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叫板蔚小理:150亿订单+22国经销商,跨界黑马的底气与争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9:07 1

摘要:“蔚小理全都是弟弟?!”9月28日,追觅汽车在首届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的高调表态,瞬间搅动新能源圈。这家以智能家电、清洁设备闻名的企业,不仅宣布斩获超150亿元订单,更有来自22国的54家经销商现场签约,中东及中亚市场反馈尤为热烈。跨界入场便叫板老牌新势力,追觅

“蔚小理全都是弟弟?!”9月28日,追觅汽车在首届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的高调表态,瞬间搅动新能源圈。这家以智能家电、清洁设备闻名的企业,不仅宣布斩获超150亿元订单,更有来自22国的54家经销商现场签约,中东及中亚市场反馈尤为热烈。跨界入场便叫板老牌新势力,追觅的底气究竟何在?

追觅的“高调”并非空穴来风,订单突破、渠道布局与跨界积淀构成了其核心支撑。

150亿元订单规模对新晋车企而言堪称亮眼,且细节中藏着关键信息:订单结构上,跑车占比六成,SUV占四成,精准切中高端与实用两大需求;经销商预付比例高达30%,意味着真金白银已提前到账,资金流动性得到保障;交付排期已排至2025年,部分车型甚至出现“晚订加价”的热度迹象。这种未发先火的态势,成为其叫板行业前辈的直接资本。

与多数新势力“先守国内再拓海外”的路径不同,追觅直接搭建起覆盖22国的经销商网络,尤其在中东、中亚市场打开局面。中东对高端新能源车型接受度高、消费力强劲,中亚则在能源转型中渴求实用型电车,追觅精准切入这两大增长市场,快速建立起差异化渠道优势。更关键的是,其复用了智能家电业务的全球仓储与售后网络,大幅降低渠道搭建成本,甚至实现“用户买扫地机时顺手订车”的场景化销售,几乎零新增销售成本。

在智能硬件领域十余年的积累,为追觅造车提供了独特优势。其在清洁机器人领域深耕的传感器技术、AI环境感知算法,可直接迁移至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全球化供应链资源与智能制造经验,也能降低整车研发与生产的试错成本。这种“从家电到汽车”的技术复用,成为其跨界入场的核心底气。

尽管数据亮眼,但“蔚小理是弟弟”的说法仍引发广泛质疑,核心争议集中在三点。

蔚小理经过多年深耕,已在行业内构建起难以替代的优势:2024年各自年销量均突破30万辆,形成规模化效应;用户口碑、充电网络、售后服务等体系成熟;核心技术如电池管理、智能座舱均经过市场长期验证。反观追觅,目前尚未公开首款车型的具体参数、安全测试数据,仅凭订单金额和经销商数量,远未达到与头部新势力直接对标的量级。

智能家电与汽车制造的难度不在同一维度。汽车需兼顾安全性、耐久性与极端环境适应性,从整车研发、底盘调校到碰撞测试,每个环节都需深厚积累;而售后体系搭建、故障响应速度等服务能力,更是考验车企长期运营实力。追觅能否将智能硬件优势转化为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尚未有答案。

市场对150亿元订单的“含金量”仍有疑问:订单对应的具体车型配置、单车均价、实际交付周期等关键信息尚未披露;“经销商订单”与最终“用户实际购买”之间存在差距,若后续产品力不达预期,订单存在缩水风险。

追觅的高调入场,实则折射出新能源行业的新趋势——跨界玩家正成为搅动市场的重要力量。

对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利好:更多玩家入局意味着更丰富的车型选择,技术与价格的竞争将推动产品性价比提升。对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而言,追觅的出现是一次“警示”:新能源赛道没有永恒的领先者,若不能持续创新,可能被带着跨界优势的黑马超越。

对追觅自身而言,当下的热度只是起点。要真正立足市场,还需尽快公布首款车型细节、展示核心技术储备、兑现交付承诺,用实际产品力证明自己并非“营销造势”。

150亿订单与22国经销商网络,让追觅在跨界造车潮中赚足了眼球,但新能源行业最终比拼的是长期实力。若能将智能硬件优势落地为汽车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兑现订单中的市场期待,追觅或许真能成为撼动行业格局的黑马;若只是停留在“高调叫板”的噱头,缺乏扎实的产品与服务支撑,终将被市场淘汰。

追觅能否超越“蔚小理”?答案不在发布会的口号里,而在未来的交付数据与用户口碑中。

来源:流川枫l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