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快讯丨中华文化精要主题化检索平台华文重构正式启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5:41 1

摘要:9月28日,中华文化精要主题化检索平台研讨会暨华文重构启动仪式在开封举行。这一创新型文化资源平台的正式上线,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化传播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与高效利用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9月28日,中华文化精要主题化检索平台研讨会暨华文重构启动仪式在开封举行。这一创新型文化资源平台的正式上线,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化传播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与高效利用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华文重构平台通过深度整合成语、名言、诗句等文化符号与历史人物、事件、轶事等内容,构建起多维度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平台突破传统零散检索模式,实现文化资源的系统化、主题化呈现,用户可根据需求精准获取批量化文化资源,大幅节省检索时间,让沉睡的文化典籍真正‘活’起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赵德润说,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编辑创作、教育教学、大众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也有望提高中华文化网络占比,增强网络话语权重,为人工智能提供优质数据支撑,引导伦理规范,保障其健康发展。

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中华文化主题化检索的专业平台,华文重构构建有成语、名言、观点、诗词和历史人物、史事、轶闻、笑谈等部类6个类别层次5万多个类目的主题化类别框架体系,拥有整理资源:成语3.7万条、来自历代权威版本古诗词40万首、历代精言妙语5万多条、思想观点3万多个、各种历史例证8万多条。实现主题化检索的成语近万条,实现任意字检索、位次检索的成语3.7万条,青少年钟爱的“成语接龙”功能强大而有趣;经过整理的历代权威版本的古诗词,已实现主题化检索的有6个类别层次2218个类目4万余首,支持题目、作者、朝代、关键字词等综合检索的40万首;从二十四史等典籍中遴选的各种例证近8万例,2000多个常用主题平均每个例证40个;精言妙语与思想观点支持关键字、作者、朝代、出处等综合检索,主题化分类正在进行中。

在启动仪式上,多位文化领域专家指出,华文重构平台的上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说,中华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大众常陷 “找资源难、找精准资源更难” 的困境。而 “华文重构”以主题为脉络,将成语、名言、诗词等文化符号,与历史人物、事件、轶闻等内容系统整合,让大众能按需调取主题化资源包,既省去零散检索的精力,更让文化资源从“沉睡”变为“可用”。这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更为编辑创作、教育教学、大众学习提供了精准支撑。

中国出版集团原总经理李岩深耕出版领域多年,深知中华文化资源虽丰,却常因“散、乱、碎”难被大众高效取用。查一句诗词需翻遍典籍,找一则史事轶闻要跨越多平台。他说,华文重构以主题为纲,将成语、名言、历史人物与事件系统整合,既保留文化脉络的完整性,又实现资源调取的便捷性,让 “按需取文化” 从设想变为现实。

华文重构的主体化结构对于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北京大学教授王锦贵认为,主题化的中华文化是AI时代的文化基石。随着DeepSeekR1等大模型涌现,AI时代加速到来。专业性强且彼此隔离的文化资源必须经过主题化重构,才能成为AI时代的可用资源。华文重构这个创新更具时代意义。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解构-重构-活化”,既保留了文化精髓,又赋予其时代生命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平台有望进一步拓展文化传播边界,让中华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向世界。

据了解,主题化重构的首创者、学者刘占锋团队对中华文化传承传播路径的研究与探索已达40年之久,今年以此入选人民日报《环球人物》年度环球人物。该平台的启动,为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树立了新标杆,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了创新载体,更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强劲动能。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统筹:李秀平


来源:红船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