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医传统中,杜仲被视为补肝肾、强筋骨的良药,猪腰则因“以形补形”的观念,被许多中老年男性奉为护肾佳品。于是,杜仲猪腰汤逐渐成了不少人饭桌上的常客,尤其在民间流传着“男人要常喝,肾才硬朗”的说法。然而,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杜仲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会影响血压与心率
在中医传统中,杜仲被视为补肝肾、强筋骨的良药,猪腰则因“以形补形”的观念,被许多中老年男性奉为护肾佳品。于是,杜仲猪腰汤逐渐成了不少人饭桌上的常客,尤其在民间流传着“男人要常喝,肾才硬朗”的说法。然而,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杜仲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会影响血压与心率;猪腰则富含嘌呤和胆固醇,大量摄入可能增加肾脏和血管负担。如果长期依赖“以食养肾”而忽视科学体检与生活习惯的调整,反而可能走向另一端。
2017年,来自南方的陈鸣温58岁,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暴发户。这些年,他靠房地产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家里豪车、别墅样样齐全。生意场上的应酬让他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常常凌晨两三点才结束酒局回到家,次日中午才起床。饮食上口味偏重,爱吃红烧肉、肥牛火锅,几乎顿顿离不开高盐高脂。为了保持男人的面”,陈鸣温听从老伙计的建议,坚持每天让保姆熬一锅杜仲猪腰汤。起初只是隔三差五喝一次,后来几乎天天不落。保姆甚至笑称:“陈老板的汤盅从来没空过。”陈鸣温自认为这样能补肾强身,于是对体检和医生的建议一概不理,他常说:“我身体硬朗得很,就是缺点补药。”殊不知,正是这份“补”,一步步把他推向危险边缘。
2017年3月初,陈鸣温所在的小区里新开了一家社区食堂,雇了几位家庭妇女轮班做饭,价格实惠,味道家常。负责炒菜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姓李,身材微胖,声音温和,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陈鸣温第一次尝到她做的红烧梅菜扣肉时,觉得味道格外熟悉,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与老伴一起的餐桌前,鼻尖不由得微微发酸,思绪瞬间被勾起。
接下来的几周里,陈鸣温和李阿姨渐渐熟络起来。每次吃完饭,他都会自觉留下来帮她收拾餐具、洗碗,顺便聊些家常琐事。李阿姨也会特意多盛一勺汤,多夹一块肉给他。两人的互动慢慢从简单的邻里交流,变成了默契的陪伴。陈鸣温甚至会邀请李阿姨到家中喝茶、闲聊,偶尔煲些清淡的汤品。生活似乎在平淡的日子里,悄悄多了一丝温暖与安心。
然而,这份熟悉与温暖并没有让陈鸣温完全轻松,反而在某些夜晚让他心中生出一丝焦虑。2017年6月的一晚,两人吃完晚饭后,坐在老式小沙发上看着电视里的重播节目。李阿姨靠在他的肩膀上慢慢睡着,呼吸均匀而安稳。陈鸣温轻轻扶她进卧室,看着她熟睡的模样,心里泛起柔和的情感,他顺势坐下靠近,原本只是想轻轻拉拉手,感受亲近。
然而,气氛渐渐微妙起来,他发现自己无法像从前那样从容,几分钟后便感到尴尬和不安。李阿姨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整理床铺,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陈鸣温表面上笑着掩饰,但心底却涌起一股淡淡的失落与困惑。他明白,这份温暖是珍贵的,但某些事情已经超出了他可以掌控的范围,让他在情感的边缘感受到复杂的波动。
2018年11月21日清晨,陈鸣温刚从卧室出来,就感到腰背隐隐酸胀。他以为是前一天在会所打麻将久坐导致,没放在心上。可到了下午,酸胀感愈发明显,连上厕所时都觉得排尿无力。走在别墅花园的小径上,陈鸣温突然觉得双腿沉重,脚踝处甚至有些发胀。他还闻到尿液中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以为是昨晚喝酒太多导致“火气大”。家人劝他去医院,他挥手拒绝:“小毛病,喝点汤补补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陈鸣温的状态持续恶化。夜里常常因为胸闷醒来,喘不上气,翻身时腰部酸痛加重。他注意到小腿浮肿明显,按下去久久不能恢复。整个人嗜睡乏力,开会时常常打盹。嗅觉上,他甚至觉得口中有股氨水味,吃什么都没味道。家人发现他眼皮浮肿、面色蜡黄,劝说更为迫切,可陈鸣温仍旧嘴硬,坚持让保姆在汤里加大杜仲和猪腰的分量,说这样能“顶住”。然而,汤香味一阵阵扑鼻时,他已经开始觉得油腻反胃。
两周后的傍晚,屋外闷热潮湿,风扇在厨房里缓缓摆动,带着嗡嗡的声响。李阿姨系着围裙,在灶台上慢慢熬着杜仲猪腰汤,白色的汤汁在灯光下闪着微光。陈鸣温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翻着报纸,眼角余光却一直落在她忙碌的身影上。那一刻,他心头微微一动,小心翼翼地走进厨房,从背后轻轻搂住她的肩膀。李阿姨回头看了他一眼,嘴角带着浅浅笑意,两人默契地走向卧室,气氛安静却充满暧昧。
然而,这一次让陈鸣温彻底感到无力。刚开始还能保持镇定,但不到几分钟,他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四肢沉重,提不起劲来。他侧身背向李阿姨,心里充满了难言的尴尬与失落。李阿姨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柔声安慰:“没关系。”这句“没关系”听在陈鸣温耳里,却比任何责备都更让他心里沉重。他决定暂时不靠药物,继续通过生活作息和养生调理来改善身体状态。
接下来的一个月,陈鸣温开始每天清晨在小区花坛旁练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缓慢而专注。早餐改成了黑豆糊配全麦馒头,午餐以蒸南瓜、鸡胸肉为主,晚餐则清淡为主,只吃少量粥和小菜。李阿姨也特意为亲自煲了杜仲猪腰汤,用以调理脾胃和肾气。他还请来一位资质中医师傅,每周上门为他做经络按摩,疏通气血。每晚泡脚时,他都会加入姜片和艾叶,泡到微微出汗才上床休息,作息规律而细致,仿佛在用尽一切方法守护自己的健康。
然而2018年12月5日上午,陈鸣温正在办公室整理当天的文件。他刚低头批阅材料时,胸口突然涌上一股沉重的压迫感,就像有人硬生生按住胸骨,让他喘不过气来。他下意识想深吸一口气,却发现胸腔像被堵住一般,气息只能到喉咙便断开。额头随之冒出冷汗,呼吸变得急促,每次吐气都夹带短促的呻吟。他想抬手去揉胸口缓解,却因手臂发麻而动作僵硬,笔从手里滑落在桌面上。随即一阵针扎般的刺痛从胸口扩散到左肩,他身体猛地一颤,椅子被推得发出刺耳声,他只能弯下腰,试图调整姿势减轻压迫,但反而因姿势变化胸痛更甚,呼吸被彻底打乱,整个身体摇晃着差点跌落。
他勉强撑住桌角想站起来,谁知双腿发软,根本站不稳。就在试图迈步的瞬间,剧烈的眩晕袭来,眼前景象骤然旋转,耳边嗡嗡作响,仿佛空气瞬间被抽空。他本能伸手去抓椅背,却因手臂僵硬无力,手指刚碰到椅背便滑落。他的下颌猛地一沉,牙关紧咬,额头青筋暴起,呼吸急促。随着心口像被铁箍收紧般绞痛,他双膝一软,整个人彻底失去平衡,扑倒在地板上,重重撞击发出一声闷响。他脸色瞬间苍白,冷汗沿着鬓角流下,胸口急剧起伏却始终吸不进足够的空气,只能艰难张口,大口喘息,却越来越无力。
助力惊慌失措,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将他送往医院。医生接诊后立即安排检查:血肌酐升至456μmol/L(正常≤133),尿素氮22.5mmol/L(正常3.2-7.1),血钾6.3mmol/L(正常3.5-5.5)。肾脏彩超显示双肾体积缩小,皮质回声增强,提示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医生当场告知家属:“这是严重的肾衰竭,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陈鸣温被紧急推入肾内科病房,脸色蜡黄,呼吸仍显急促。医生当即下达医嘱,先用利尿剂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再联合降钾药物稳定电解质平衡,同时配合吸氧与心电监护。护士迅速为他建立静脉通路,滴注药液时,医生一边查看化验单一边皱着眉头,语气沉重地对家属说:“目前情况危急,必须严格遵照治疗方案,否则任何一个细节没控制好,都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后果不堪设想。”
医生第一时间强调的是饮食问题。他语气不容商量:“以后饮食必须以清淡、低盐、低钾为原则,不能再吃榴莲、香蕉、土豆这些高钾食物,更不能吃咸菜、酱制品、浓汤类的东西。尤其是各种补汤、滋补药膳,必须立刻全部停掉。肾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补品只会增加代谢负担,看似‘养生’,其实是在推他走向危险。家属要记清楚,从今天开始,食物就是最重要的药。”
随后,医生又叮嘱用药与复查:“现在开始,每一种药都要按照医嘱固定时间服用,不能多,也不能漏。降压药、护肾药、抗血小板药物,这些都是维持平衡的关键。如果有任何不适,比如头晕、胸闷、尿量变化,要立刻报告,不得自行加药或停药。后续需要定期复查血肌酐、尿蛋白、电解质水平,任何一次随意中断,都可能让肾脏受损不可逆转。”
最后,医生专门提醒生活方式:“作息必须规律,不可熬夜,更不能过度劳累。适度活动可以,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水的摄入量要严格控制,每天记录饮水与尿量,不可凭感觉。记住,病情现在进入一个高风险期,任何‘自以为健康’的做法都可能成为诱因。陈鸣温需要的不是更多补品,而是最科学的生活和最严谨的配合。”
然而,出院后,陈鸣温并没有真正把医生的叮嘱放在心上。最初的一两周,他确实把家里炖好的药膳汤倒掉了几次,饮食也比以前清淡许多,可随着身体逐渐恢复,他心里的警惕开始慢慢松动。每次和老伙计们聚在一起,总有人拍着桌子劝他:“怕什么,这点虚弱,得靠补药补回来才顶用。”听多了,他心里那点防线就被击穿了。渐渐地,他又端起了那只熟悉的汤盅,觉得自己既然“熬过了一劫”,今后只要稍微小心些,量控制得当,就不至于再出大问题。
2019年7月15日凌晨两点,陈鸣温从酒局回来刚进门,整个人还没换鞋,就觉得胸口骤然一紧,像被硬生生卡住,呼吸顿时变得急促。他下意识想解开衬衫扣子缓解,却发现气息越来越浅,每吸一口气胸口就传来一阵撕裂般的刺痛,疼得他直弯下腰。额头瞬间渗出冷汗,顺着面颊往下流,衣襟很快被打湿。他试着靠墙支撑身体想稳住步子,但胸口的压迫感不断加重,双肩紧绷僵硬,气流在喉咙间断断续续发出粗重声响,像被人掐住喉咙一般。他额头青筋突起,喉咙哽住说不出话,脚步踉跄几次都没能站稳。
他想挪到卧室床边,却发现双腿越来越不听使唤。每走一步,小腿就像灌了铅般沉重,膝盖发软几乎支撑不住身体重量。忽然一阵剧烈眩晕袭来,眼前灯光骤然模糊,整个房间在他眼里不断旋转。他伸手想去拉床沿,却因手臂发抖无力,手指刚碰到边缘就滑落,整个人重重跪倒在地,膝盖撞击发出闷响。强烈的疼痛让他下意识张口喘息,可吸入的空气极其有限,胸口随呼吸起伏剧烈,像在用尽最后力气拼命抓气。他的呼吸声越来越嘶哑,带着急促破碎的“咝咝”声,每一秒都在消耗体能。
卧室的动静惊醒了家人,他们冲过来时,看到陈鸣温已经脸色铁青,嘴唇发紫。此时他的手脚冰凉僵硬,指尖泛白,放在地上支撑的手臂止不住地抖动。陈鸣温想开口说话提醒自己胸口痛,可舌头僵硬,声音含混不清,只有断断续续的低声呻吟。他挣扎着想翻身,却因腰部无力只能半躺在地,胸口随着每一次呼吸抽动得更加剧烈。家人看到他大口喘息,眼神涣散,急忙伸手去扶,感受到掌心里的凉意更是心头一紧。慌乱之中,他们赶紧拨打急救电话,而陈鸣温的胸口疼痛已经让他整个人蜷缩成一团,每一次呼吸都像在用力对抗一堵沉重的墙。
送到医院时,陈鸣温已经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胸口起伏急促,吸气伴随粗重声响,几乎无法完整说出一句话。医生快速检查发现,他双下肢浮肿明显,按压后凹陷久久不回弹,整个人极度乏力,无法站立。尿袋内几乎没有尿液流出,提示肾脏功能急剧下降。随即出的血检结果更是触目惊心:血肌酐升至785μmol/L,血钾高达7.1mmol/L,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心电图显示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波形杂乱不堪。医生当场下达病危通知书,家属神情瞬间崩溃。
进入ICU后,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展开抢救。医生立即为他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先行推注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紧接着给予胰岛素联合葡萄糖静脉注射来促使血钾转入细胞内,同时使用利尿剂试图加快体内钾的排出。呼吸机伴随着急促的气流声持续运转,辅助他艰难维持呼吸。监护仪上的心电波形剧烈抖动,报警声此起彼伏,显示心律极度不稳定,医护人员在病床旁不断调整参数,整个病房紧张到空气都凝固。
尽管所有抢救措施几乎同时启动,反应也迅速而果断,但陈鸣温的病情依旧急速恶化。肾脏衰竭进展过快,高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反复出现,心跳一次次中断再被电击拉回。医护人员轮番进行胸外按压,药物注射接连不断,血液透析机也已准备就绪,却始终未能扭转败局。最终,在2019年7月16日凌晨2点34分,心电监护上的曲线彻底归于平直,陈鸣温抢救无效,临床死亡。
噩耗传来,陈鸣温的妻子当场瘫坐在地上,失声痛哭,她低着头,肩膀一抖一抖,眼神死死盯着ICU紧闭的厚重铁门,嘴唇颤抖,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见:“晚上他还说吃完饭要带我去逛展览……怎么会突然就这样没了……”
王女士猛地抬头,眼睛里布满血丝,望向医生的神情既绝望又愤怒,声音嘶哑却坚定:“不可能!老陈身体一直都好,他不抽烟不喝酒,吃饭我都是亲自做,清淡少盐,每顿控制得很仔细。他每天六点起床泡脚做呼吸操,中午喝补汤,晚上九点准时上床。这么多年每年体检,从没出过异常,连感冒都少有,怎么会突然就……”她说到最后已近乎吼叫,整个人彻底崩溃。
此时,陈鸣温的儿子和女儿也连夜赶到。一推开急诊室,看见父亲身上被白布覆盖,儿子脸色瞬间铁青,冲到医生面前,声音颤抖:“我爸每年体检一个项目都没落下,我们给他买的补品都是最好的,他连高血压都没有,怎么会突然走了?”他的拳头死死握着,指节发白。女儿站在一旁,眼眶通红,咬着嘴唇不敢大声哭,只是死死拽住哥哥的手臂。
主治医生沉默许久,神情凝重。他很理解家属的痛苦,也感到困惑。陈鸣温送来时虽已意识不清,但血钾和肌酐数值尚未到完全无法逆转的程度,抢救措施也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没有出现任何纰漏。最令人费解的是,就在住院前三天,他的肾功能检测仍在接近正常的边缘范围,几乎没有任何预警信号。可短短48小时内,他却从轻度胸闷发展到呼吸急促,继而血钾骤升、意识模糊,再到心律失常、血压崩溃,抢救时甚至还未来得及置入透析导管,整个过程就彻底走向了不可逆的结局。翻阅几遍住院记录,依旧难以找到真正的触发点。
院方很快决定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肾内科、心内科、急诊科和药学部联合分析,从临床数据到药物使用,从既往病史到生活习惯,一一排查。结果却让人更加费解:陈鸣温虽接近花甲,但基础情况良好,没有糖尿病史,也无高血压、冠心病,近期也无重大感染或肾毒性药物使用记录。饮食结构按常理说相对健康,作息也算规律。复盘他临终前的B超、心电图和血清数据,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但回溯至三日内的体检资料,几乎都在合理范围。
整个病例像是一幅被打乱的拼图,每一块单看都说得过去,却无论如何也拼不出他为何骤然离世的完整画面。于是,医院决定请外部权威专家协助研判。几天后,整份完整的病历资料送到老教授的案头。
等合上最后一页时,教授眉头紧锁,轻轻叹息。他缓缓说道:“诊疗流程没有纰漏,数据也并非毫无征兆地崩盘,抢救合理,但生命体征的下滑却完全超出了常规的预期。”他停顿片刻,声音压低:“或许,真正的问题根本不在病历上。”几天后,陈教授与家属面对面交流,重点询问日常生活的最细节部分。王女士神情憔悴,头发凌乱,整个人看上去一夜之间老了十岁。她哽咽着说:“老陈一直很注意养生,我们饮食清淡,喝水有规律,补品都少量分开吃,从不乱来。他很配合,也很自律。”
教授静静听完,随后追问了几个细节,是之前所有医生都没有问过的。王女士愣了一下,眼神闪烁,片刻迟疑后低声回答:“是有……是有两个习惯。他坚持了好多年,我们一直以为没关系,甚至觉得挺健康。可现在……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
教授神色更加凝重。他轻声道: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例非常典型,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病例,近几年来临床上类似的病例也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反思啊!陈鸣温在生活中看似面面俱到,饮食清淡,用药规范,连医生都挑不出错。但恰恰就是在这份完美背后,饮食上隐藏着2个关键问题。难道你们都没有发现在他的日常饮食中,有2个极小的细节被忽视了吗?而这正是加重他病情的直接原因啊……”
2017年,来自南方某县城的陈鸣温58岁,长期从事房地产生意,应酬频繁,作息晚睡晚起,饮食偏咸偏油,常以红烧肉、火锅为主。为了“补肾强身”,他每天坚持饮用杜仲猪腰汤,起初隔三差五,后几乎天天不落。虽自认为身体硬朗,但长期高盐高脂、高蛋白饮食,加上过量滋补汤品,已悄然增加肾脏、血管和心脏负担。
陈鸣温最初的健康信号包括腰背酸胀、小腿浮肿、尿量减少、尿液味道异常以及轻微嗜睡乏力。这些早期症状常被忽视,但实际上反映了肾功能和血液循环受累。杜仲含活性成分,可影响血压和心率;猪腰富含嘌呤与胆固醇,大量摄入可能诱发高血压、高血脂及肾脏负荷过重。
随着时间推移,陈鸣温出现胸闷、呼吸急促、肌酐和血钾急剧升高的情况,提示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同时可能伴随高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临床数据显示,血肌酐可升至400–700μmol/L以上,血钾超7mmol/L,尿量明显下降,这些都是急性肾衰竭和心脏风险的危险信号。
中老年人如陈鸣温一样,若长期依赖“补肾汤”而忽视生活方式调节,风险极高。熬夜、晚睡、高盐高脂饮食、高蛋白摄入及大量滋补汤品会加速肾小球受损和动脉硬化,甚至在短时间内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心律骤停。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是防控慢病的关键。
肾功能不全的监测应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血钾、尿蛋白、血压及心电图等。发现指标异常需立即就医,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自行加量滋补品。合理使用降压药、护肾药、利尿剂等,可帮助稳定肾脏功能,但必须严格遵医嘱,任何随意停药或增量都可能加速恶化。
科学养生应以清淡低盐、适量蛋白、低嘌呤、合理水分和规律作息为原则,杜仲猪腰汤等食材可偶尔食用,但不宜长期大量。陈鸣温的案例提醒中老年人:短期补品并不能替代长期健康管理,定期体检、科学饮食和规范作息,才是预防肾脏、心脏及血管并发症的根本方法。
资料来源:
符朝程,严月荟,张风帅.张氏杜仲补骨汤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验案[J].中国民间疗法,2025,33(15):85-89吴珍珍,陈果,孙华政,等.杜仲及其药对研究进展[J/OL].中华中医药学刊,1-15唐蔚波.壮腰补阳话杜仲[J].食品与健康,2001,(11):34.(《58岁男子爱吃杜仲猪腰汤,坚持1年后体检,护士长叫来整个科室》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