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端侧Q4将迎密集催化,相关投资机会梳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17:23 1

摘要:终端的智能化是历史的必然,AI加速了智能化的过程。端侧AI作为对于算力、存力、连接有着高要求的技术创新,对硬件配置提出高要求,因此AI终端将优先出现在硬件设计等打磨成熟的现有智能终端体中,如手机、PC、汽车、可穿戴、机器人等领域。软、硬件的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让

【摘要】

国庆节后,AI端侧将迎来密集催化,预计AI端侧Q4将迎来一轮投资机遇。

终端的智能化是历史的必然,AI加速了智能化的过程。端侧AI作为对于算力、存力、连接有着高要求的技术创新,对硬件配置提出高要求,因此AI终端将优先出现在硬件设计等打磨成熟的现有智能终端体中,如手机、PC、汽车、可穿戴、机器人等领域。软、硬件的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让端侧AI成为可能。NPU算力爆发式增长,从骁龙855的7TOPS到8Gen4的80TOPS,3年20倍增长;内存带宽突破,如LPDDR5X较LPDDR5提升33%,满足百亿模型加载;模型小型化技术让70亿参数模型可在手机运行。

AI终端爆发指日可待,尽管在AI手机、AI PC等主流端侧算力芯片国内厂 商的起步时间较晚,但在端侧 AIOT算力、存储技术方向、无线连接芯片国内厂 商大有可为,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正文】

国庆节后端侧将迎来密集催化,对后续催化梳理如下:

苹果:首款AI眼镜有望于11月进入NPI P1阶段;首款折叠手机10月NPI P2,12月NPI P3Open AI:10月6号在旧金山举办开发者大会Devday;首款AI硬件11月打样。大疆:10-11月,重要产品Pocket4、全景无人机有望陆续发布阿里:首款AI眼镜有望于双十一前后发布(含显示款、非显示款两款)逸文Even Realities:10-11月发布第二代单绿眼镜雷鸟:10月发布单绿显示眼镜影目:10月发布单绿显示眼镜Rokid:10月发布Rokid Glasses(不带显示款)理想汽车:10-11月发布其首款AI眼镜字节:首款AI眼镜预计于年底或26Q1推出

电子制造的横向拓展与新兴领域,如机器人、新能源车、折叠手机、AI眼镜等等仍将是Q4个股的主要驱动。消费电子端,苹果是重要边际变化之一:

1、2025果链换机潮仍是下半年行业重心

今年苹果即使没有AI大模型,考虑到四年一次的外观辨识度变化,依然将会是换机大年

2、AI端侧落地渐行渐近

AI眼镜出货量今年有望大幅增长,AI耳机、AI伴侣,以及AI在各种原有硬件上的落地和赋能,可能会推升出不一样的成长业态。

3、双潜望式摄像头与大底CIS全新亮相,光学创新再添新柴

2025年6月发布的华为Pure 80两款高端机均搭载真·1 英寸国产大底CIS,Ultra机型首次搭载双潜望镜的50MP像素“一镜双目”长焦镜头,光学赛道的创新是品牌厂商的必争之地,国产CMOS传感器、镜头及摄像头模组等核心厂商有望深度受益。

SOC走向先进制程是必由之路,2033年AI SOC市场空间有望触达千亿美元。从硬件层面来说,端侧AI行业技术核心两大趋势:一是制程工艺持续升级,从成熟制程向先进制程演进;二是架构创新加速,存算一体架构使算力提升的同时有效降低功耗。由于端侧AI下游细分品类众多,参考Verified Market Reports数据,预计到 2033 年全球AI SoC市场将达900亿美元,2024-2033年复合增长率15%。

以乐鑫科技为例,公司产品以“处理+连接”为方向,在物联网领域目前已有多款物联网芯片产品系列,“处理”以 SoC 为核心,包括 AI 计算,“连接”以无线通信为核心,目前已包括 Wi-Fi、蓝牙和Thread、Zigbee 技术,产品边界进一步扩大。泰凌微也发布自愿性披露公告,公司TL7系列端侧AI芯片进展顺利。

以AI眼镜为例,目前市面上的SoC方案,主要分为3类:

(1)系统级SoC,单颗芯片集成了CPU、GPU、ISP、DSP、WiFi、蓝牙等模块,性能强劲,如高通AR1 Gen1,展锐W517等;

(2)MCU级SoC+ISP,如BES 2800,集成度以及性能会弱于SoC级芯片,但续航体积占优;

(3)系统级SoC/MCU级SoC+MCU/MCU级SoC,如高通AR1+恒玄2700、V821+杰理701X系列等。

端侧SOC芯片多领域应用,国产厂商有望加速崛起。除了在眼镜、耳机、手表等可穿戴领域,汽车、机器人领域也是国内厂商进军目标。如瑞迅科技基于瑞芯微RK3568 打造的嵌入式主板(如 UBT-3568系列)及触控一体化AI主机解决方案,为商用服务配送机器人提供了强大而灵活的核心平台;晶晨股份V901D采用12nm工艺,内置高算力NPU,支持多系统多屏幕显示,功能覆盖影音娱乐、导航、360全景、个性化体验、人机交互、个人助理、DMS等。

总结来说:1)制程方面,恒玄BES2800、晶晨S905X5均采用6nm工艺,有效降低功耗;2)场景方面,从可穿戴拓展到机器人、汽车;3)国产生态方面,RISC-V 架构崛起,中科蓝讯BT895x采用RISC-V+DSP+NPU异构设计,并接入豆包大模型。

模型小型化技术愈加成熟,算力、存力、连接各硬件环节持续升级,AI终端爆发指日可待,尽管在AI手机、AI PC等主流端侧算力芯片国内厂商的起步时间较晚,但在端侧 AIOT算力、存储技术方向、无线连接芯片国内厂商大有可为,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值得注意的是,端侧AI大趋势下,各赛道优秀公司具备跨赛道集成的优秀能力,如存算一体、带有算力的连接AI SOC等。

相关公司:

1)端侧算力SOC:瑞芯微、恒玄科技、中科蓝讯、晶晨股份、全志科技、炬芯科技、星宸科技、富瀚微、国科微等;

2)端侧存力:兆易创新、佰维存储、普冉股份、东芯股份、恒烁股份、江波龙、德明利、香农芯创等;

3)端侧连接:乐鑫科技、泰凌微、博通集成等。

参考研报

20250928-方正证券-AI端侧芯片:算-存-连,半导体侧迎来AI大机遇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提供给九方金融研究所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用于市场研究、讨论和交流之目的。

未经九方金融研究所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本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以任何第三方。如需引用、或经同意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九方金融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于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撰写。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市场公开消息和数据整理,本公司对报告内容(含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不做任何陈述和保证。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报告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反映撰写者在报告发出当日的设想、见解和分析方法应仅供参考。同时,本公司可发布其他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结论有所不同的报告。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交易品种的买卖指令或买卖出价,投资者应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或作者无关,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顾问:吴清淳(登记编号:A0740622030004)

来源:九方金融研究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