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民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精神,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以直播的新方式,通过在杨浦区设立的全市首个“德润申城”新时代好榜样直播间,向大家展现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和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感悟、传递他们的精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民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精神,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以直播的新方式,通过在杨浦区设立的全市首个“德润申城”新时代好榜样直播间,向大家展现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和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感悟、传递他们的精神。
本期节目围绕
“更好服务人民城市建设”的主题
来谈谈
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我们邀请到了
上海市杨浦区延吉幼儿园
党支部书记、园长王晓燕
王晓燕家庭
荣获“全国第三届文明家庭”荣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
家庭文明建设
正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王晓燕家庭
用朴实无华的行动
诠释着新时代的家庭文明
用无私奉献的精神
谱写着家国同心的动人篇章
Q
您的家庭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您认为什么样的家庭才能称得上是“文明家庭”?
A
在我看来“文明家庭”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一定有共通的精神内核。
首先,家国同心是底色,家庭成员心里得装着 “大家”,把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社会、国家的担当联系起来,就像我们家始终觉得,做好本职工作、帮到身边人,就是在为社会出力。其次,和睦包容是基石,家里没有绝对的“对错”,更多是互相理解。比如我爱人工作忙,我多分担些家庭事务;我加班做幼儿园教研工作,他也会主动陪孩子,这种彼此体谅的氛围特别重要。最后,向善向上是追求,不一定非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把 “善” 融入日常,比如随手帮邻居代收快递、教育孩子爱护公物,用点滴行动传递正能量,这样的家庭,就配得上“文明”二字。
Q
作为特级教师,您是如何将教育理念融入家庭建设的?在子女教育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心得?
A
家庭里的“教育”,更多是“润物细无声”。比如我在幼儿园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回到家也从不用“别人家孩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把“尊重”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说到子女教育,我有两个心得:一是“身教重于言传”。我教孩子“要守时”,自己就从不会迟到;我让孩子“爱读书”,家里就从不缺书架、少书香,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会跟着学。二是“给她丰富的经历和体验”。
Q
听说您的家庭每位成员都在各自领域都能做到恪守其职、默默奉献,能否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做到事业家庭双丰收的?
A
其实没有“完美平衡”,更多是“互相支持 彼此成就”。首先,我们有明确的 “家庭共识”——事业要干好,但家庭不能丢,所以不管工作多忙,家里人的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老人有需要,也是第一时间抽出时间。其次,学会“不较真”,接受“不完美”。家人的支持是“底气”。我能安心搞幼教,多亏我爱人主动分担;他能专注于单位的项目,我也会多关心老人的身体,正是这种“你往前冲,我守后方”的默契,让我们既能在各自领域做好本职,也能把家庭照顾好。
Q
您的家庭长期坚持参与公益活动,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们一直走在公益的路上?
A
最早是 “在崇敬与欣赏(他人)中开始尝试”,慢慢会变成一种“责任、使命”,公益不是“额外的事”,而是给孩子最好的“品德课”。
慢慢的,公益成了我们家的“日常”,例如周末会组织幼儿园老师给社区孩子讲绘本。支撑我们的,是家人之间的“共同信念”——我们都觉得,能帮到别人,自己也会很快乐。
Q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要,是一个人人格的底色形成的重要时期,您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建议可以和同样从事未成年人教育的同行者分享?
A
从事未成年人工作20多年,我最大的体会是“要把孩子当‘人’,而不是‘教育对象’”。具体来说,有三点建议:
第一,“蹲下身子听孩子说”。比如孩子犯错了,别急着批评,先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很多时候孩子的“错”,只是因为他们的想法和成人不一样,听懂他们,教育才能找对方向。
第二,“把道德教育融入生活小事”。不用刻意讲大道理,带孩子整理玩具时,教他 “学会分类、懂得珍惜”;和小朋友相处时,教他“分享不是吃亏,而是收获朋友”。这些小事里的道理,比课本上的话更深刻。
第三,“做好家校‘合伙人’”。别把家长当成“配合者”,而是“一起养孩子的伙伴”,多跟家长说“孩子今天有个小进步,咱们一起鼓励他”,少说“你家孩子又犯了什么错”。家校一条心,孩子才能走得稳。
Q
您对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A
我的建议很实在,“让文明家庭的‘标准’更接地气,让每个家庭都觉得‘我也能做到’”。比如社区可以多组织“家风分享会”,让普通家庭来讲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只宣传“模范家庭”;学校可以开“家庭小课堂”,教家长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营造好家风,让家庭文明建设有方法、有路径。
至于期待,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 “把家风当宝贝”,不用追求多华丽,哪怕是“诚实守信”“勤俭持家” 这样的小事,只要代代传,就是最好的家风。
此外,我希望家庭文明能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小细胞”,每个家庭都做好自己,邻里之间互相帮一把,社区就会更温暖,整个城市也会更有温度,到那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就真的成了我们身边的样子。
王晓燕家庭用实际行动
诠释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
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
新时代家庭观。
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
最美的家风是言传身教,
最美的家训是知行合一,
最美的家庭是与社会同频共振。
正如诗词《家训白家铭》
所表达的那样↓
《家训白家铭》节选
宋 · 范仲淹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释义 :
尊敬长辈、关怀幼童,怜悯体恤孤儿、寡妇与贫困之人;为人要谦逊恭敬、崇尚廉洁,坚决戒除骄傲自满的情绪;不随意丢弃有文字的纸张,须感恩粮食的来之不易;做事要遵循天理道义,广泛爱护一切生命;立身处世要践行“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修养身心以告慰祖先神灵;子孙后代要坚定守护这些品德,才能成就家业、种下善良的根基。
让我们以文明家庭为榜样,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共同谱写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文字 | 田静 诸依纯
视频 | 王子亮 龚亦乐 宋霄霄 尹亦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