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幼儿园职务一个比一个奇葩,网友老师也是没招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02:05 1

摘要:深圳小学上周贴出新学期岗位表,除了班长,还多了“AI小助手”“情绪观察员”,全班45人,职位48个,连讲台左边那盆绿萝都有专管员。

“饮水机管理员”也算班干部?

我第一眼看到家长群截图,差点把豆浆喷手机上。

深圳小学上周贴出新学期岗位表,除了班长,还多了“AI小助手”“情绪观察员”,全班45人,职位48个,连讲台左边那盆绿萝都有专管员。

我盯着“雨伞收纳员”那栏,心里咯噔:这到底锻炼孩子,还是在锻炼家长的笑点?

我把名单甩到闺蜜群,瞬间炸锅。

有人甩出成都某中学的岗位表:心理委员、灯光师、节能警察、粉笔头回收官……

最离谱的是“后门守护神”,每天课间要站在后门观察谁从后门溜出去上厕所,登记名字。

闺蜜吐槽:这不就是人肉摄像头?

可她家娃抢到这个职位,当晚回家主动写值日记录,字迹比写作业工整十倍。

我跑去问儿子,你们班有没有这种“奇葩官”。

他掰着手指数:黑板美容师、电脑唤醒师、噪音警报员、口罩提醒员。

他说最想当“午餐分发师”,因为可以第一个闻到菜味,还能决定谁多一块鸡排。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些看起来打杂的头衔,其实是老师把“被看见”的机会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塞进每个孩子手里。

有人质疑:收个雨伞、浇个花,能锻炼啥?

我翻了北师大刚发布的跟踪报告,参与班级微岗位的学生,社交能力平均提升23%,最明显的是“敢开口”。

原因很简单——

以前只有班长能在讲台上喊话,现在连“绿萝守护员”都得当众汇报叶子黄了几片。

孩子第一次被全班目光齐刷刷盯着,紧张到结巴,第二次就能抬头把“浇水周期”说得像脱口秀。

轮换制也悄悄在普及。

深圳那所小学四周换一次岗,确保每人都能体验“被需要”。

儿子上周是“口罩提醒员”,每天站在门口喊“戴好鼻子”,嗓子沙哑也乐在其中。

这周轮到他当“节能警察”,放学后发现谁没关电脑,立刻拍照发群,对方得在第二天早读前做五个深蹲。

他说:“妈,原来权力这么小,也挺好玩的。

家长担心的“走过场”也不是没道理。

有老师图省事,把岗位当贴纸发完就完事,孩子回家连职位名都记不住。

成都一位班主任想了个土办法:每个岗位配一张“任务卡”,背面印着“今天你为班级做了什么”,放学前花两分钟扫码填表,老师随机抽两条读出来。

填“无事发生”的,下周直接失去竞选资格。

家长群瞬间安静,娃们开始认真给绿萝擦灰,连雨伞都得按颜色排队。

说到底,孩子不在乎头衔大不大,他们在意的是“这件事离我很近”。

收雨伞、擦黑板、点鼠标,这些成人眼里的琐碎,在他们眼里就是具体的“班级主权”。

当信任被拆成刚好握得住的小块,责任感第一次有了形状。

昨晚儿子写周记:

“我当节能警察那天,把没关的电脑都关了,感觉救了地球。

我揉揉他脑袋,心想:

或许教育的魔法从来不在远方,就藏在一次次小小的被看见里。

别急着笑“饮水机管理员”low,

能让孩子主动把水桶对准槽口,不洒一滴水,

这比背十句“责任感”定义更有用。

来源:桂桂是宝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