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新款手机的宣传海报上,大大的四个字“逆光之王”,再细看右下角,一行小字写着“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妥妥的用“文字游戏”忽悠消费者。
小米新款手机的宣传海报上,大大的四个字“逆光之王”,再细看右下角,一行小字写着“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妥妥的用“文字游戏”忽悠消费者。
“快科技”9月30日消息,在昨晚的直播中,罗永浩力挺了小米,并且痛斥了海报小字这个行为。罗永浩表示,最近很多人拿这个黑小米,其实这是行业普遍陋习,并非小米独创。
罗永浩还说:“我不是说这么做对,但单独针对小米,不停的传播黑小米就是双标。但不管落在谁头上,这个事这一轮传播完了,搞的行业都不这么做了,就是好事。”
老头实在是搞不明白,罗永浩这是挺小米呢,还是举着锤子砸小米呢?
首先,罗永浩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逻辑谬误。
第一个逻辑谬误是自相矛盾。
一方面,罗永浩表达的意思是,拿这件事黑小米是双标;接着,又说这是行业普遍陋习,并承认这样做是不对的。
陋习,意思是不良的习气。
既然是陋习,就是一种错误。任何一个厂家有这种陋习都应当被批判,但是把对小米的批判定义为“双标”、“黑小米”,真想知道罗永浩脑子里到底进了多少水,才会说出这种话。
对于这类小字标注的批判,早已有之。也不是小米第一家被拿出来用放大镜对待的。
网上随便一搜,就有无数被曝光的相似案例,最早被关注的是饮料类产品。
2009年甚至更早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这类文字“把戏”就屡见不鲜。
注:智能手机始于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iPhone,到了2013年底,智能手机才开始在中国普及。
包括罗永浩的“锤子”在内,几乎所有的国产品牌,人家的技术创新、产品品质、服务质量不去好好学习,这种歪门邪道的“文字游戏”学得出神入化。
真TMD好意思出来说批评的声音是“双标”。
真正的“双标”恐怕非你罗永浩莫属。
第二个逻辑谬误是诉讼大众。
诉诸大众是一种非形式逻辑谬误,指以所有人或大多数人知道或相信某事物为根据,力劝他人接受某个判断,从而造成的错误论证。
这种逻辑谬误的常见表现包括诉诸司空见惯和诉诸传统。
诉诸司空见惯是指根据某行为或实践的常见性来为其辩护;而诉诸传统则是指因为某事物是传统做法,所以认为它就是正确的或应该继续这样做。
这两种情况都是忽略了客观论据的重要性,而是基于普遍接受或历史悠久的事实来论证某个观点的正确性。
在罗永浩的嘴里,“这是行业普遍陋习,并非小米独创”,能证明这种行为是合理的吗?
显然不能!
不过,罗永浩还是说了一句靠谱的话,“但不管落在谁头上,这个事这一轮传播完了,搞的行业都不这么做了,就是好事。”
弱弱地问一句:这事能完吗?
小米这次“逆光之王”宣传海报的争议,不是罗永浩嘴里的“双标”,更不是只“黑”小米,而是长期以来广泛存在的营销陋习的一次集中爆发——天下人苦“忽悠”久矣。
多年以来,小米的“话术营销”屡受诟病,这次实乃求锤得锤,罗永浩的“双标”说,更像是用“诉诸大众”的逻辑谬误为自己过去的错误辩解。
在广告或标签中用小字规避《广告法》的要求,这种“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的套路,实际上是利用视觉差异制造信息欺诈,是一种典型的试探法律边界的投机行为。
“小字备注”现象,无论是“逆光之王”,还是“遥遥领先”,当消费者屡次被“大字”吸引,又被“小字”欺骗,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信任成本攀升——消费者对所有广告持本能怀疑,那些真正有创新技术的产品反而难以被信任。
最终结果,不仅仅是手机行业,甚至可以说社会中几乎所有行业,都将严重透支社会信任,靠小字擦边换来的流量,终将因诚信而失去市场。
来源:小隐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