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会换,守护不停!五马山烈士纪念碑少年护卫队156个周末的深情守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17:12 1

摘要:9月30日,清晨的五马山笼罩在薄雾中。12岁的黄思瀚踮起脚尖,认真擦拭着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个动作,他和“五马山烈士纪念碑少年护卫队”的队员们已重复了156个周末。

9月30日,清晨的五马山笼罩在薄雾中。12岁的黄思瀚踮起脚尖,认真擦拭着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个动作,他和“五马山烈士纪念碑少年护卫队”的队员们已重复了156个周末。

今天是我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也是护卫队马甲交接的日子。一件洗得发白的红色马甲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守护的承诺。

三年坚守,从习惯到责任

五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9年,镌刻着116位烈士的英名。2022年9月30日,将乐县成立了首支“五马山烈士纪念碑少年护卫队”,从此,每周一次的守护从未间断。“孩子们可能说不出漂亮话,但他们用行动表达着最真挚的纪念。”护卫队指导员洪霞说。

数据默默见证:156个周末,累计上千人次参与,清扫面积超15万平方米,擦拭碑文312次。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份雷打不动的承诺。

马甲传承,兄弟接力

那件即将交接的红色马甲虽已泛白,名字却依然清晰。交接现场,熊儒俊轻抚马甲上自己的名字,对弟弟说:“这三年,每个周末来这里,已从习惯变成了责任。现在换你来守护我们的亲人。”他为弟弟穿上马甲,眼中满是不舍与骄傲:“以后我可以陪他一起来,以新的身份继续守护。”弟弟抬头看着哥哥,郑重地点头。马甲虽换人穿,守护却永不停息。

朴素仪式,日常守护

上午9时,交接仪式开始。没有冗长讲话,没有华丽布置。老队员为新队员穿上马甲,轻拍肩膀:“现在轮到你们了。”特地前来的老兵谭德富身着旧军装,胸前挂满勋章。孩子们邀请他发言,他摆摆手:“孩子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最好的纪念。”

洪霞说:“真正的纪念不是一场隆重仪式,而是无数个微小的日常。”这句话,道出了护卫队坚守的真谛。整个仪式简短朴素。随后,孩子们拿起工具,如常开始清扫——擦拭碑文、扫落叶、修草木,一如过去的156个周末。

守护传承,融入血脉

少年护卫队的宗旨是长期有效守护烈士陵园。每个队员服役时间超过三年,至高中“退役”时获颁守护者荣誉证书。退役名额传承给低年级学弟,守护不断延续。“我宣誓: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做烈士纪念碑的守护者,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队员们的誓言在山间回响。

历史当下,深情对话

在这里,爱国不再是课本上的句子,而是手下擦拭的一块碑、身边陪伴的一个人。家长伍玉琴让儿子和女儿都参加护卫队,是希望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手机刷出来的,是碑文上那些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用生命换来的。”

阳光洒在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山下车水马龙,烟火人间——这或许正是先烈们奋斗所愿:有人铭记过去,有人活在当下,有人守护未来。

记者手记

在追逐“爆款”与“流量”的时代,五马山上的孩子们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纪念。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周复一周的清扫;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一件写满名字的马甲。这件马甲很轻,轻到任何一个孩子都能轻松穿上;又很重,重到承载着一个民族不忘本的良心。

在这里,纪念不是一时的心潮澎湃,而是长久的温柔守护。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守护成为习惯,让纪念融入日常,让传承在无声中完成。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