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暴降95%!AI广告杀疯:1天拍出汽车大片,传统广告团队要失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4:37 1

摘要:CTR报告说,超五成广告主已用AI搞创意,近两成视频广告过半环节靠AI。像一汽大众七夕AI视频,1天拍出,成本降60%,传统广告团队这回真要紧张了。

最近坐地铁、等电梯,总瞧见些“看着新鲜又有点怪”的广告。

农民泡在鸡蛋里漂着、外星人大口喝啤酒,细看都是AI做的。

CTR报告说,超五成广告主已用AI搞创意,近两成视频广告过半环节靠AI。像一汽大众七夕AI视频,1天拍出,成本降60%,传统广告团队这回真要紧张了。

咱平时坐地铁、等电梯,是不是总碰着那种“看着有点怪,但转头就忘不掉”的广告?

比如上周坐地铁,旁边屏幕里有个农民泡在一滩鸡蛋里漂着,配文“XX麦片,够野”,你说这广告假吧,可“XX品牌”这四个字,愣是给你记牢了。

CTR市场研究早做过调查:现在一半的广告主都在用AI搞创意,快20%的视频广告,超过一半环节都是AI弄的。

不是品牌想赶时髦,是AI太懂品牌“急”的毛病,要快、要省、还要能炸出话题

就说今年NBA总决赛,YouTube播了条Google的AI广告:30秒,情节荒诞得离谱,农民泡鸡蛋、外星人喝啤酒,可“Kashi”这个麦片牌子,愣是被骂上了热搜。

制作人PJ说:“就我一个人,2-3天做完,成本比传统广告省了95%!”

咱国内的例子更实在。一汽大众揽境搞了个七夕AI视频,把牛郎织女的故事重新编了,织女坐着一汽大众SUV去会牛郎,路上聊“孩子坐得下吗”“后备箱能装婴儿车吗”。

搁以前,这种家庭温情的视频,得找演员、搭场景,拍6-8天不说,成本还得往上堆。

现在呢?1天搞定,成本还降了60%。

结果视频一放,用户自己拍的“模仿版”涨了300%,有宝妈发“这就是我想要的SUV,能装下孩子的玩具和老人的轮椅”,评论区全是“看着就暖”。

可AI广告也不是没挨过骂。

去年可口可乐的圣诞AI广告,打着“真正的魔法”口号,结果被骂惨了。

数字人有六根手指,背景像抠图的,网友调侃:“省成本省出个笑话,还不如用原来的演员呢!”

为啥会这样?AI广告有三个绕不开的“坎儿”:

第一是“脸会变”——同一个角色,换个镜头脸型就歪了,衣服颜色也不对,品牌怕的就是“形象分裂”;

第二是“细节糊”——比如汽车的内饰、轮毂,AI有时候还原得不准,买豪车的人盯着细节看,差一点都觉得掉价;

第三是“改不起”——传统广告改个镜头,得重新搭场景、找演员,费时间费钱;AI虽然能即时出方案,但得人工盯着,不然改出来的东西更离谱。

不是AI不行,是得“AI干活,人把关”

那品牌咋解决这些问题?答案特简单:“AI当工人,人来当监工”

一汽大众的玩法挺聪明:AI负责出初稿、搞奇幻场景,可创意和情感得靠人。

比如调整镜头里妈妈抱孩子的动作,让“空间大、能装下一家人”的感觉更真实;关键元素提前定死,不让AI乱改。

其实用户对AI广告的态度,早变了。

一开始大家骂“假”“没感情”,现在反而愿意自发传。

比如一汽大众的视频,用户自己拍了好多“家庭版”。

有老两口坐车里拍“退休了,开着它去旅游”,有年轻夫妻演“带孩子去看爷爷奶奶”。评论区里聊的全是“家庭”“陪伴”,比品牌自己说一百句“家庭友好”都管用。

为啥?因为AI广告没丢“人心”这块,它只是更快地把品牌想讲的“家”“安全”“温暖”讲出来,刚好戳中了咱中年人最在意的东西。

现在的AI广告,早不是“拍个视频”那么简单了。它能帮品牌从“找用户”到“卖车”全搞定:

比如百度用大数据分析,知道你家有孩子,就给你推一汽大众的“家庭空间”视频。

视频火了,再引导你去搜车型、留电话;最后还能通过AI数字人直播,24小时给你讲车,“油耗多少?”“空间够不够放婴儿车?”都能问。

未来,AI还会渗到售后服务,比如提醒你“该保养了”,帮你调整座椅到习惯的角度,甚至根据你的驾驶习惯推荐路线。它不是“营销工具”了,是“从买到用都陪着你的帮手”。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

相关推荐