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国混动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上汽DMH、吉利雷神AI电混、比亚迪DM构成“中国超混三驾马车”,分别以“全栈自研务实派”“性能导向派”“市场先发派”姿态占据主流,三种技术的代表车型分别是荣威M7 DMH 160km,银河A7 EM-i 150km和比亚
2025年中国混动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上汽DMH、吉利雷神AI电混、比亚迪DM构成“中国超混三驾马车”,分别以“全栈自研务实派”“性能导向派”“市场先发派”姿态占据主流,三种技术的代表车型分别是荣威M7 DMH 160km,银河A7 EM-i 150km和比亚迪秦L 120km。从技术层面讲,这三套技术谁更有强呢?
混动结构革命,荣威DMH同轴设计打破“不可能三角”
动力、能耗、静谧是传统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不可能三角”,突破技术的天花板则需要底层技术。三者均采用主流 P1+P3 双电机架构,但荣威DMH6.0创造性采用发动机与 P1 电机同轴设计,相较吉利、比亚迪的平行轴方案实现三重突破。
首先是效率跃升,通过将P1电机放置在发动机曲轴上,取代传统飞轮的位置,直接与发动机曲轴相连,减少一组传动齿轮,避免了平行轴结构P1电机之间因公差导致的磨损加剧,运行更平顺更安静,且传力路径更短、动力响应更快,持续功率可达峰值功率的80%;其次是NVH优化,P1电机同轴布局既解决了插混系统机械耦合的震动,使怠速充电噪音降低,又能实现给发动机“滤波增扭”,配合P3电机的精准控制,让动力输出更稳定,驾驶过程中油电切换无顿挫感;最后是空间释放,P1电机与发动机同轴设计带来的高集成化,使发动机舱体积缩减,进一步释放乘员舱空间。
三者的P3电机均采用平行轴布局,区别在于荣威DMH6.0的P3电机功率仅137kW,比另外两种技术更小,而扭矩达到330N·m,反而更大。得益于行业先进Hair-pin扁线工艺,让荣威DMH6.0的P3电机拥有最高效率达97.5%,打破动力、能耗、静谧三个维度的“不可能三角”,超车、直线加速等场景下动力丰沛、响应更快,在交通拥堵或慢速行驶时则可降低油耗,大幅提升整体效率,动力回收效率也更高。由于P3驱动电机主要在中低速状态下发挥作用,高速由发动机负责直驱,所以三种技术在零百加速表现上处于伯仲之间。
全栈技术自研,荣威DMH6.0发动机48.1%热效率的底层逻辑
荣威1.5L混动发动机以“充分燃烧+极致减损”双路径实现48.1%最高指示热效率,技术细节全面领先。以ERG率为例,荣威DMH6.0通过深度阿特金森循环、外部冷却EGR技术,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及工作温度,将一部分废气再送回燃烧室内,吸收燃烧室内热量,降低燃烧温度,改善发动机爆震、降低燃油消耗、降低排放,实现行业领先的EGR率30%+。
再加上高效快速燃烧技术的16:1超高压缩比和Lambda=1全工况最佳油气比,提高燃烧动能转化,实现燃烧更充分、效率更高。配合智能热管理技术对发动机进行精准冷却,减少热损失,以及5大领域、25项领先的减摩技术带来的行业量产最低0.27bar超低摩擦功,为用户打造2L级超低能耗。
在媒体满电一箱油实测中,百公里油耗2.57L/100km,实测综合续航2143km。同时,在易车高环极限续航测试中,全场22辆混动新能源车参赛、夏季满载全程120km/h极限工况下,荣威M7 DMH综合油耗为5.58L/100km全场第2,并凭借55L小油箱实现极限续航1122.4km全场第5,再次证明其超强实力。值得一提的是,上汽DMH 1.5L混动专用发动机已成功应用在多款上汽国内外车型,累计销售20+万台,经受住国内外市场考验。
控制系统突破,荣威DMH6.0的21合1 PICU打破外资垄断
上汽是第一家且目前唯一一家实现发动机软件自主研发并运用至混动系统的中国企业,荣威DMH6.0搭载的21合1混动管理系统PICU,将多个子系统集成至单芯片,不仅打破国内发动机控制技术长期被博世、大陆、德尔福垄断的局面,还拥有三大技术优势。
第一大优势是运算速度快,中央集成至芯片内部通信,动力协同响应速度从毫秒级提升至微秒级,运算速度提升50%,决策更高效;第二大优势是动力响应快,响应时间仅需0.26秒,动力随踩随有,0-50km起步加速快;第三大优势是AI软件控制,打破传统“先电后油”使用逻辑,由百万级车辆历史数据结合当前交通、车辆状况,规划出最优的油电分配策略,确保发动机介入即在高效工作区间,避免损耗,综合续航里程提升6%。反观竞品,银河A7的11合1电驱、比亚迪秦L的7合1电驱集成度较低,响应速度和效率不及荣威DHH。
全栈自研混动专用电池,荣威DMH6.0长续航与安全双重保障
得益于混动专用长续航电池的全栈自研,荣威DMH6.0综合考虑电池成本、电池安全、整车重量等因素,用同级领先的电池能量密度、同级领先度数电池19.7kWh、同级领先的电池热管理技术和同级领先驱动链路效率提升8%,带来同级领先的160km CLTC纯电续航,且媒体实测纯电续航166.5km,续航达成率104%反向虚标。
在电芯方面,通过优化实现电池放电功率进一步提升,且无惧低温馈电,常温放电倍率提升62%,低温放电功率提升40%;在结构上,电池框架采用铝合金框架+模块化储能系统+底部多层板复合结构设计,重量轻、强度高,确保在同体积下,相较同级铁质托盘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4%;在电池热管理技术上,实现高功率加热,满足低温下的急速快充需求,加热膜精细化功率分布设置确保电池的均温性,先进的直冷技术实现冷却能耗降低15%,相比普通水冷系统,冷却速度提升50%。除此之外,这套系统还将从电池输出的能量到轮端驱动的能量转化率提升至84%,较竞品领先8%。
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实力,荣威DMH6.0混动专用电池拥有全球累计40万块电池零自燃记录。同时,电池框针对性的传力路径优化,带来整车全方位强劲防护,让动力电池可以承担10吨以上的挤压力,即使在最严苛的360度碰撞工况,电芯也能实现零损伤,再加上IP67和IP69K双重标准密封性,实现全域防水,真正带来超级安全的长续航电池。
用户价值终极考量,荣威DMH6.0实现成本与质保的双重胜利
对于用户来说,优秀的混动技术应更直观的体现在低成本。虽然银河A7和秦L综合续航均为2100km,但银河A7依靠60L小油箱和18.4kWh大电池包,以“先电后油”,降低用户用车成本,秦L的65L油箱和15.87kWh电池包,显然是依靠“大油箱”堆续航。与银河A7相比,荣威M7 DMH凭借技术优势,把“先电后油”玩到极致,55L油箱和19.7kWh电池包带来2050km综合续航,与银河A7极为接近,满油满电成本仅397.10元,银河A7则需432.25元,每公里成本约为0.206元。假设荣威M7 DMH同样搭载60L油箱,综合续航相信远超银河A7。
除此之外,为满足用户日常通勤用纯电的使用需求,荣威M7 DMH还提供40kW快充,比银河A7的37kW快充功率更大,因大电池缘故,SOC30%充至80%为0.33h,与银河A7的0.3h在分秒之间,而秦L快充功率为23kW,充电速率比另外两者低一半,小电池包同样电量需0.42h,真是续航短、充电慢,体验感为三车中最差。
此外,荣威M7 DMH拥有同级唯一的五大件终身质保+零自燃终身保障,实现发动机、变速箱、三电系统全覆盖,对比银河A7和秦L的三电终身质保,拥有碾压性优势,同时也长相荣威对于产品的自信。
总结
荣威DMH6.0以“机械解构优化 + 控制系统攻坚”双线突破,将行业最高的48.1%指示热效率、行业首创21合1混动管理系统PICU等核心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长续航、低油耗、高安全”。从混动专用长续航电池到DMH混动系统的两次实测反向虚标,荣威用技术证明混动的终极竞争力不是参数堆砌,而是以全栈自研实力解决用户“续航焦虑、成本顾虑、维修担忧”三大痛点。
在“长纯电续航、低能耗、全生命周期保障”成为混动金标准的今天,作为混动技术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上汽,荣威DMH6.0不仅是技术王者,更是国民家轿的价值标杆。
来源:新车部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