能成,还得看83%什么时候变成93%,但起码它已经把实验室的“可能”搬进了工厂的“可行”。

固态电池这场马拉松,有人刚起跑就抽筋,有人干脆退赛,长安穿着工装直接上了赛道,还顺手把计时器往前拨了两年。

下一脚油门,决定它是封神还是翻车,但至少今天,它让零下四十度的黑夜亮了点。

来源:自在根河9Q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