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时收2100万!男子停车显示天价费用,景区回应,评论区一边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9:35 1

摘要:仅仅停了不到五个小时的车,一位来自四川的男游客却收到了一张足以买下许多台劳斯莱斯的停车账单,这张金额高达两千多万的缴费截图,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网络。

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图,请知悉

仅仅停了不到五个小时的车,一位来自四川的男游客却收到了一张足以买下许多台劳斯莱斯的停车账单,这张金额高达两千多万的缴费截图,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网络。

就在网友积极为这位男子维权的时候,涉事景区终于出声回应,真相大白,而男子的评论区也变成了一边倒的状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的起点位于四川眉山市洪雅县,那个被誉为“东坡故里后花园”的瓦屋山景区外。

9月27日一位开着川A牌照汽车的游客,在景区外一家酒店的停车场停了4小时54分钟,准备离开时缴费系统弹出的数字让他瞬间傻眼。

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串长得让人数不清的数字:21474836.47元,这个数字是如此离谱,以至于旁边的“已优惠5.00元”显得像个黑色幽默。

就连支付系统自己都感觉不对劲,弹出了“金额过大,缴费前请确认”的警告,但这位车主的第一反应不是找现场工作人员,而是掏出手机,记录下这荒诞的一幕。

视频里他一边数着那一长串数字,一边用带着调侃的语气吐槽:“我都数不清是几位数了”“这下要去贷款了”。

第二天也就是9月28日,这段视频被他发布到了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公众的怒火几乎是瞬间就被点燃,并精准地倾泻到了瓦屋山景区的头上。

网友们认为停车场在景区门口,那景区就难辞其咎,一时间“圈钱圈疯了”“想钱想疯了”的指责声铺天盖地。

有人调侃说这停的不是车,是“私人飞机”,有人则迅速换算,称这笔钱“够买好多台劳斯莱斯了”,那个刺眼的“5元优惠券”更是成了绝佳的讽刺素材,被解读为景区“又当又立”的虚伪证明

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舆论的天平严重倾斜,瓦屋山景区这个最知名最符合“店大欺客”刻板印象的实体,成了众矢之的。

那个由错误的网络舆论催生的数字怪物,成功地将“天价收费”的罪名嫁祸给了景区这个最显眼的目标。

就在舆论海啸愈演愈烈之时,一场围剿也迅速展开,首先站出来的是被冤枉的“头号目标”瓦屋山景区,他们反应极快,立刻发布声明,与这口天价“黑锅”进行了切割。

景区方面明确表示,涉事停车场并非他们管理,并顺势公布了自家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白天7点到19点收费20元,过夜也总共只需35元。

这个价格合情合理,瞬间让一部分愤怒的网友冷静了下来,紧接着真正的管理者——涉事停车场所属的酒店及社区负责人也出面了。

他们没有回避坦率承认这是“系统故障”,并公布了停车场真实的收费标准,半小时内免费,2小时内10元,4小时内20元,全天封顶也就是20元。

这位负责人还解释了故障的可能原因:或许是车主提前输入车牌号导致了系统数据出错。

他还透露其实早就联系了技术公司进行维修,这番解释将事件的性质从恶意的“天价收费”,降级为一次可以理解的技术事故。

一群程序员网友他们一眼就看穿了“21474836.47”这个数字的本质,有技术达人科普道,这个数字非常接近计算机32位有符号整型的最大值2147483648,是典型的“数值溢出”bug。

这个硬核的技术解释,彻底剥光了这件事身上的所有神秘和恐怖外衣,它不再是贪婪,而是一个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常见的代码错误。

更有网友翻出旧账,发现早在9月1日就有人遇到过同样数字的截图,证明这种情况早已是正常行为。

一边倒的评论区

当事实一块块被拼接完整,一个出人意料的反转发生了,舆论的风向完成了180度的大转弯,矛头不再指向景区或停车场,而是对准了最初的视频发布者,那位看似无辜的川A车主。

公众开始重新审视整个事件的细节,几个关键事实浮出水面,首先车主其实在9月27日下午5点多就已经正常支付了20元停车费,并顺利离开了停车场,全程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然而他并没有在当天澄清,而是在事情解决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8日才将那段充满噱头和吐槽的视频发布到网上,这个时间差让他的动机变得不再单纯。

停车场负责人那句“他发视频估计是为博关注”的推测,恰好迎合了大众对于“博流量”行为的普遍反感。

人们开始质疑,既然问题当场就解决了,为什么还要隔天再发出来,制造一场舆论风波?

他当时在现场没有求助工作人员,而是选择先拍摄视频的行为,也被重新解读为“刻意制造素材”。

公众的情绪从最初的同情迅速转变为对“炒作者”的批判,大家意识到自己或许被当成了收割流量的工具,被一股精心编排的情绪所裹挟。

这场闹剧的始作俑原因最终反噬了它的传播者,那个最初看似受害者的车主,最终被贴上了“为博流量不择手段”的标签。

最终当地相关部门对给游客带来的不好体验表示歉意,并承诺将加强巡查检查以及提升服务质量,这为这场闹剧画上了一个官方的句号。

结语

对于广大网民来说,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煽动性信息时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保持理性和求证精神,不轻易被情绪左右,是避免成为他人流量棋子的关键。

而对于那些内容创作者,这次事件也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流量固然诱人,但真实与善意永远是比数据更应坚守的底线,利用公共情绪去制造对立和恐慌最终只会引火烧身。

大家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来源:月亮湾探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