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嘴里“长泡”的疾病又来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怎么鉴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19:47 1

摘要:撰文 | 医学小白腺病毒还未退场,那个嘴里长泡的疾病——疱疹性咽峡炎又双叕来了,下面我们通过两个病例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还有它的孪生兄弟手足口病。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 | 医学小白腺病毒还未退场,那个嘴里长泡的疾病——疱疹性咽峡炎又双叕来了,下面我们通过两个病例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还有它的孪生兄弟手足口病。

病例1

患儿女,3岁,因“发热伴咽痛2天”就诊。现病史: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予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间断4小时左右复升,无寒战、抽搐及皮疹,咽痛,无流涎,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咯痰,曾就诊于社区,予对症处理后,患儿热势无降低,发热间隔无延长。既往体健。生长发育无异常。查:口唇无发绀,咽部充血,咽腭弓及上颚可见散在疱疹,扁桃体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辅助检查:血常规:WB9.2×109/L,中性百分比70.7%,淋巴百分比20.5%,血红蛋白138g/L,血小板271×109该患者咽腭弓及上颚可见散在疱疹,未累及其它部位,皮肤未见皮疹,最终考虑诊断:疱疹性咽峡炎

病例2

患儿女,3岁,因“发热伴咽痛3天,发现手脚心皮疹2小时”就诊。现病史: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予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6小时左右复升,无寒战、抽搐及皮疹,咽痛,无流涎,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咯痰,对症处理后患儿热势降低,发热间隔延长,2小时前发现手脚心皮疹。既往体健。生长发育无异常。查:口唇无发绀,咽部充血,上颚可见散在疱疹,扁桃体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手足、臀部见粟米样红色皮疹。四肢肌张力正常,克、布氏征(一),双巴氏征(一)。辅助检查:血常规:WB10×109/L,中性百分比65%,淋巴百分比30%,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310×109该患者除上颚可见散在疱疹外,手足、臀部均见粟米样红色皮疹。最终诊断:手足口病。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跟手足口病有什么关系?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本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潜伏期3-5d。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是一对孪生兄弟,都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柯萨奇病毒A型和EV71也是手足口病的病原,病原菌谱高度重合,因此症状也相似。不过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位于口腔内,主要集中在咽后壁、颚弓、扁桃体部位,一般不累及口腔前半部,手心、脚心、肛周也不会出现疱疹,如病例1。而手足口病除了口腔黏膜疹以外,手、足及臀部也可以见疱疹或者是玫瑰色斑丘疹,如病例2。

疱疹性咽峡炎什么表现?

如何与手足口病进行区分[1]?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治疗?

手足口及疱疹性咽峡炎预后如何?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全身和咽部症状体征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手足口及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被确诊为或者疑似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的人群尽量居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尽量不去商超、游乐场等人员聚集场所;出门戴口罩;餐前、便后洗手;避免共用餐具、水杯、牙刷、毛巾等个人物品;定期清洁儿童经常接触的地方,如玩具、门把手、桌面等;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保护易感人群: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病毒感染;按时接种疫苗,虽然没有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特定疫苗,但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相关病毒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丹,刘丹,王静,等.基于临床症状和病原学特征的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06):48-50.[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俞蕙. 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19, 57(3): 177-180.[3]杨丽萍.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C]. // 玉溪市医学会. 2018年儿科疾病临床诊治学术会议.2018. DOI: 10.26914/c.cnkihy.2018.003007.

医学界儿科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