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社会的大车轮滚滚向前,如无意外,这起消费事件不久将会“翻篇”,消失在世俗的“烟尘”中,埋没在人们的记忆里。
西贝“预制菜风波”已经延续20天,媒体的议论和公众的愤怒情绪及抵制声音较前时间段平息了不少。
本来,社会的大车轮滚滚向前,如无意外,这起消费事件不久将会“翻篇”,消失在世俗的“烟尘”中,埋没在人们的记忆里。
可是,西贝都是大才、怪才、鬼才当朝当道,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这么快就被公众“忘”得一干二净,他们无法“坐以待毙”,决定“主动出击”(xunsi)。
他们雷厉风行着手发起了第二轮“攻势”,坚决果敢“向自己开炮”!
老贾有句名言,“软的不行硬的来,拳头不行刀子来”。西贝的鬼才就被这句话鼓舞了斗志,他们在行动、在“自救”。
于是,一篇篇“小作文”横空出世,像一把把匕首、像一枚枚炮弹,呼啸地砸在了西贝自家的各个碉堡(门店)内,直捣骄傲的“智商”,把公众的那个小心脏,扎得或炸得七荤八素。
在发起“第二轮攻势”的这段时间里,西贝火力全开,“新老梗”倾巢而出、公众乐不可支、空气快活无比……
最著名的,当属举国皆知、威名远播的“7岁的毛毛”。
殊不知,在大名鼎鼎“毛毛”的身前和身后,西贝还有很多把人雷得外焦里嫩的“段子”。
它发动自家的店长深情讲述了好几个感人肺腑的“亲身经历”,堪称“西贝故事会”盛大开锣、定期与公众亲密接触。
每讲完一个故事,西贝的客服都会特别地强调一遍:“故事是真实发生的!”
其一、1岁宝宝在西贝学会了吃饭9月27日,西贝官方号“西贝品味早读”发布一则视频,一名宝妈杜女士分享孩子快1岁时不肯吃饭,后来在西贝学会吃饭的故事。西贝董事长贾国龙闻之深受鼓励,激动落泪。
9月21日,西贝官方公众号“西贝品味早读”推送一篇图文《为什么一聊到这些顾客,她就眼含热泪?》,借西贝北京蓝色港湾店康女士之口,一口气讲了4个小故事。
四个小故事是:
1、三代同堂吃西贝。姥姥姥爷带着女儿、外孙女在店里用餐。姥爷坚定地说,我女儿是吃西贝长大的,现在我还要带孙子孙女继续吃西贝!2、10岁的女孩听父母讲了西贝经历的事件,特意跑到店里给店员鼓劲,表示就爱吃西贝的牛肉、就喜欢西贝的叔叔阿姨。3、一个大哥跑到店里,不吃饭,直接充值1000块,“就是支持一下西贝”。4、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店里点了600多块的菜,咣咣咣地炫起来,这是有电话进来问他们怎么这个时候还敢去西贝炫饭,只听他们对着电话那头大吼,“我们跟西贝同生死”!推文的截图
其三、为喝西贝一碗汤,怒送北京一套房更早时分,“西贝品味早读”公号还发布了一条视频,标题叫作《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送我北京一套房》。
视频中,西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店长刘某霞现身讲述,有一次一位来自内蒙古的顾客提出要一碗羊肉汤、一碗凉汤,但只付一碗的钱,她接待后与对方相识,从2002年至2004年多次服务这位顾客。后来这位顾客说自己要去养老院,想把自己在北京的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给她。“我那时候17岁啊,给我吓的。”刘某霞称她拒绝了大爷的好意,后来也没再联系。
上述图文或视频,均已被西贝自己删除了。
为啥要删除呢?因为这些故事的“后劲”太大,鸡汤反胃,西贝自己根本hold不住,差一点就把自己直接干翻嗝屁了。
假、贼假、一眼假……
西贝“故事会”,把不能言说的短板赤果果地暴露在公众面前,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完全相反。
之所以会如此,因为西贝的银才们触犯五大诟病:
〔1〕完全不是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整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从西贝自己的立场出发,自说自话、自问自答,竭力“圆谎”、孤芳自赏。一开始立场就偏离,结局已经注定。〔2〕“开局一张嘴,故事全靠编。”故事是为应对眼下舆论危机人为刻意编排的,全是“剧本杀”的泡沫。这就是西贝主动挑起的“第二轮攻势”遭遇全面溃败的原因。
旧伤未愈,再添新伤,鲜血汩汩直淌,西贝真的挺惨的……
如果有一天,西贝它死了,
请不要悲伤,也不要哭泣,
因为那是它自己作的。
来源:村尾有棵香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