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公布了自动驾驶发展时间表,明确2026年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2027年推动城区L4商用,同时L3级自动驾驶将迎来规模放量,Robotaxi与干线物流也将同步实现商业化。这一规划叠加近期政
在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公布了自动驾驶发展时间表,明确2026年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2027年推动城区L4商用,同时L3级自动驾驶将迎来规模放量,Robotaxi与干线物流也将同步实现商业化。这一规划叠加近期政策利好,为行业发展锚定了清晰方向。
靳玉志提出的三级推进路线图显示,自动驾驶将按场景逐步突破:
1. 2025年(试点启动期):实现高速L3试点商用,同步开展城区L4测试,为规模化落地积累数据与经验;
2. 2026年(规模推进期):高速L3进入规模商用阶段,城区L4启动试点,高阶辅助驾驶车型渗透率预计突破30%,保有量超700万辆;
3. 2027年(全面商用期):L3级自动驾驶迎来规模放量,城区L4正式商用,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和干线物流场景完成商业化落地,高阶辅助驾驶车型渗透率将超50%。
这一时间表与政策进展形成呼应——2025年9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已明确"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为技术落地扫清了关键政策障碍。
谈及行业技术路线争议,靳玉志明确表示,辅助驾驶的最终方向既非端到端方案,也不是VLM(视觉语言模型)或VLA,而是WFM(世界基础模型)。他同时指出,汽车产业正经历三波浪潮变革:
- 第一波浪潮为电动化,以电力替代燃油降低出行成本;
- 第二波浪潮为智能化,智能驾驶、座舱与车控快速渗透;
- 第三波浪潮为自动化,算法将替代司机,重新定义安全与效率标准,推动汽车率先迈向具身智能。
针对智能化技术演进,他进一步透露三大趋势:智能车控将实现横、纵、垂直方向全数字化控制,与自动驾驶深度融合;智能座舱加速搭载多屏、多扬声器与AI大模型;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的迭代将以世界基础模型为核心支撑。
靳玉志以一则真实案例佐证用户对自动驾驶的迫切需求:一位用户酒后启动华为乾崑智驾后移至副驾休息,车辆自主行驶20多分钟后安全停靠并开启双闪,最终用户因违法使用被处罚。他表示,此事既体现了智驾系统的可靠性,也反映出用户对高阶功能的需求,但同时强调"酒后绝不能依赖辅助驾驶替代合规出行"。
他呼吁行业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商业闭环与法规完善:"其他国家已加快相关政策落地,我国也在加速,需让更好的性能在合规框架内服务用户。"这一观点直指当前行业核心矛盾——L3级自动驾驶带来驾驶责任主体部分转移,亟需安全法、保险法等配套规则明确责任认定与理赔机制。
靳玉志用实测数据彰显华为技术实力:截至2025年8月,乾崑智驾搭载量已突破100万辆;截至9月中旬,累计辅助驾驶里程达50亿公里,成功避免271万次潜在碰撞事故。用户使用频次同样亮眼,8月人均辅助驾驶里程727公里,人均智能泊车36次。
他同时宣布,最新一代乾崑智驾ADS 4已发布,计划在2025年十一假期前完成绝大部分用户升级,让用户在出行场景中直观体验技术进步。
靳玉志的规划揭示,2027年将成为自动驾驶从技术试点走向规模应用的关键里程碑。这场变革不仅是驾驶方式的升级,更将重塑人车关系。但行业突破仍需跨越双重门槛:技术上需实现WFM模型的成熟落地,生态上需完成法规、保险与商业模式的同步革新。正如政策与技术的协同所示,唯有"技术靠谱、规则清晰",自动驾驶才能真正走进寻常生活。
来源:流川枫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